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商务印书馆这家子公司近6年超常规成长,年营收额快速攀升

作者:刘瑞丽   2022年08月1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商务印书馆走过125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出版社。2011年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成立,它既有沿袭,又有创新,用一本一本、一套一套精品将商务印书馆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在百道网与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经理、总编辑鲍静静的交谈中,百道网感受到,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做书犹如煲汤,不急不徐,文火慢炖,熬出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读者。截至目前,上海分馆努力为商务总馆做好“拾遗补缺”,将艺术类图书出版打造成分馆的特色。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经理、总编辑 鲍静静

2011年,商务印书馆用500万元资金在上海启动了一家全资子公司,上海分馆正式成立。至2015年底,累计出书品种130种,该馆资产增值到1300万元左右,全年发货码洋约1300万,营收635万元,已实现盈利,当年利润为95万。2016年起,上海分馆聘请资深出版人、原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担任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分馆进入快速发展期,每年出书品种超过120种。2021年3月,贺圣遂总经理再次荣休,总编辑鲍静静开始兼任总经理一职。

上海分馆秉承“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的使命,立足上海,借助上海一流的文化资源和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的深厚文化影响力,孜孜矻矻,十一年辛勤耕耘,致力于经典学术著译、大众阅读、地方文献、人文艺术类图书及数字化出版开发。到2021年底,该分馆累计出书品种已达到700多种,资产超4500万元,2021年发货码洋约5200多万,年营收额达到2200多万,是2015年的3倍多,年利润达到500万元,是2015年的5倍。分馆已有员工27人,其中18位编辑,这一小团队是怎么在短期内稳而快地发展,做到如此成绩的?百道网专访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经理、总编辑鲍静静。

为商务总馆做好“拾遗补缺”,艺术类图书出版已成为分馆出版强项、支柱和特色

1998年,鲍静静从北大硕士毕业后进入商务印书馆,在外语室做编辑,之后因为个人原因定居上海,参与组建了商务印书馆上海信息中心,当时信息中心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和上海各高校的作者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之后,为了更好地发掘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的丰富学术资源,加强上海信息中心和学术界、文化界的联系,扩大商务印书馆的学术影响力,总馆决定在上海成立上海分馆。

上海分馆的定位是做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出版。鲍静静介绍称,总馆对他们的要求是,利用好上海这块肥沃的土地,紧密配合总馆多做精品,深耕学术,同时要做出分馆自己的特色。而她心里给上海分馆的明确目标是:找最优秀的作者做最好的书。因为顶着商务印书馆这块金字招牌,分馆在找作者方面非常顺利,于是她把工作重点放在团队的建立和建设上,力求把最好的内容以最好的形式呈现出来。

就选题规划而言,上海分馆有四大方向。第一,重点做好商务总馆拳头产品汉译学术名著的拾遗补缺工作。汉译学术名著自商务初创尤其是张元济成为掌门人之后一直是重要出版方向,经几代商务人的努力,商务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目前已经蔚为大观,成为中国学术出版的一道风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出版可以说是商务的传统,所以我们以后也要多为总馆的这套书贡献书目。”鲍静静说。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第二,发挥分馆处于长三角地区的地域优势,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师大、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及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紧密联系,发力出版当代名家名著,并且做好以海派文化为特色的江南文化的出版。

第三,努力扩大规模,重视江南方志、文化遗产和文献类选题的开发和出版,如2020年9月出版的《温州市志(1991—2012)》、2021年5月出版的《嘉兴市志(1991—2010)》、2022年1月出版的《宁波市志(1991—2010)》等。另外,入选“十一五”工程的项目——概括泉人著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大型古籍文献整理成果《泉州文库》的出版,目前已经出书突破100种。这些项目对于上海分馆扩大经营规模、增加销售码洋起到重要作用。

地方志


泉州文库

第四,艺术类世界学术名著的翻译与出版。在这条产品线上,上海分馆策划、和何香凝美术馆合作出版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担任主编,系统介绍西方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的丛书“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已推出第三辑,出版图书超过20种,目前正在推出艺术史家欧文·潘诺夫斯基的专辑。目前为止,艺术史名著译丛中超过5种图书入选了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成为其在艺术板块的有效补充。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范景中  主编

