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健康家园——第七届紫金奖 · 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选取了部分大赛优秀作品,对作品的设计思路、设计亮点等进行了诠释和解读。
建筑,是人类的庇护所,建筑及环境所构成的城市和乡村空间,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承载着生活、工作和休憩等活动,也关系着人们的冷暖和安危。建筑乃至城乡空间的功能与品质,与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2020年,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共同举办了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大赛以“健康家园”为主题, 既是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也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如何实现有效应对的设计反思和现实响应。
本届大赛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吸引了320所高校,346个设计机构,6841人参赛,共征集到方案1678项。此外,大赛还收到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瑞典、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参赛作品。作品类型涵盖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公共空间、街区、社区等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与“健康”密切关联的各类建筑、环境及空间。
一等奖展示
参赛作品立足设计以人为本、呵护健康、真题实做,作品角度丰富多元,设计表达既有创意创新又充满人文关怀。其中,《多维共生的式语言》立足于对后疫情时代人与环境关系的新认识,构建系统化模式语言,结合新型乡村服务机构实践项目开展示范性设计;《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运用模块化建造概念,结合疫情时“方舱医院”诊疗工艺和日常疗养需求,实现“平战结合、快速转换”的使用功能;《从“邻避”到“邻附”》将健康教育、邻里交往等公共行为与传统的垃圾分类、中转处理相结合,让被动的消极空间转换为主动的积极空间;《泥涌间·避风塘——水乡聚落的演化》着眼大澳渔村原住民的生活、生产、社会活动的传统规律,构建更具自然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家园;《大爷大妈不用抢篮球场啦》将提升中老年人群的生活品质作为设计切入点,营造开放丰富的社区活动空间,很好地回应了“健康家园”的赛题。其中,《多维共生的模式语言》《触手可及的5H城市疗养花园》《街道的生活 生活的街道》等一批作品已落地实施,成为可观可感“健康家园”的现实模样。
本书选取了部分大赛优秀作品,对作品的设计思路、设计亮点等进行了诠释和解读,以期为及进行为社会公众与专业人士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以期为营造健康舒适入居环境,推动我省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新的创意力量。
《健康家园——第七届紫金奖 · 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作品集》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主编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第七届“紫金奖 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以“健康家园”为主题,以设计创意助力健康宜人建筑和健康城乡空间塑造。本书以第七届大赛紫金奖获奖作品为主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和分享优秀作品的创意方案和创作历程,同时也收录了所有获奖作品和参赛作品名录。精彩纷呈的参赛作品呈现了设计师对现实空间改善的创意策略,希望能为实践者提供思想启迪,使得更多创意在现实土壤美好绽放。
大赛评选工作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王建国,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兴钢、冯正功、张鹏举、李存东、韩冬青,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子牛,江苏省设计大师丁沃沃、马晓东、张彤、张雷、张应鹏、贺风春、冯金龙、查金荣、徐延峰等专家的大力指导和支持。本书编纂工作中,参赛选手和相关单位也给予了积极支持与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限于时间和能力,难免挂一漏万,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给予指导和支持的专家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公众号)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