最近《狂飙》热度不减,很多观众会注意到剧中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
张颂文大学毕业后无戏可拍,四处跑剧组为自己找机会。有人嘲笑他又矮又难看做不了演员,他表面上哈哈一笑,内心比吃了黄连还苦,连续在700多个剧组碰了钉子,仍然没看到一点希望。
但他不放弃,他总告诉自己:“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明天会更好。”
经过多年细心打磨、耐心沉淀,40岁那年,他终于等来机会,接演《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的建委主任唐奕杰,进入观众视野。
接着又出演《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永平出圈,这次又在《狂飙》中成功扮演了高启强,成功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这种眼观长远的思维方式,就是他能成功的原因。
熟悉历史的人这时可能会联想到勾践卧薪尝胆,十年蓄力,带领越国打败吴国的故事。
在历史中看思维、学思维,让格局打开、思维升级,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警告!
历史会让人具有洞察力并导致其意识觉醒!”
这段铭文在德国历史博物馆入口处,用幽默的方式点明了学习历史的作用和影响。
让我们看看喜欢历史的人的思维方式:
(搬运自知乎)
这位回答者还举了一个颇为有趣的小例子
(搬运自知乎)
在思维上全面、理性、客观,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观,“不随意论断,不轻易笃信,寻找事物的关联”;
在认知上认识到人的局限性,不狂妄自大,不固守一隅,懂得谦卑与宽容,尊重和理解万物存在。
再对比我们在互联网上遇到的“杠精”:
尖锐、固执、不讲逻辑、直觉叙事,言语间全是偏见、自恋、无知以及情绪的宣泄,全然不知自己的荒谬与可笑。
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哪种人?
我们先来看一道新高考真题:
从这道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学科所锻炼的能力:
① 结合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理解、思考和运用。
② 观点明确:结合题目中相悖的观点,可以看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考察;
③ 论证充分:考察史论结合分析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
④ 表述清晰:考察语言组织论述能力,包括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性阐述等能力;
很多孩子表面上记得很多历史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但如果不能理解背后的核心思维,系统整合知识背景,再用符合逻辑论证的语言组织论述,面对高考的综合型题目考查,很难发挥出更高的水平,显出优势。
古往今来,各个领域的佼佼者都是历史爱好者。
毛泽东嗜书如命,史书为最。他一生到底读了多少史书已无从统计,一部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反复阅读,直至逝世;一部300万字的《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之多。
王健林军旅出身,熟读二十四史,他曾在采访中提到,“我学习历史,非常喜欢历史。古老的智慧影响了我对万达集团的创建和管理。”
白岩松作为央视最著名主持之一,风格幽默,谈吐华丽,各种著名典故运用得得心应手,这种独特的主持风格让他成为主持界的一股清流。
学历史既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更对人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人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生活中渐渐发展起来的。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孩子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0-3岁 动作思维阶段
3-6岁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6-13岁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6-13岁,也就是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一旦错失了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再发展思维能力就非常困难了,家长一定要重视。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有几个原则:
① 独立性 一定要让孩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② 逻辑性 引导思考问题时要有理有据,思路清晰
③ 全面性 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④ 发散性 对问题或事物提出创造性的见解,不局限于一个答案
⑤ 灵活性与敏捷性 迅速且灵活的反应,不墨守成规;较快的认识、解决问题
抓住这个时期学习历史,可以有效地贯穿以上原则,帮助孩子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
很多家长知道学历史的重要性,但孩子学历史非常吃力,而且学完没有成效。
历史学科内容多,年代、人物、事件特别难记,死记硬背让人疲惫;历史学科中有很多古文史料,硬读读不通、看不懂;历史教科书不立体、不生动……
缘木求鱼,劳而无功。
走错了路!用错了方法!当然没有成效!
学习就像婴儿学步,需要耐心可靠的支持和引领。
郑老师带着他的《极简少年中国史》来帮忙了!
郑连根老师是历史畅销书作者,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特聘专家,著有《极简中国史》《春秋范儿》《战国派儿》《帝国青春期》《先秦诸子》《兼容并蓄长者风——蔡元培》等十余部作品。其中,《春秋范儿》和《极简中国史》分别获2015年、2017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普及奖,版权已输出英国、白俄罗斯等国家,影响范围较广。
郑老师在读书会上分享了孩子学习历史的五个关键词,快拿小本本记好啦!
记忆、理解、拓展、共情和想象
记忆是学习历史的第一大难关,很多孩子在这里被劝退了。郑老师指导孩子记忆时着重掌握核心知识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件、地点和人物,找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让知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理解是为了内化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学过就忘。要把脑海中的历史知识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形成知识模块,让知识“活”起来。
拓展是引领孩子学会用多学科的知识和视角,重新审视历史、解释历史、完善历史,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共情在历史的学习中十分重要。要对历史怀有敬畏之心,在此基础上,打通历史和现实的通道,理解古人,与古人共情,体味古人的胸襟与智慧。
想象是共情的实现渠道。大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历史想象力,比如我们身处不同的历史中,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代入历史角色会有什么举动,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情境与古人智慧。
这种学习思想也渗透在郑老师所著的这套《极简少年中国史》中。
全书分先秦建邦、秦汉中国、隋唐风云、宋元变局、明清兴衰五卷,区别于市场上其他历史书的厚重难啃、平铺直叙,这套书从脉络、故事、知识、观点和专题五个维度讲述历史,用文学笔法进行叙写,鲜活立体。
这套书尤其注意了对孩子思维锻炼和引领:
①让孩子抓住历史脉络,回到历史现场,触摸立体的历史人物,加上补充的历史知识,历史事实全面客观,内容立体鲜活,前后连缀,让孩子形成关联记忆、知识模块,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理性的联系观;
②提炼、辨析历史观点,引导孩子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提高思辨能力,帮助孩子树立宏大的历史观和大局观;鲜活的人物故事叙写帮助孩子理解人性的复杂,形成尊重、包容的思维习惯;
③将历史学习与语文、地理、哲学等学科知识充分结合,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让厚重的历史“立”起来、“活”起来,帮助孩子为大语文以及多学科的贯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配套设计精美手帐,提供阅读整套历史书的工具,让孩子既有输入,又有输出,巩固记忆,内化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动手能力;同时启迪孩子把历史和生活结合起来,以史鉴今,体悟古人智慧。
⑤书中精选近100幅珍贵图片,20余篇典籍原文,提到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百余人,涉及到的历史、语文、地理等知识点300多个,还超值赠送10讲历史视频课。利用文字、图片、文献、文物、视频等形式,娓娓讲述5000年恢宏的历史,感官体验丰富,引人入胜。
内容简明适于阅读,让孩子轻松阅读没有障碍;
历史故事尊重史实,让孩子学到正经的历史知识;
逻辑清晰观点思辨,让孩子学习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遣词造句优美生动,让孩子潜移默化提升语言能力;
叙述风格轻松幽默,让孩子不能不爱读历史、爱上历史!
秦始皇其实是一个心理阴暗的人?汉武帝是外向型人格?“梨园始祖”竟然是唐玄宗?……小编这样一个成年人读来都觉得酣畅淋漓、受益匪浅。如果我小时候拥有这样一套好书,现在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不会成为弱项!孩子真的不能错过!
一本好书,影响一生。跟着《极简少年中国史》读历史,运用五大关键词学历史,帮助孩子塑造思维,赋能未来!
作者:于乐静
来源:百道网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