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李继德老人讲述他和战友黄继光的故事

作者:李继德   2022年06月1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我和战友黄继光》通过李继德老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黄继光的日常风范和在上甘岭战役中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我和战友黄继光》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作者:有令峻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我叫李继德,今年88岁。1951年1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与特级英雄黄继光同在15军45师135团2营6连1排1班。

以下是我和黄继光的故事。

跨过鸭绿江

1951年2月的一天晚上,我们这些新兵奉命进入朝鲜,5月初我们到达平岩里。在这里,新兵被分到连队中。我与黄继光等一些新兵也分到了一个班。

黄继光比我大四岁。家中兄弟四个,排行老三。他个子不太高,比我矮一点儿,瘦瘦的,黑黑的,但挺结实,一双眼睛又黑又亮。黄继光是个苦孩子。他说,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母亲辛辛苦苦把他们兄弟四个拉扯大的。他因家里穷,没上过学,从六七岁就光着脚下田,到山上去砍柴、割草、挖野菜,还到地主家去干活。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极参加农协会、民兵队,还和民兵们一起抓回了逃亡的地主,被评为模范民兵。

我和黄继光很投缘,没过几天就很熟悉了。黄继光教我学刺杀。他教我“前腿弓、后腿蹬,双手紧握枪,出枪要快、猛、狠。出枪一条直线,刺中了敌人之后,立刻把枪收回来”。他还对我说:“拼刺刀时,要先下手为强,两军交战勇者胜。”这些话我都记在心里了,平时也练了好多回。后来,黄继光说他刺死过一个“联合国军”士兵。

……

我们学文化,学汉语拼音,唱拼音歌。黄继光没上过学,不识字,我就教他。他学文化非常刻苦,一有时间就在纸上或者用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字,一个生字写好多遍。写完之后,再让我看看对不对。他对我说:“我得尽快脱盲,我要是会写信了,第一封就写给妈妈,让妈妈知道我在朝鲜的情况,好在家放心。”他还对我说:“妈妈带着我们兄弟四个,吃了好多苦,可不容易了。我如果能活着回去,一定好好孝敬她老人家。”

我们写字用的钢笔是从部队的军人服务社买的。我和黄继光合买了一瓶蓝墨水,由他保管,平时就装在他的黄布挎包里。有一天可能是墨水瓶的盖子没拧紧,墨水洒了出来,染了挎包。他在上甘岭上冲锋堵枪眼时,就背着那个挎包。

背米冻伤了手脚

1951年12月,我们仍住在平岩里,那几天连着下了几场大雪,地上的积雪有半米多厚,气温低至零下39摄氏度。

这时,美军的飞机把我们的公路、桥梁全都炸坏了。工兵和铁道兵在冰天雪地里抢修公路、铁路,十分艰难。驻守在铁源的前方部队断了粮,好多战士饿得站不起来。

一天下午,连部传达命令,要我们去后勤部门背米,连夜送到铁源前方阵地上。

指导员带着我们近百名战士出发了。临走,司务长给每人发了一个生地蛋(土豆)当饭。到了后勤单位,每人背了一袋25公斤重的大米,深一脚,浅一脚,走了15多公里的路,送到了前方部队。途中,有的战士脚下一滑,就连人带米袋子摔倒在地上,或摔到了沟里。别的战士放下米袋子,上前把他扶起来,把米袋子放到自己的背上,继续往前走。

……

我们好不容易才回到连队。有不少战友被冻掉了手指头、脚指头。卫生所的军医和护士来检查了一番,开了个名单,要安排我和黄继光还有一些战士回国治伤。在我们的争取下,团首长经过研究,考虑到我们走了部队也减少了兵力,下决心没让我们回国。

我们开始了养伤的日子。连队找到一些之前在山坡上挖的土洞子,让我们住进去。大洞子能住五六个人,小洞子只能住两个人。我和黄继光住进了一个小洞里,我们用小铁锨在洞口堆起一道土坎,用来挡风,还找了一块旧雨布挡在洞口上。晚上在土洞里睡觉时,我和黄继光把一床被子铺在地上,上面盖上一床被子,两件大衣,再盖上棉袄、棉裤,两个人在一个被窝里睡,互相取暖。

就这样,我俩在一个被窝里睡了一个多月。

养了一个多月,天气也渐渐地升温了。黄继光的脚和小腿上溃烂的地方长出了嫩肉芽,伤渐渐地养好了。我的双手和小臂也养好了。其他战士的冻伤也基本上好了。也许因为那时我们都年轻,生命力旺盛吧。现在想想,黄继光当时也不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英雄。他和大家都一样,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但他却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我与黄继光的生死约定

