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封闭管控虽缺“物资”,这家上海公司把小视频和直播做得风生水起

作者:刘瑞丽   2022年09月27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今年3月起,上海新冠疫情形势严峻,根据疫情防控政策,逐步实行全域静态管理。上海之后,北京、海南等地区接连“沦陷”,疫情常态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因此经过“封控”历练后出版人的反思、建议对整个行业都颇具价值。百道网专访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总经理贾雪飞,请她介绍应对疫情的宝贵经验和反思,以及公司今年的重点新书、出书规划。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总经理 贾雪飞

分秒必争,迅速建立线上隔天例会制

2022年3月,上海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疫情的袭击,为期近三个月的封闭管控,对包括出版在内的各行各业都是极大的挑战。细化到对出版业来说,图书出版流程全线受阻,物流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各大传统电商销售数据整体下滑,新书、重点书的线下营销推广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这一系列难题给大多出版机构带来重创,也影响了从业者的信心。贾雪飞认为,受影响最大的是发行板块,但同时她也表示,编辑工作在封控期间如果及时调整,对全年整体生产的影响会在可控范围之内。

“就上海聚珍的经验来看,这次封控对我们整体编辑工作的影响不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我们直播方式的升级,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探索新媒体图书传播的途径和各种可行性,并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贾雪飞介绍称,上海聚珍迅速调整状态,建立了线上工作机制,在一周之内就完成了线上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工作计划的排布,确定主要的编辑工作为“3+1”。“3”是《敦煌守望四十天》《阳明学十讲》《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三本单册书,“1”是“中华经典通识”系列第一辑的五种图书,包括《〈资治通鉴〉通识》《〈老子〉通识》《〈庄子〉通识》《〈西游记〉通识》《〈红楼梦〉通识》。

“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

其中,《敦煌守望四十天》和“中华经典通识”系列是全彩图文书,图书的版式、辑封、字号、字体的设置,及大量的图片编辑、排版、图注编写等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心力和极大的耐心,这对上海聚珍这一人数有限的编辑团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为了便于及时沟通图书编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为了在疫情中随时了解员工的生活情况,贾雪飞主导实行线上隔天例会制,每逢一三五上午线上碰头开会,大家交流工作进展,再聊聊“柴米油盐”,一张一弛,携手前行。

编辑高质量的审稿工作,需要安定、专注和自律的工作状态来保证。封控期间,上海聚珍的编辑们克服各种外在条件的限制,在内在自我约束和外在集体力量的推动督促下,保持了高质高效的运转。到5月中旬,“3+1”的8部书稿中,有6部进入印前流程,剩余2部分别在5月底、6月初完成。总结来说,在上海封控期间,上海聚珍按计划完成了8部书稿的编辑和前期营销布局工作。

居家办公期间工作台

虽缺“物资”,小视频和直播初试锋芒

在争分夺秒的努力和摸索下,上海聚珍迅速探寻到一种适应封闭管控环境下的工作方式和节奏,并取得显著成绩。贾雪飞表示,“中华经典通识”系列第一辑的出版是上海聚珍在封控期间众志成城、团结努力的成果,也是大家用实际行动对抗疫情带给社会负面消极影响的结晶。2022年8月15日,“中华经典通识”系列第一辑的新书发布会在该公司会议室举行,丛书主编、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庄子〉通识》作者陈引驰,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资治通鉴〉通识》作者张国刚,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游记通识〉》作者竺洪波,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红楼梦〉通识》作者詹丹,复旦大学教授、《〈老子〉通识》作者郭永秉,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傅杰,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周绚隆,复旦大学教授吴兆路,北京大学教授周兴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贵,复旦大学副教授许蔚等学者,及《解放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和澎湃新闻、新华网、搜狐网等十六家媒体莅临发布会。

