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在教学研究中成长:通融课堂课例解析》(第1辑)策划者言:当三思而后行,常“三省”明身心

作者:蔡达娜   2022年12月0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本文原载于福建人民出版社公众号,授权百道网发布。本文作者蔡达娜是许贻亮新书《在教学研究中成长:通融课堂课例解析》(第1辑)的推手,即该书的策划者、参与者与审校者。作者从“三”破题,巧妙地讲述了该书对于一线教师成长的重要性。而本书也正是许贻亮在教学研究中成长的记录,是一群教师分享、思考、教研、对话的成果。

《在教学研究中成长:通融课堂课例解析(第1辑)》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许贻亮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量词,特别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折射出朴素的辩证主义发展观,即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我对于出版《在教学研究中成长:通融课堂课例解析》(第1辑)的感慨也与“三”有关:这是许贻亮老师出版的第三本书;在本书中,我也荣幸地拥有三重身份,即策划者、参与者、审校者。

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常引用的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确实,成长虽无奇迹,但有轨迹。

当“三思”而后行

在撰写论文或评课稿时,大家常喜欢从三个角度铺展开来,不多也不少,内容多样又不至于冗长腻味。本书的内容也契合此理,从“通融课堂”的基本内涵、课例解析、教学策略三个角度出发,描摹出“通融课堂”具象的模样。在此基础上,本书补充了三部分内容,即推荐序、工作坊团队建设思考、工作坊“前沿发布”内容清单。

非经历不足以丰富经验,非体悟不足以孕育智慧。

在出版《小学数学“通融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融课堂:追寻智慧且有品质的教学生活》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丰富“通融课堂”的基本内涵,收录“许贻亮小学数学工作坊”成立六年以来16节具有代表性的课例,从通融思考、课堂实录、通融历程三个角度展示工作坊成员对“通融课堂”个性化的思与行,最终梳理、提炼教学策略。

理论上的“宏思”,实践中的“反思”,策略中的“深思”,旨在对日常教学多一分审视、多一分理解,从而多一分通融、多一分从容。希望同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您,能在书中找到成长的借鉴或思路的启发。

有“三人”可成众

本书是“许贻亮小学数学工作坊”成立六周年来研究与实践成果的结集。2016年3月2日,一群教师从晋江的四面八方聚在一起,致力于同一个梦想,探索并实践、推广“通融课堂”教学主张。而今,工作坊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第1辑),令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群人”的力量:三人成众、聚沙成塔。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乃有火花。”

我们其实都是一线的平凡教师,有着明确的研究方向,每学期每个活动都定下研究主题,一步一脚印,同课异构、思路碰撞、对话互动、磨砺完善,于是我们便有了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代表性课例。

“分享,放空自己;思考,发展自己;教研,成长自己;对话,幸福自己。”在“追寻智慧且有品质的教学生活”的道路上,我们是同路人、同行人,同时也有了许多回忆与温暖,正如本书所凝聚及铭记的:“在教学研究中成长。”

常“三省”明身心

想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想到达什么样的教学彼岸?

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我想,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会让我们对当下的实践、对未来的追求,多一份底气、勇气。

本书中的课例打磨也是一次自我“三省”的过程。执教、修改、再执教、再修改,对着教学视频整理课堂实录,提炼自己的通融思考,刻画课堂的通融历程。撰写成文后,贻亮老师校稿,团队成员互相校稿,自己再独立校稿,中间更经历多次线上线下的会议。

有意思的是,2022年4月21日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是我们对照新课标的理念及内容表述,在原有基础上对文稿再次进行修改。删繁就简、去粗取精、与时俱进,期望不负读者、不负自己、不负时光。往大了说,每个课例都是践行“通融课堂”的缩影;往小了说,每个课例是印照自我成长的定格。

“成长”是个奇妙的词,既高又低,既远又近。千里之行的终点,不在别处,而在自己的内心。带着对“智慧”与“品质”的敬意,带着于“当下”向“未来”的成全,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光,彼此照亮。

作者:蔡达娜

终审:吴妮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