在进入上甘岭之前的1952年四五月份,连里见黄继光和我表现好,人也机灵,把黄继光调去给副营长兼参谋长张广生当通信员,把我调到营部当话务员。过了几天,营长秦长贵把他的警卫员王木生派到6连3排当排长去了,便让我接了王木生的班。

我和黄继光既是通信员,也是警卫员。到了营部,我们还是在一个通信班。但营首长平时分别住在几个连队里,不经常在一起,我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黄继光跟着张广生下连队,过些天才回来,我们见面后都觉得挺亲的。

黄继光的四川口音比较重,为了准确地传达上级的命令,他有时还让我给他纠正发音。

我们135团是1952年6月进入上甘岭阵地的。

到了上甘岭,我们的生活就好多了。有国内运来的牛肉罐头,有饼干,有一种用盒子装的鸡蛋粉,每个盒子里边有50个鸡蛋,还有四川腊肉。

……

在朝鲜,我们听说祖国的慰问团来了,也听说有著名京剧演员、相声演员、歌唱家在部队慰问演出。我们也想见见祖国的亲人,但一直没有见到,也没看到过本部队文工队来演节目。我们连队为活跃文化生活,自编自演过一些小节目。

我在朝鲜只看过一场电影。7月的一天,电影队来597.9高地的坑道,放映了苏联电影《普通一兵》,营部、连部20多个人观看。这部电影在坑道里放了三场,我和黄继光因有任务,只看了一场。

电影中,那个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用身体堵枪眼的苏联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的英勇行为),让我们热血沸腾。

电影放完之后,黄继光把我叫到一边,问:“小李子,看了电影,你有啥子想法?”

我说:“那名苏联红军战士真勇敢!”

黄继光神色严肃地说:“在战场上,如果我遇到敌人封锁前进道路的情况,我也会像马特洛索夫一样冲上去堵枪眼!”

我听了他的话很激动,说:“我也会的!”

说着,我的双手和黄继光的双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黄继光又对我说:“小李子,我跟你约好了。如果我牺牲了,你给我家写信。抗美援朝胜利后,要是有机会,你到我家去看看我母亲,好不好?”

我说:“好!如果我牺牲了,你给我家写信。”

黄继光说:“好!”

我又说:“你对我这么好,我一辈子都不会忘了你的。希望咱们两个都不牺牲。咱们回国后,一起参加祖国的建设。最好是咱们先去上几年学,多学点儿文化。我已经结婚了,你还没有对象。你回国后,找个好姑娘,成个家,给大娘大爷(指黄继光的父母)生几个孙子、孙女。”这就是我们的生死约定。

……

黄继光堵枪眼,惊天地泣鬼神

我们驻守的前三个月没有战事,到了9月份,气氛就紧张了起来。敌人为了争夺上甘岭,付出了很大代价。

黄继光牺牲的这天是10月20日(也有资料记述是10月18日和10月19日凌晨)。这天一大早,美军就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飞机先来轰炸,然后24管的炮又炸了一遍,再放烟幕弹、毒气弹,接着他们就开始进攻了。

开始是6连守阵地,虽然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但伤亡很大。营里又调四连上去,打退敌人的多次冲锋,伤亡也很大。

敌人调来一个营的兵力集中冲锋,把8连逼进了坑道里,在上午11点多的时候占领了597.9高地,封锁了8连的坑道口。然后,敌人赶紧在交通沟的沟口上修起了一座碉堡。

碉堡的前边一直延伸到我方阵地,是一片100多米的开阔地。碉堡的右边(从我方的方向看)是一道高高的山崖,左边是一道深深的山沟。从左右两边都过不去,无法从侧面把这个火力点打掉。当时营里也没有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一类打碉堡的武器,没法远距离地摧毁它。只好在机枪的掩护下,由战士们冲上去炸毁它。但我们的机枪对敌人的机枪形成不了压制和威胁。敌堡的射击孔位置比较低,也比较小,我们的机枪子弹打不到里面去。

已经冲上去几个组了,但这几个组的战士都牺牲了。敌人的照明弹把碉堡前的开阔地照得很亮,一旦有攻击小组出击,敌堡中的机枪就开火。开阔地上已倒下了十几名战士。

营、连首长紧急商议尽快摧毁敌人这个火力点、重新夺回阵地的方法。

大概晚上8点到10点,黄继光站了出来,对营长秦长贵说:“营长,我去!”

接着,6连连长万福来的通信员吴三羊也说:“我去!”

教导员申维恒的通信员肖登良说:“我也去!”