与“中华经典通识”初相见

让经典成为通识——“中华经典通识”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合影

除了完成重点产品的上市和宣传外,上海聚珍增加了对线上传播的重视与投入。一方面,该公司以文化类小视频多平台传布书香,多维度缓解社会焦虑,传播自身品牌。“在封控期间,网络成了唯一的传播渠道,各种社群成了人们沟通的社交场和传布、发泄情绪的垃圾场。面对各种浮躁、失衡的社会心态,作为社会文化工作者,在沉痛之余,我们决定起而行之,制作一批富含文化、书香和历史智慧的小视频投放到各个平台,用文化缓解人们的焦虑,用对历史的反思来睿智看待目前的遭遇。”贾雪飞解释道。

 

在“物资”极度缺乏的拍摄条件下,为了尽量提高小视频的观感质量,上海聚珍团队在拍摄、制作等环节不断绞尽脑汁解锁技术、代入新思路。经过一周的集中探索和删减,从4月1日开始,“中华书局上海聚珍”视频号每日投放文化小视频,从古代的葫芦、王羲之的毛笔讲到万历、崇祯皇帝,从古人对睡觉的讲究、对色彩搭的研究讲到古籍图书的制作技巧和茶叶在西方的流传……

至6月初,他们共制作小视频80余条,投放视频号、微博、百度、抖音、西瓜、头条号、哔哩哔哩等新媒体网站,赢得了来自受众的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上海聚珍打通技术壁垒,实现直播升级。封控期间,为了继续搭建学者和读者大众之间的桥梁,提供更多读者和学者面对面的机会,上海聚珍团队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实现视频号直播+多平台同步推送。

他们开启了“聚珍3+1书话对谈”栏目——在每周六固定时间,由作者、读者、出版方和一位嘉宾对谈一本书、讨论一个话题,中华书局微赞、微博、百度百家号及搜狐新闻、搜狐视频同步直播。根据该公司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直播覆盖人数110余万,受到读者好评,助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今年重点出版物:“5+1”

2022年6月起,上海取消全域静态管理,为了快速让大家适应新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节奏,上海聚珍首先在会议室进行了一场简单但隆重的团建-党建联合活动,畅谈“解封”后的规划,为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大家献计献策,随后便纷纷投入紧张有序的工作之中。


今年的上海聚珍策划的重点图书有“5+1”,即5种单本图书和1种丛书产品,目前已完成出版“3+1”——《敦煌守望四十天》《阳明学十讲》《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和“中华经典通识”系列。

《敦煌守望四十天》是一本讲述“我”和敦煌故事的书,详细记述了作者在敦煌学习、培训40天所见、所感、所悟、所学的全彩图文书。作者蒋理原是《新京报》的记者、摄影师,后来为了梦想举家南下,到苏州甪直开了一个网红民宿和文化空间,全身心投入传统文化的运营中。2021年,经过两年遴选,他被选中“敦煌守望者”国际文化项目,到敦煌进行了为期40天的学习、培训。

本书是在他40天日记的基础上补充、丰富而成,配了大量的摄影图片及35幅授权的洞窟内图,让读者跟着他的脚步,慢慢由远而近走入敦煌。一页页翻开书,在被图书之美震撼的同时,读者会感同身受作者初见敦煌的兴奋、触摸敦煌的激动,深入了解时对敦煌文化和历史的着迷等等。

《阳明学十讲》是著名作家、学者周志文研究王阳明及其思想的新著。周志文秉持“有一分证据才能说一分话”的态度,通过对阳明学之前儒学历史的溯源、阳明学出现的背景分析、阳明人生与学术的精到论述、王门后学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使读者能够在平易而有力的话语中,深切感受到王阳明“不世出之天姿”,“冠绝当代,卓立千古”的道德、功业与文章。

《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由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和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馆员孟刚精选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和开创者谭其骧的代表作而成,其中还包括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历代政区、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地图等精彩内容,更有谭其骧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对这一学科所做的根本性定位与思考。

