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伦理学,给信息时代带来包容性,让我们离公平和安全更近

作者:刘瑞丽   2022年11月10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平台“画像”、网络成瘾、网络欺凌……信息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并带来诸多具有挑战性的伦理问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新书《信息时代的伦理学(第8版)》引导读者从多角度思考这些问题,提升我们在信息社会的从容感、幸福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在百道网对第一译者熊璋的专访中,他表示,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没有说教式地分析谁对谁错,而是用不同哲学思想,为案例提供多视角分析,引导你自己思考。

《信息时代的伦理学(第8版)》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美】迈克尔·J.奎因
译者:熊璋 荣文戈
出版时间:2022年01月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显著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发展,同时也切实改变了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方式,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交融和并存的新时代。然而,随着科学发现模式、技术提高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交流模式等的不断变化,信息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隐私泄露、网络诈骗、恶意攻击等现象严重危害到了个人安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既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无论是对普通大众,还是对计算机从业人员而言,信息时代都提出了更高的道德伦理要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2022年1月出版的《信息时代的伦理学(第8版)》,从哲学和技术两方面结合来进行信息时代的伦理和价值讨论,引导读者从不同的伦理理论视角对丰富且鲜活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多角度思考问题。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以及从业人员进行信息时代伦理学培训的参考资料,对我国计算机科学相关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关注时代发展的每一个人,都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加强对科技行为所担负的巨大责任的理解,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百道网专访《信息时代的伦理学(第8版)》译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从我们对他的采访中,相信读者能进一步领略本书的价值和魅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熊璋

从事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相关工作,必须具备伦理学相关素养

百道网:计算机专业和伦理学有什么关系?您担任本书译者的机缘是什么?

熊璋:计算机职业素养和道德伦理的教育一直以来就在学术和教育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在2020版IEEE/ACM课程规范中,明确要求所有的计算机相关课程都需要关注职业素养和道德伦理,任课教师应该主动讲授相关内容。例如,在专业入门课程中,可以安排与“计算和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相关的讨论和作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是全国率先开展计算机职业素养和伦理学教学工作的单位之一,长期对IEEE/ACM课程规范以及国内外相关课程进行跟踪,并于2004年在国内率先在计算机导论课程中增加了计算机伦理学部分,2008年获批国家级精品课,其主要特色之一就是研究如何用理工科的方式向学生讲授哲学(伦理学)问题。我们需要向计算机从业人员普及相关的伦理学知识,特别是对那些刚刚从事信息技术相关学习和工作的学生,需要重点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的研究热点、技术应用和伦理学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了解从事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相关工作所必需的伦理学相关的职业道德修养各项基本要求。

百道网:目前关于计算机伦理学的课程很多,国内外有哪些值得重视的图书?它们有什么的特点?

熊璋:计算机伦理学相关知识目前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信息大类绝大部分专业的入门性导引类课程,此类课程大多要求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的研究热点、伦理学初步和本专业的职业道德修养进行全面介绍,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各专业理论课程做好铺垫。同时,我们每年还有大量的从业人员进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如何对他们开展信息伦理方面的知识普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目前,在相关的计算机伦理学课程中,基本都需要对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要介绍,引导学生走进信息科学的大门。以学科特点、形态、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学科知识结构和分类体系,以及各年级课程重点等内容组织结构,阐述如何正确认识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精神,引导学生建立超越课堂内容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帮助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审视计算机伦理和职业素养问题。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奠定了基石

计算机伦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方向,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也出版了一系列相关的图书。《媒体与信息伦理学》(Ethics and Valu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是Joel Rudinow和Anthony Graybosch 所著,2001年由Wadsworth Publishing出版公司出版。该书讨论了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是计算机伦理学方面一本重要的图书。《信息伦理学》(The Ethics of Information)于201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Luciano Floridi是牛津大学哲学和伦理学教授。该书讨论了信息时代的伦理问题,重点放在了信息的使用上。另外还有《信息简史》(The Information :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作者是James Gleick。该书于2012年由Vintage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一个总结。这是一本非常畅销的科普类图书,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进行了简介,也对一些信息技术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国内方面,《大数据导论》是由张尧学和胡春明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一本图书,该书主要对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发展和潜在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其重点主要在数据处理、数据挖掘、隐私保护等方面,也是国内导论性质一本非常重要的图书。

百道网:您和另一位译者为什么选择翻译迈克尔·J·奎因的这本书?