上海分馆还和浙江大学讲席教授孙周兴策划、合作出版了“未来艺术丛书”,目前已推出第二辑。2021年又和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合作,策划了“世界艺术史丛书”,这套丛书除了从德、法等原典翻译世界艺术史名著外,还计划出版国别艺术史丛书和图像数据库项目。另外,上海分馆还出版了三本高质量的艺术类辑刊——《国际艺术史学会学刊》《艺术史与艺术哲学》和《现象》,不仅团结了国内外一批优秀的艺术史学者,还对艺术史学术前沿的了解和把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和关注戏剧、大众阅读类的艺术类图书的成都分馆不同,上海分馆因为自身定位,在艺术领域的产品也都围绕学科建设,学术性较强。

未来艺术丛书

孙周兴  主编

“我想对于总馆来说,我们上海分馆的主要功能应该是拾遗补缺,既有继承,又有补充,有自己的创新。基于此我们确定了上述四个发展方向。”鲍静静表示,艺术类图书的出版现在是上海分馆非常突出的出版特色。在范景中、朱青生等著名艺术史家的支持下,他们不仅和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全面合作,并且和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等机构进一步深挖内容,产品线覆盖面非常广泛,希望可以慢慢形成一定规模。

重要产品线的价值,好作品得到的关注度,需要时间积淀来体现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拥有未来哲学丛书、光启文库、二十世纪人文译丛、艺术史名著译丛、未来艺术丛书等经典丛书,它们体现了分馆的特色,也是品牌的支撑。“我最近几年最深的体会就是,一个重要的产品线出来以后,没有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是体现不出它的重要性的。随着时间沉淀,规模上来了,好作品也自然具有了关注度,产品线的价值就显现出来。”讲到这里,鲍静静有些激动。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自明徐光启、李之藻等广译算学、天文、水利诸书,为欧籍入中国之始,前清学术,颇蒙其影响”。梁任公把以徐光启为代表追求“西学”的学术思潮,看作中国近代思想的开端。自徐光启以降数代学人,立足中华文化,承续学术传统,致力中西交流,展开文明互鉴,在江南地区开创出海纳百川的新局面,也遥遥开启了上海作为近现代东西交流、学术出版的中心地位。有鉴于此,上海分馆秉承徐光启的精神遗产,发扬其经世致用、开放交流的学术理念,出版了上海师范大学陈恒教授主编的“光启文库”。

光启文库

陈恒  主编

“光启文库”分光启随笔、光启学术、光启通识、光启讲坛、光启读本、光启译丛、光启口述、光启青年等8个子系列,已出版40多种图书。文库致力于构筑优秀学术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台,展示当代学术研究的成果,大力引介国外学术精品。比如光启随笔,收入了学术大家的随笔,即大家小作。鲍静静指出,这些随笔不仅包含了各位学人的学术人生,他们和老师、学友之间的互动,梳理了他们自己的学术轨迹、研究方向,还有他们对日常工作、生活的一些思考,读来能让人获益匪浅。再比如光启学术,目前有北京大学的马克垚、葛晓音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家和,他们在追忆学术生涯中的人、事时,探讨和点评史学、诗学问题,既是对过往之综述,亦可启发后学之思考。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由上海师范大学陈恒教授主编,汇集了二十世纪前后人文领域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著述之精译,涵盖人文各学科、各领域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既注重学术性与专业性,又强调普适性与可读性,意在使读者尽可能丰富地感受到人文研究的多彩魅力。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陈恒  主编

上海分馆旗下还有当代名家名著系列,每年都会推出几种新书。虽然这条产品线没有一个丛书名,但是编辑们有意识地把书籍设计成类似的装帧,所以看上去是自成系列的一套书。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鲁迅学会副会长郜元宝的《鲁迅六讲》系列中,《鲁迅六讲(增订本)》首次提出鲁迅精神之确立,关键在于中国“心学”传统与西方观念论思想之碰撞,并由此出发进而诠释鲁迅的科学思维、文学创作、语言探索、精神反抗、身体言说的具体内涵,对《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以及留日时期文言论文和旧体诗词,或予以整体把握,或进行文本细读;《鲁迅六讲(二集)》内容涵盖鲁迅生平、思想与创作研究以及鲁迅与中外文化、文学之复杂关系研究等。

