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2022年度百道原创好书影响力数据分析报告以2022年度百道原创好书榜九大类别的TOP100好书为分析基础,九大类TOP100榜单基于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和图书影响力指数。报告内容包括数据分析报告、总榜TOP100图书榜单、九大类TOP100图书榜单、年榜所有上榜图书出版机构的上榜图书分布,以及九个分类榜单中出版机构上榜图书分布。2022年度百道原创好书榜全国28家出版集团上榜图书506种,占900种的56.2%。
报告研发: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项目组
报告发布机构:百道网、百道学习
报告统筹:令嘉(百道网CEO)
报告分析与执笔:李星星 (百道网副总编辑)
百道原创好书年榜是原创好书推荐大数据汇总榜。这个榜单的产生是百道网依据所监测跟踪的超过2500家图书评价与推荐机构,以及近13万位图书评论和推荐人所共同密织成的近4000个推荐源网络综合产生的结果。这些推荐源,既包括以社会效益考核涉及的奖项荣誉与权威媒体,也包含更广泛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各种融媒平台,以及热心阅读推广的文化名家、社会名人,专家学者与阅读达人的社交媒体。如今图书推荐遍布网络世界,这些影响力程度不同的各种推荐力量,被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跟踪并形成传播链路。通过跟踪图书传播链路,聚合社会各种推荐力量的阅读智慧,使好书甄别有数据参照,选书有据可依,有源可溯,以期清晰勾勒出在九类大众图书市场领域,不同的出版社在为原创好书发现上付出的努力。
2022百道原创好书年榜榜单包括百道原创好书榜2022年总榜和九个分类榜,总榜为按照原创好书推荐大数据汇总榜的TOP900,分类榜则包括:文学类TOP100, 艺术类TOP100, 社科类TOP100, 人文类TOP100, 财经类TOP100, 生活类TOP100, 新知类TOP100, 少儿类TOP100, 主题出版类TOP100。所有上榜图书均出版于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
文学顶起半边天,是2022年百道原创好书榜的最大特点。排名前五的作品都是文学小说,它们分别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葛亮创作的《燕食记》,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王旭烽创作的《望江南》,译林出版社出版、鲁敏创作的《金色河流》,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孙甘露创作的《千里江山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贾平凹创作的《秦岭记》。当阅读更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再是知识获取手段后,读者和媒体传播对于文本的要求已经更多偏向轻松化、娱乐化,好故事、好文本是更吸引人阅读、更利于传播的首要因素。从这个角度看,文学作品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在百道原创好书榜年度总榜TOP900的基础上,我们不论类别,按平均权重值产生出一个单独的榜单,即“百道原创好书榜年度总榜TOP100”。文学类和人文社科(合并统计)分别以37种、33种占据总榜TOP100的前两位,随后是主题出版15种、少儿9种、艺术4种、生活2种。以下是总榜TOP100的详细书单。
我们对总榜TOP900的图书做了标签词频分析,结果也验证了“中国故事”成为原创好书最显著的传播词汇。其中中国出现了145次,故事出现了25次、其他较为集中的词语包括经济(20次)、时代(17)、孩子(16)、世界(16)、宇宙(14)、历史等(14)。
这里说的出版集团主要是包含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出版社,一家出版社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ISBN中心发布的一个ISBN前缀为准。如果一家出版机构,尽管名字中含有“集团”二字,但只有一个ISBN前缀,也不会归入集团分析之列,这样主要是为了避免交叉和边界模糊。
整体上,百道原创好书榜年榜中,全国28家出版集团贡献的上榜图书达506种,占900种的56.2%。在原创好书九个分类榜上,集团出版的图书除了社科占比47%、财经类只占36%略有提升外,其他七个分类都完成了全面的领先:其中文学类占比78%,少儿和艺术类占比66%,大众新知和生活类占比54%,人文类占比53%,主题出版占比52%。尤其是文学类以78%的占比充分说明了出版集团在讲好中国故事上占据的主导地位。
中国出版集团旗下13家出版社去年入选图书为105种,今年更进一步为百道原创好书榜年榜贡献了113种原创好书,其排名榜首,可谓一骑绝尘,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阵营,且领先优势在扩大。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61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55种、浙江联合出版集团39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33种、中国工信出版集团20种,共同组成了集团第二阵营;