熊璋:目前,大部分和信息伦理学相关的教材或参考书普遍偏哲学化,对于初学者或者刚刚从事相关研究和工作的从业人员来说可能显得略为枯燥。为此,我们经过广泛调研,选择翻译迈克尔·J·奎因编著的《信息时代的伦理学(第8版)》(Ethic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8th edition),希望通过翻译出版这本书,为我国计算机从业人员的伦理学和相关职业素养培训提供一本参考资料。

一旦我们使用了某种科技设备,它就会改变我们

本书作者迈克尔·J.奎因教授是一名计算机领域的著名学者,在华盛顿州立大学获得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新罕布什尔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以及西雅图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并行计算相关的研究工作。2000年左右,奎因教授开始在计算机伦理学领域开展研究,并于2004年出版了第一版的《信息时代的伦理学》,讨论了现代信息技术对隐私保护、知识产权、计算机安全等多方面带来的伦理问题。此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本书也不断进行再版完善,从发行以来经久不衰,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在全世界范围内超过250所大学选用为相关课程的教材。《纽约时报》曾专栏报道过本书作者西雅图大学迈克尔·J·奎因教授在计算机伦理学方面的工作和成就,并对本书做了详细报道。

数据挖掘可能强大到出乎你的预料

通过哲学和逻辑推理,讨论不同解决方案背后的伦理关切

百道网:《信息时代的伦理学(第8版)》和其他的同类图书相比,有什么区别或者亮点?它所介绍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权威性、普适性在哪里?

熊璋:这本书跟这些已出版的图书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通过哲学思想来分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境,并且每一章节中都有大量的案例进行讨论,较容易让初学者或刚进入计算机领域的从业人员来理解和讨论,因此作为教材有一定的优势。

对于计算机伦理学相关的课程,教材的建设也一直是一个难点,目前大部分教材有一部分是着重在技术发展和实践应用上,有的教材则偏重哲学思想,强调的哲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而迈克尔·J.奎因教授编著的《信息时代的伦理学(第8版)》,则是从哲学和技术两方面结合来进行信息时代的伦理和价值讨论。他首先介绍了常用的哲学思想,从哲学体系角度给出了哲学分析的工具和手段,随后通过列举技术及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案例来分析信息技术碰到的问题以及人们解决的思路,并讨论如何面向未来进行延伸。同时,这本书还配有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讨论题和复习题等,非常适合作为计算机从业人员的伦理学和相关职业素养培训的参考资料。

百道网:本书主要探讨了哪些问题?请举例介绍一下,迈克尔·J·奎因是如何用逻辑把伦理学和信息时代紧密结合的?

熊璋:《信息时代的伦理学(第8版)》共分为十章。首先,本书在第一章中论述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历史,介绍了计算发展的里程碑,以及网络和信息存储和检索相关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并论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潜在问题。第二章“伦理学概述”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伦理学相关的哲学思想,例如主观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神命论、伦理利己主义、康德主义、行为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社会契约论、美德伦理学等,并分析了用于信息时代伦理问题分析的可行的哲学理论。

同时,本书重点针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一些具体挑战进行了分析。第三章“网络通信”中,介绍了网络时代的一些新现象,比如垃圾邮件、社交网络、在线广告、审查制度等内容,以及如何应对不正当内容的挑战。第四章“知识产权”则论述了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同时也论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讨论了各种保护措施的合法性。第五章“信息隐私权”则重点放在了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危害上面,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比如数据挖掘技术来获取信息的时候如何避免危害到隐私保护,同时利用了一些事例来讨论隐私权保护的意义。第六章“隐私与政府”则讨论了隐私保护的具体政策法规以及带来的影响,讨论了信息采集和政府监管的特点,分析了建立数据库的规范,以及如何应对信息传播以及入侵带来的危害。第七章“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介绍了目前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通过黑客和恶意软件的发展历程,讨论其潜在危害,并讨论了在面对网络犯罪和网络攻击的时候,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应对。第八章“计算机可靠性”则简要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引入带来的不可靠问题,数据和处理过程出现问题该如何应对,同时通过一些案例来介绍不可靠带来的危害,分析软件工程领域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