孙周兴教授所著的《人类世的哲学》是他主编的“未来哲学丛书”的一本,其主题为“技术与未来”的著作,书名意在突出人类此在的危急性。“人类世”是一个取自地质学的概念,它意味着一个文明的大变局。作者别具匠心地提出“人类世的哲学”,以“未来性”为指向,把新生活世界经验的重建视为本己的任务,力图开展一种技术哲学和生命哲学之思,这使得本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洛神赋〉九章》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燕十余年精心结撰的研究成果,其从文学、艺术和历史等相关侧面,重建曹植写作《洛神赋》的文学背景与传播过程,以此突破“感甄”说和“思君”说的旧式解读,分析曹植写作《洛神赋》本来的寓意,并探究《洛神赋》跨越千年的文学生命力。本书不仅获得商务印书馆2021年度“十大好书”荣誉,还获评商务印书馆2021年度“最美的书”一等奖,赢得亮眼的销量和媒体关注度。

此外,上海分馆有代表性的图书还有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陈思和的旧体诗集《鱼焦了斋诗稿二编》,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的理论性著作《黑格尔的哲学遗产》,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任重书院院长陈尚君的学术随笔《出入高下穷烟霏——复旦内外的师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的作品集《独处的风景》,原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张梦阳历三十年沉淀而成的、再思考阿Q的全新学术专著《阿Q一百年——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精神探微》,以及已推出26个品种的《郑克鲁文集》等。上海分馆还即将推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兆光所著的“葛兆光讲义系列”,该系列是分别针对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大学通识课的讲义集。

名家名著



葛兆光讲义系列

商务的一套好书离不开三者:好主编、好作者、好译者

陪伴上海分馆成长十一年中,鲍静静见证了众多宝贵著作的出版上市。这其中,令她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她十年前亲自策划的《水建馥译文集》。鲍静静在1998年入职商务印书馆外语室后,做的第一本书是著名古希腊文学学者罗念生、古希腊文翻译专家水建馥编写的《古希腊语汉语词典》。在这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她一直在和水建馥先生对接。有意思的是,她记忆中的水建馥非常“严厉”:“当时水先生一直批评我们,说商务的人不懂希腊语,排版也排不好,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水建馥因病过世后,鲍静静联系到他的家人,帮忙整理他的译作,发现这位“爱提意见”的学者虽然留下的东西不多,但都是精品。他的文字凝练,译文精到,值得后人学习,给鲍静静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将水先生的译文整理为五册,设计了法式软精装小开本的这套译文集。

水建馥译文集

到今天为止,商务印书馆的这套《水建馥译文集》仍然是常销书,依然卖座。“前几天总馆营销部的同事告诉我,他们在抖音做直播的时候,直播间卖得最好的是我们上海分馆去年出版的《〈洛神赋〉九章》,第二就是《水建馥译文集》。这套译文集在这么多年后还能有这种销量,我挺吃惊的,当然也很自豪。”鲍静静这样表示。

鲍静静认为,好书的选题必须是经典的,因为内容是本质,否则书做得再漂亮,也无法成为流传下去的好书。另外,一套好书离不开三者:好主编、好作者、好译者。为了保证选题质量,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上海分馆的丛书具有开放性,选题均和长三角地区的著名高校、学术机构、知名学者合作推出。为了进一步发扬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传统,鲍静静的目标是继续吸引更多的优秀作者、译者,多出精品。

她还强调,编辑一定要有审美,有好的加工能力,以及一颗服务作者的心,才能提供真正对得起作者的好产品,让图书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商务印书馆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注重对传统的传承,除了让老编辑“传帮带”,还会让分馆的新人到北京参加总馆的实习和培训,感受商务百年的历史传统,因此上海分馆也在几年内逐步培养出了继承传统的高素质编辑队伍。“我是一个老商务人,我在商务工作二十四年了。我刚进商务的时候我们当时的总经理杨德炎就经常会说,商务人会舍不得离开商务。我现在明白了,我们现在满满都是商务情结。”她说。

在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会上,鲍静静这样总结上海分馆对总馆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在上海出版文化资源方面,大概有200多位江浙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加入了商务印书馆的作译者团队,其中上海地区首次和商务印书馆合作的正高以上职称人文社科学者超过60名。“总馆让我们扩大在长三角区域学术圈的学术影响力,我觉得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说。在未来的具体选题方向上,上海分馆除了继续扎根长三角地区的学术圈,做更多好的学术著作,还会开发“中国八大雅事文库”“中国书法教育文库”等艺术类教材,体现学术性的同时,兼顾普及性、通识性,在这一领域做出规模和自己的特色,扩大商务印书馆在艺术类图书上的品种和影响力。

作者:刘瑞丽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