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月度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主持会议,成果作者代表及研究所代表参加会议。
发布会现场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党中央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崇高理想,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努力让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走近人民大众,走向世界学术舞台,走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当中。为了更加有效地宣传、推介优秀成果,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互联、互通、互动,更好地发挥科研成果的决策支持、学术促进、知识普及、国际传播作用,从本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启动重大成果月度发布,每月定期面向社会发布近期产生的聚焦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学术发展前沿和学科基础理论的重要成果。
首次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月度发布会将面向社会对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的成果(《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名词和动词》)进行发布。这些获奖成果代表了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人文基础学科研究领域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宇燕、冯维江 著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中国复兴,世界将会怎样?美美与共,人类何以可能?张宇燕、冯维江著《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从中国的“龙文化”入手,解释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对外目标是促进和平,实现条件是维持和平,最终效果是巩固和平。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基于中国历史和文化,致力于讲世界听得懂的中国故事。例如,用“龙”图腾系多种图腾共生融合而成的来历,说明中华文明植根于包容开放、内蕴多样性与一体化和谐统一、追求和平与平等的文化基因。又如,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的关系——分属道教世界与佛教世界,但这两个世界又相互交叉重叠;信仰理念各不相同,但又拥有广泛而牢固的共同利益并密切合作;神通或本领虽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却平起平坐而非君臣主仆——来展望中美关系的长期定位。再如,从乒乓球赛制发展史所蕴含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来展示中国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赶超和民族复兴的缩影。
皇家亚洲事务学会(RSAA)会刊《亚洲事务》(Asian Affair)书评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生动描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强调中国几十年来所坚持的和平共处是东方文明的精髓。……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当代中国这个有着独特发展模式国家的研究者和汉学家来说,是一部相当有吸引力的著作”。本书的英文版、西文版、繁体字版已经出版,俄文版译稿已经完成,日文版和阿文版已经签约。
朱玲主编《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通过对中国国有农场制度变迁的综合研究,不但探究世界农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而且还观察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遭遇的相似困难,尤其关注农业人口特有的脆弱性。
《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朱玲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该著作既从思想史的角度对秦汉以降的垦殖制度加以比较,又从世界农业发展史中追溯当前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根脉。特别是,着重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农场制度产生和变革的缘由。研究团队在大致按照时间序列对国有农场制度的变迁做纵向分析的基础上,更将理论文献研究与抽样调查及案例研究相结合。2014-2017年间,17个省份共40家国有农场,都留下了他们实地访谈和调查的足迹。结合调研获得的大量宝贵一手资料,他们对当前的国有农场运行制度做横切面的分析,把分析的焦点,置于农场的土地经营、劳动与社会保障,以及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筹资制度,揭示了农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筹资的困境,深入剖析了职工家庭农场费用负担较重、经营自主权较少、欠缺土地租约安全和劳动力老化等问题。
该著作引申出以下政策性结论:其一,顺应农业生产的自然生物特性,分离国有土地的管理权和经营权,确立家庭农场经营体制。其二,推进国有农场的行政体制改革。其三,设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由国家为乡村社区提供底线财政保障,以便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和农场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其四,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农工缴费困难。其五,重构农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强化农业人力资本投资,培养与土地规模经营相适应的职业农民。
该著作给国有农场的综合改革提供了第三方的观察信息及政策备选方案,也为公众、学界和决策者深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积累了理论素材,受到经济学界同行和农村政策研究部门的高度评价。
沈家煊著《名词和动词》不仅揭示汉语“名动包含”的词类关系,为语法理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参照系,而且从语言比较来探讨中西方的范畴观,为奠定广义语言学理论的中国哲学基础迈出了坚实一步。
《名词和动词》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沈家煊 著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名词和动词》有机整合了作者2007至2016年间数十篇论文,剪裁打磨,数易其稿而成。这远不止是一本讨论词类问题的专著,而是中国语言学家在探索汉语本质的道路上筚路蓝缕一百多年后——用沈家煊先生的原话来讲——在前人基础上“接着向前跨出”的“半步”。这看似轻巧的“半步”,饱含着十年磨一剑,斩断“印欧语眼光”羁绊的努力与辛苦。
继承吕叔湘“大破特破”“一抛一捡”的精神,抛弃传统的“名词”“动词”观念,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多方面摆事实讲道理,让事实说话,既将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生成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演化语言学熔于一炉,也参照多门学科的他山之石,再重新捡起名词和动词这一对最基本的语法范畴,论证了相对印欧语是“名动分立”关系,以动词为中心,汉语是“名动包含”关系,以名词为本,动词属于名词,名词包含动词。
“名动包含”理论简雅自恰,道出了汉语本来事实,启发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言语工程、认知科学都有借鉴意义,受到国际语言学界顶级专家的关注和赞赏。《名词和动词》即将推出英语、日语、韩语译本。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