围绕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讨论从未停止

最后,本书还讨论了信息时代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九章介绍了软件工程相关的道德规范,分析了大量案例对相关规范进行解释和说明,并类比了软件从业人员和律师以及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最后的“工作和财富”一章则简要介绍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带给我们社会的变化,从就业和工作场所的角度对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潜在的数字鸿沟带来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信息时代的伦理学(第8版)》在对一些信息科技发展带来的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通过使用逻辑推理的方式,从多角度阐述不同的伦理观点。比如,现在员工离职换工作的现象很普遍,那么员工该如何对待在新的工作岗位中涉及到的之前工作的一些技术秘密呢?作者通过一个数据库从业人员的案例,介绍了当一个技术骨干面临新岗位工作内容与原岗位工作内容相近的情况,如何避免损害原单位的利益,并从康德主义、社会契约论、行为功利主义,以及美德伦理学角度都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解决方案背后的伦理关切。这些对于我们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解决数字鸿沟:不能简单依靠“数字解决方案”,需要提供补充资源和社会干预,支持更大的包容性

百道网:潜在的数字鸿沟会带来哪些社会不公平现象?作为信息时代的个体,我们该如何加速靠近公平社会,如何自我保护?而新时代的法律又如何完善,来保证平等和公正?

熊璋:在本书中,针对数字鸿沟这个现象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数字鸿沟指的是一些人能接触到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另一些人则接触不到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从国家层面,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工业化程度低的国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上是有客观差距的,同时在一个国家中,不同人群之间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及熟练程度上也有客观的差距。这一现象会带来很多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比如我们现在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不会查询健康码等等。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给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我们个人角度,可以更加积极地去拥抱新技术,尝试新事物。从技术扩散的角度,技术总是会慢慢融入社会,所以我们个体应该主动去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带来的一些新现象。但是,解决数字鸿沟,也并不能简单依靠“数字解决方案”,而是需要提供重要的补充资源和社会干预来支持更大的包容性,比如针对老年人不会查健康码,健康宝现在就提供了老幼代查的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技术本身和国家法律干预同时起作用才能做得到。因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今天,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接触较少和使用不便利的人群的实际需求,需要分析每种技术扩散的方式,重点关注技术扩散中接触较晚的群体,才能尽可能消除数字鸿沟。

百道网:您如何评价《信息时代的伦理学(第8版)》中迈克尔·J.奎因的观点和理论,本书还有哪些“不完美”和发展空间吗?

熊璋:在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道德关系主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现代人面对的道德关系主要包含人与自然、人与操作对象、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等方面。在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今天,人与信息、人与信息技术(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等传统社会中不存在的复杂关系,也由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介入逐渐形成。此外,由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存在,信息技术环境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中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间接性,道德准则的调节对象因此也变得越发模糊。迈克尔·J.奎因教授在信息时代的伦理学一书中,针对分析信息时代伦理需要面对的这种复杂局面,介绍了一系列哲学思想,同时将适合信息时代伦理学的哲学理论应用到信息伦理的各种案例中。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案例,但并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分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采用不同的哲学思想,为同一个案例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引导读者自己思考,这是本书一个重要的特点。

目前,本书中的案例主要都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其实我国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也非常多,比如我们电子支付,应该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何利用这些哲学思想来分析我们国家一些特有的信息技术应用潜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百道网:二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接下来有怎样的研究和创作计划?

熊璋:一方面,迈克尔·J.奎因教授是信息伦理学方面的大家,在伦理学领域深耕多年,拥有广博的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领会他在写作本书背后的思想。另一方面,这本书涉及到很多的哲学思想,需要对西方哲学体系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这也是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一些困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人工智能已经在我们日常活动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应用可能还会更加深入。目前我们很多的社会活动,其实都有人工智能在背后辅助决策的影子。以前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依据法律规范、道德准则、个人情感、价值观等来综合考虑,但是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如何让算法能够理解法律规范,道德准则,理解人在决策背后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挑战,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规范,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被精确地数字化

作者:刘瑞丽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