营长秦长贵大喊了一声,说:“好!你们三人为一个战斗小组,由黄继光任组长,马上出发!”他又命令机枪手:“机枪掩护!”这三名战士中,黄继光、吴三羊,我是很熟悉的,只有肖登良不熟悉,他可能是临时从连队里抽调上来的。当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是后来才知道的。三个人每人拿了一个苏式的大手雷,不是图画上画的炸药包;穿的都是单衣,戴着单帽,不是图画上画的穿着棉衣,戴着栽绒棉帽。

全军挂像英模——黄继光

黄继光背了一支带刺锥的步枪和一个黄挎包(挎包上有染上的蓝墨水),腰间扎了一条皮带。他们三个人出发后,右手拿手雷,左手和小臂撑在地上匍匐前进。开始行进得还比较顺利,但又行进了三四十米,也就是离敌堡还有四五十米时,敌人的机枪一个劲儿扫射,吴三羊、肖登良就中弹倒下了。这时,敌人的照明弹不住地往天上打,把这一片开阔地照得很亮。黄继光又往前冲了十几米,在离碉堡还有20多米时,也中弹倒下了。我看到,他的背上有很多鲜血。

过了十几秒钟,只见黄继光趴在那里,双手在身子前边动了一下,原来是他把手雷把上的盖子拧开了。又把手雷的弦一拉,右手用力在地上一撑,身子随即站了起来,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中往前猛扑过去。扑到敌堡前,左手把手雷从射击孔塞了进去,并用胸膛堵住了两挺冒着火舌的机枪。

手榴弹拉了弦之后要过四秒才爆炸;手雷比手榴弹引爆的时间短,大概两秒钟。黄继光显然是算好了手雷的引爆时间,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拼尽全力冲到敌堡射击孔前的距离,才做出了这个重要的决定。

手雷“轰”的一声爆炸了,地堡顶上升起了一团烟雾,敌堡中两挺机枪顿时哑了。营长秦长贵一看,大喊了一声:“司号员,吹冲锋号!”冲锋号响了,战士们一跃而上,冲出了工事。8连这时也从坑道里冲了出来,几股队伍一起冲杀,快速来到敌人占领的交通沟上,冲沟中的敌人一顿扫射,打死、打伤了许多敌人,重新占领了阵地。

……

如愿去四川黄继光的家乡

黄继光牺牲后的第三天,我在与敌人拼刺刀时身中三枪,被送到国内经抢救治疗后身体逐渐康复。1954年6月,我复员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普通农民和船工。

2015年3月的一天,我的孙女小霞回到家。她向我讲述,网络上有的人说黄继光堵枪眼是假的,是不可能的,还说黄继光不该去堵那个枪眼,还有的人说中国当年不该打抗美援朝那一仗。

我一听就气坏了。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是不容置疑的真相,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网络上讲这些话的人明显别有用心。

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 马卫国 摄

作为经历者,我将我与黄继光是战友的情况反映给了木李镇的通讯员,通讯员向县里汇报后,县里安排电视台来采访我,又通知了《农村大众》《鲁中晨报》的记者。《鲁中晨报》的记者听到我想去四川省中江县看看黄继光的家人,看看黄继光生活过的地方,很快向报社领导作了汇报。于是,2015年4月23日两辆车从高青县出发,载上我和记者们直奔四川省中江县。

经过两天多的时间,两千多公里的行程,我们到达了中江县。先来到了黄继光纪念馆,在这里见到了担任讲解员的黄继光四弟黄继农的大儿子黄拥军。

……

然后,我在中江县委宣传部、武装部、黄继光纪念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车跑了三四十公里的路,来到了黄继光的家乡。黄妈妈在许多年前就去世了,黄继光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也去世了,黄继光的弟媳还健在。她接见了我,和她的儿子黄拥军、黄中凯陪我来到黄继光父母的墓前,献了鲜花,敬了酒。我向黄继光父母的墓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流着泪说,黄妈妈、黄爸爸,我来得太晚了,我没能看到你们啊!对不起了,对不起了!

黄继光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梨树,是黄继光当兵临走时栽下的,已长得又粗又大了。黄继光家的房间里,摆放着他当兵前干活用的镰刀、锄头,以及黄妈妈用过的织布机。墙上挂着一张毛主席接见黄妈妈的大照片。

回到山东老家后,电视、报纸上报道了我去四川中江县黄继光故乡的情况,陆续来了不少人看望我、采访我。

上级联系到了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现为武汉黄陂的空降兵某部。该部队有一个黄继光连。2015年5月,我在记者们的陪同下来到了黄继光连。这个连每天晚上点名时,值班排长喊一声:“黄继光!”全连战士齐声答道:“到!”连队的黄继光班里有一张床,是黄继光的铺位。我来到那个铺位前,摸了摸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在床上坐了一会儿。班长向我介绍,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一名战士为黄继光铺好被子,第二天再把被子叠起来。

我向部队的师长提出请求,我想在部队站一班岗。师长同意了。我换上军装,戴上军帽,扎上腰带,拿着枪在哨位上站了一阵子岗。部队把军装、军帽、腰带都送给了我。这真是太珍贵了。

…… 

作者:李继德

编辑:佑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