第三阵营则包括了中国国际出版集团(17种)、江西出版集团(17种)、北京出版集团(17种)、长江出版集团(15种)、山东出版集团(15种)、新华文轩出版传媒(15种)、广西出版集团(13种)、中原出版集团(13种)、广东出版集团(11种);
第四阵营包含天津出版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河北出版集团等13家出版集团。
从入选图书的数量上看,中信出版集团的超级领先优势已经不再明显,2022年度百道原创好书榜的上榜出版社在头部开始出现了能与中信出版集团竞争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入选图书占比4.8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入选图书占比4%,差距在进一步拉近。此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78%)、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67%)、人民文学出版社(2.44%)、人民邮电出版社(2.11%)、商务印书馆(2.11%)、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11%)的入选图书占比都超过了2%。入选图书较多的20家出版社图书占比超过40%,头部优势和效应在继续强化。尾部出版社的竞争也更加激烈,2022年共有122家出版社有1~2本图书入选原创好书榜。
原创分类榜单从图书到出版社,呈现出几个特点:
一是图书文本表达更加通俗化。无论是艺术、人文,还是社科、新知,原创图书的文本表达都更加通俗化,覆盖更大的读者人群。易读性、故事性贯穿了所有的类型出版。
二是非专业出版社的成长迅速,与专业出版机构在分类出版上竞争激烈。除了文学、社科、主题出版这类读者和媒体对品牌与专业性关注更高的品类,其他几个品类的非专业出版机构都占比近50%。
三是跨圈的内容传播蔓延到所有品类。随着各种类型的内容平台与传播媒体兴起,类型出版的选题来源、作品表达、营销传播都不断出圈,给出版带来更多的活力,扩大了出版的传播影响力。
1.原创好书——文学类
《燕食记》是作家葛亮2022年的最新长篇小说,葛亮继《北鸢》《朱雀》后,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主题的“中国三部曲”长篇小说系列的收官之作。这部作品先后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一直到2022年12月,央视网的《读书》栏目还做了一期“葛亮与《燕食记》”的节目,为这本书冲上文学类榜首助力不少。《望江南》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沉潜26年后创作的又一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为中国生活和精神的剧变与恒常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见证了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中的百年中国。近几年来,国内文学创作领域的年代文学作品备受关注,《望江南》《燕食记》、鲁敏的《金色河流》都集中体现了这个趋势。文学榜单里有一位网红作者杨本芬的作品《我本芬芳》,这位花甲之年才开始创作,2020年才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的老奶奶,非专业出身,能在这个主流文学创作占主流的市场获得一定的成绩,殊为不易。这是对那些新作者极大的鼓励:市场一直都在,出版人和新作者通过营销的力量搭上一座桥,就能放大文学的力量。蔡崇达继《皮囊》之后,时隔八年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命运》,也延续了其前作的市场热度。
2022年文学出版市场新作出现众多新作、佳作,贾平凹的《秦岭记》、王安忆的《五湖四海》、王朔的《起初·纪年》、梁晓声的《中文桃李》、石一枫的《漂洋过海来送你》、叶兆言的《通往父亲之路》、叶弥的《不老》、张怡微的《四合如意》、林白的《林白》……同时,莫言、马伯庸、石一枫、冯骥才、张莉都有两部作品入选原创好书榜。作家们创作不辍,给读者提供了一场场文学盛宴,也给文学出版的传播影响力提供了更多的话题和热度。
文学类原创榜共有35家出版社的图书入选。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以16种居首,其次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9种,译林出版社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各自7种,上海文艺出版社6种。文学图书市场不管是读者还是媒体,对于出版机构的品牌认知度都非常高,因此头部的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的优势无可撼动。以引进版著称的译林出版社占据原创好书榜前三的位置,不可小看他们在原创上的力度和决心。
2.原创好书——艺术类
艺术类原创图书正在走向破圈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艺术类图书通过更加通俗的文字走进读者的阅读视野。如国内头部艺术科普自媒体“意外艺术”创始人意公子的《大话中国艺术史》《大话世界艺术史》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成绩。近几年爆火的敦煌话题,也在继续催生相关图书,不扩张的说,只要能和敦煌沾上边,这部艺术类图书就已经具备了传播的话题性,如榜单中的《敦煌岁时节令》《敦煌如是绘:接续1600年美的历程》《敦煌乐舞大典》。