“中华经典通识”系列是由中华书局出版,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主编的一套当代名家解读传统经典的“大家小书”。贾雪飞介绍称,丛书作者由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全国各高校在本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组成,例如陈引驰从毕业论文开始就研究《庄子》,在复旦也长期讲授《庄子》;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竺洪波是《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不仅在校内讲授《资治通鉴》,还有很多相关的著作。丛书立足大众,致力于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融于对每一部经典的最基本、最重要知识的介绍之中,在梳理经典产生、流传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世界文明影响的源流过程中,不仅传授“真知”,还要传递学者对人生、对学术的思路与“智慧”。为保证整套丛书的品质和权威性,“中华经典通识”系列的写作言必有据,力求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通俗易懂,将学术成果变为公共知识,将传统经典变成国人通识。

“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

《〈资治通鉴〉通识》作者张国刚立足“通识”,以贯通古今的宏阔视野、积淀四十余年的学术研究和六十余年知人阅世的体悟,以“大家小书”讲透《资治通鉴》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为何编撰这部书、其架构如何、精华内容是什么、历史上的评价有哪些、《通鉴》大家族是如何组成的、其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影响有哪些,深入浅出,一气呵成,让人在体验阅读的酣畅淋漓后,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中华文化的自信。

复旦大学青年学者郭永秉所撰写的《〈老子〉通识》,用浅近的学术语言,充分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多版本互补互证,在此基础上从老子其人,《老子》其书的性质、要义要语,今天的读者应该如何阅读《老子》,以及《老子》对古代政治文化的影响,面对复杂传本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等诸多方面,层分缕析,引领大众读者走入奇异玄妙的《老子》。

复旦大学教授陈引驰研究《庄子》和道家文学数十年,已经出版关于《庄子》的书籍多种。这部《〈庄子〉通识》,陈引驰更加有的放矢,针对有志于了解并阅读《庄子》的读者,既讲《庄子》这部书,也讲庄子思想的源流,更有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引领读者在《庄子》的世界中逍遥,在中国文化的海洋中遨游。




《<西游记>通识》是《西游记》研究名家竺洪波的最新力作,融入了他三十年的研究成果和讲授经验,在所叙内容上力求新鲜有趣,文风流畅清丽。本书先解释《西游记》为什么会成为不朽的经典,然后从神话世界、文化宝典、艺术精神和文学畅想四个方面揭示《西游记》的恒久魅力,最后讲述《西游记》的作者和版本问题,并提出整本阅读《西游记》的方法,为了解《西游记》及其文化意蕴提供了一幅完整的认知地图。

《〈红楼梦〉通识》是当代名家詹丹讲解《红楼梦》的通识之作。作者贴近青年读者,以深厚的学识、细节的描摹、精妙的分析,讲述《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版本与价值、作者家族、续写与再创造、跨文化传播、“红学”队伍,让人一书在手即可读通悟透《红楼梦》。詹丹深刻地揭示出《红楼梦》通过小说方式回应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个危机:当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日渐虚假时,怎样通过真情的充实或者重构,把适宜的人际关系重新建立起来。

反思“封控”期间的工作和生活

病毒是全球历史上熟悉的“不速之客”,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以至于历史发展进程影响如何,过去人们的印象多是来自于所阅读的书中。相信经过上海“封控”历练后,实操公司的出版人的思考和建议对整个行业都具有价值。反思全域静态管理期间的工作和生活,贾雪飞总结了三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其一,最重要的一点是上下一心、统一共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公司要达成什么目标,全员的共识、认同和精诚团结是无坚不摧的利器。这也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在当代社会工作中的反映。

其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疫情改变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下,全员都要随时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各种准备,要有随时随地都可以投入工作的意识和物质准备。

其三,苦难压境时,一定想到机遇就在其背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是支撑我们坚定向前走的内在驱动力。当遇到生活的磨难,我们一定认识到机遇就在磨难的背后,我们一定要突破过去或者绕过去找到它。

“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曾说:‘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大些。’确然。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在世界性的焦虑和危机中,我们出版什么样的图书,提供什么样的读本就会引导社会文化朝什么方向去走。所以,我们出版者此刻要格外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贾雪飞强调。她送两句话与诸君共勉——守正出新,为大众做好事;继往开来,为社会做好事。

作者:刘瑞丽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