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以科技之名,展报国之志——《科技报国:新时代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出版

2022年10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科技报国:新时代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书写了党的十八大以来1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科技人生,讲述他们的奋斗征程,弘扬他们的科学精神,彰显他们的报国情怀,以此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科技报国:新时代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李琴,刘亮,朱佳琦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大国重器纷纷涌现。“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这一个个使国人扬眉吐气的里程碑,无不展现出我国在科技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就。

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号召,策划出版《科技报国:新时代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一书,书写了党的十八大以来1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科技人生,讲述他们的奋斗征程,弘扬他们的科学精神,彰显他们的报国情怀,以此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这些科学家在登上我国科学技术最高领奖台之前,大多默默无闻地耕耘在自己的科技或学术领域,沉浸于“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无悔于“国家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挥洒着才华横溢的青春岁月。

纵览他们的奋斗征程,几个关键词反复出现。

“以国家需求为重”——著名力学家郑哲敏谨遵导师钱学森的教诲,回国后始终以国家重大的、急迫的需求为科研对象,做雪中送炭、爬坡出汗的工作;“中国化学激光之父”张存浩长期坚持“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根据国家需求3次“转行”,从研究水煤气合成燃料,到研制火箭推进剂,再到攻克化学激光技术,自始至终以祖国的需要为前进的方向。

郑哲敏

张存浩

“持之以恒、不懈钻研”——在国内外相关研究跌入谷底时,著名物理学家赵忠贤却坚持坐“冷板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超导研究这块阵地,最终在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中迎来了科研成果的升华;“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在贵州山沟里研制383雷达的十几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失败,他总结,最后之所以能成功,要得益于团队在遇到挫折时的坚持、坚持、再坚持。

赵忠贤

王小谟

“隐姓埋名、无私奉献”——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东方的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为了这一声“东方巨响”,无数科学家甘愿在大漠戈壁做隐姓埋名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直到其于2014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许多人才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从接到研制核潜艇这个绝密任务起,30年没有回家,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但当被问到一辈子当无名英雄是否值得时,他却说,与党和国家的信任相比,“当无名英雄,是小事情!”

程开甲

黄旭华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没有这些老一辈科学家矢志报国、勇攀高峰,不断为国家的进步贡献智慧和汗水,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盛世繁华。他们是科技星空中最闪亮的星辰,他们应该被知晓,被仰望,被长久地铭记!他们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品格,甘于为科学、为人民、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定将引领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乃至所有中国人,为祖国的发展续写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肖歌

(本文原载于: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