艺术类原创榜共有46家出版社的图书入选,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都各自有9种书入选,上海书画出版社7种入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上海音乐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各自有5种入选。非专业出版社的艺术图书出版正在抢占专业类出版社的优势和市场,如更多的学术出版社、大学出版社、文艺出版社都从各自的角度上榜不少的图书,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艺术图书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正在成为一个更加大众化的阅读品类。
3.原创好书——生活类
阅读算不算一种生活?当然算。这就是罗振宇的《阅读的方法》成为生活类榜首的原因。提起生活,不再是养生保健、美容瑜伽、营养菜谱,所思所想、所学所用,一切与生活相关的内容都可能归入生活的范畴。比如上榜的《在岁月中远行》《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猫和狗的生活哲学》《不白吃话山海经》《得体: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的社交魔法图鉴》。
生活类原创榜共有50家出版社的图书入选。排在前列的人民邮电出版社(8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6种)、湖南文艺出版社(6种)、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6种)、人民卫生出版社(5种)、四川文艺出版社(5种),这里面除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其他都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传统生活图书出版机构。无疑,生活图书的概念正在被不断拓展,既有的生活图书范围正在被淡化。
4.原创好书——少儿类
少儿类图书这两年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国家和社会、行业一起大力推动原创童书的创作、出版,一大批优秀的少儿图书得以面世,极大提升了作者和出版机构原创出版的动力;二是以短视频直播、社群为主的新兴渠道,因为聚集了大量的女性用户、妈妈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为少儿图书的市场和传播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2022年的少儿原创榜单中,还有不少传统的文学小说家也上榜了,如徐贵祥的《琴声飞过旷野》、王跃文的《燕子亮亮地叫》、梁晓声的《梁晓声亲子半小时美绘本(5册套装)》。
少儿类原创榜共有51家出版社的图书入选。专业少儿出版社牢牢守住了自己的市场阵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接力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些老牌少儿大社无论是市场号召力还是品牌知名度,都是响当当的招牌,非专业少儿社很难撼动。
5.原创好书——财经类
如果说哪个类型的图书跟社会生活结合得最紧密,毫无以为是财经类。市场瞬息万变,但读者口袋里的钱却不能少。
元宇宙是2022年财经领域最火的词语,《AI未来进行式》《第四产业》《元宇宙与数字经济》《元宇宙与碳中和》《元智慧》《元宇宙十大技术》等一大批概念图书纷纷上榜,但这股风还能持续多久则是未知。大国概念,因为2022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也反馈到了财经图书出版上,《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奔向共同富裕》《变量4:大国的腾挪》《全球通胀与衰退》等图书,被媒体广泛关注,也反应出读者和社会的需求走向。
财经类原创榜共有35家出版社的图书入选。中信出版集团(25种)、中译出版社(15种)、机械工业出版社(10种)成为入选图书较多的财经出版社。打破中信出版集团和机械工业出版社两强相争的中译出版社,除了推出一大波经济类好书外,更因为仅仅抓住了元宇宙这个出版概念,在2022年率先出版了数十部相关图书,成功占据了媒体和读者的眼球。
6.原创好书——人文类
2022年人文类榜单以一名北魏宫女开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这本书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王钟儿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还有从献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半个多世纪的北魏历史,当然也有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人的历史。人文历史的出版这两年年份感十足,每个朝代都渐次走上台面,从秦皇汉武到唐宋元明清,再到更小年份,那么下一个是谁呢?
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首创“呼啸山庄”译名的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世纪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在2022年底给了很多人不小的感慨: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遗憾的是,就在春节期间,这位世纪老人离我们而去,享年103岁。
人文类原创榜共有53家出版社的图书入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入选图书15种,中华书局(6种)、北京日报出版社(5)、北京大学出版社(4)、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4)、中信出版集团(4)、商务印书馆(3)紧随其后。北京日报出版社能够占据前三的位置主要是因为与图书策划机构合作,包括与理想国出版的三部、以及与读客文化的一部。
7.原创好书——社科类
尽管学术出版本身是枯燥的,但原创社科类榜单入选的图书,也同样更加通俗化。比如《好玩儿的大师:赵元任影记之学术篇》《摩登大观园:当20世纪中国女性遇到媒体》《餐桌上的训诂》《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这些书从书名开始就拜别了严肃的学术腔调,无论从传播还是阅读都更加接近读者的视角。这个榜单里还有几本有趣的书,《中国外卖》《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我在《文史哲》干编辑》,谁说社科图书不能好读呢?
社科类原创榜共有56家出版社的图书入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人文原创榜之外,再次以8种图书成为社科原创榜入选图书最多的出版社。随后的是商务印书馆(6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种)、中华书局(5种)、北京大学出版社(5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4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入选的图书多为与其他图书品牌合作,包括华景时代、真故、后浪等。
8.原创好书——大众新知
从入选的图书看,大众新知的原创图书显得有些低龄化、初级化,更适合青少年人群阅读,如排名靠前的《太空旅游》《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这也反映出国内大众新知出版的一个困境:内容深了就变成社科,内容浅了就变成科普,要在中间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为科技与读者之间搭起一座阅读的桥梁还任重而道远。
大众新知类图书,也与社会生活热点紧密相关。2022年的选题也集中体现出几个方向:一是航空航天,二是人类健康,三是人工智能。相关图书如《逐梦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偷走心智的贼:阿尔茨海默病的故事》《人工智能未来简史――基于脑机接口的超人制造愿景》。
大众新知类原创榜共有43家出版社的图书入选。人民邮电出版社(10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8种)、科学出版社(8种)、清华大学出版社(5种)、中信出版集团(5种)入选图书靠前。去除掉引进版之后,中信出版集团在大众新知的入选图书锐减。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则通过与图书品牌如后浪等的合作入选。
9.原创好书——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原创榜单与百道好书榜的选目完全一致,这也是因为这个类型的特点决定,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分类。
2022年的主题出版榜单呈现出更多的多元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作者孙晶岩在2022年继续创作了中国东奥的作品《中国冬奥》,不管是媒体热度,还是内容创作,都格外扎实,全景记录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艰辛、挑战与机遇的历程,最终也成为榜单前三的作品。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共产主义者、百岁老人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的报告文学。作为“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还入选了2022年4月“中国好书”榜单。尽管对很多人来说伊莎白·柯鲁克这个名字很陌生,但通过图书的营销传播,连人带书一起都得到了很大的影响力提升。
作家季栋梁根据西海固的扶贫史创作的《西海固笔记》,记录江汉平原的农民漫长艰苦创业史的《天露湾》,真实讲述了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的同名图书《张桂梅》,记录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作品《乡村造梦记》,这些主题出版作品都是通过更多来自普通人的视角和描写,突出了时代的宏大课题,更具有传播话题、更接地气。
值得关注的是,一部以网络文学作品为基础的作品《重卡雄风》上榜。这部书讲述了一家三线重卡汽车制造厂,迎难而上、勇于改革、自主创新,由弱变强直至傲视群、成就中国制造的做事。这似乎给主题出版提出了一个新的选题和传播方向。
主题出版类入选好书涉及到70家出版社,入选了2种以上的出版社有19家,入选1种的有51家。其中人民出版社以单独出版13种居榜首,其中有5种都是与其他出版社联合出版;广西人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各自入选了4种。
主题出版从前几年的一个概念出版,已经逐步衍生成一个独特的品类出版,出版社都纷纷把主题出版列为年度出版工作的重要部署之一。从入选的机构名单看,出版机构入选数量也是各大分类榜单中最多的、入选图书数量最分散的,出版机构对于主题出版的市场争夺愈发激烈。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