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从传记与访谈中,读贫困、死亡、爱、战争与文学——守望者·访谈&传记读书分享会回顾

作者:宋思洋   2022年06月10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南大·守望者”是南京大学出版社旗下的人文类图书品牌,该品牌的“访谈”和“传记”系列一经出版,引来众多关注。近来,“守望者·访谈&传记读书分享会——贫困、死亡,但是还有文学”成功举办,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著名作家或思想家的作品,就贫困、死亡和文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们读传记、读访谈是为了什么?在其中,我们究竟能读到哪些东西?近日,“守望者·访谈&传记读书分享会——贫困、死亡,但是还有文学”在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举办。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青年学者钦文、但汉松和张伟劼分享了他们对于读传记和访谈的看法和建议,三位学者分别深耕于德语、英语、西班牙语三个不同语种的文学领域,以自身独特的文学视角谈论作家作品和传记访谈。

本次活动是南京大学出版社旗下图书品牌“守望者”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分享图书来自其“访谈”和“传记”两个系列,目前这两个系列已经推出近二十个品种,包括加缪、尤金·奥涅尔、福克纳、安吉拉·卡特、雷蒙德·钱德勒、D.H.劳伦斯、康拉德、利奥塔、德勒兹、阿尔托等著名作家或思想家的的传记,以及马尔克斯、波拉尼奥、雷蒙德·卡佛的访谈。

读传记与访谈的意义

在如今这个时代谈传记,特别是作家传记,是一件不常见的事情。英语系的但汉松老师认为大部分的读者更多会选择成功者的传记,大家都想从传记当中窥见成功的秘密、励志的故事,“但是作家的传记,很多时候其实你会感觉到里面充满了狗血的情事、狂暴的生活、黑暗的秘密。”“有的时候作家会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他的故事,作家的人生和他的小说之间有着很多的相似。”西语系的张伟劼老师对于西语文学如数家珍,他举例在《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中,马尔克斯面对不同的记者讲起自己的人生会给出不同的版本,不同版本的传记与访谈也在不同维度上展示多面的作家。

“‘守望者·传记’系列有自己的定位,一般是中等篇幅的传记作品。关于作家(尤其是大作家)的传记作品可能有很多,我想出版者、学者、广大读者都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德语系的钦文老师提出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来说,选择不同类别的传记的重要性,“守望者”传记系列以中等长度传记为主,在资料性和故事性上做了一个巧妙的平衡。在传记中,我们能看到作家的生活世界、文学关系,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好的文学家传记更是一部好的文学批评作品。

而对于不喜欢写自传的成名作家来说,访谈录无疑也成为了解一位作家的重要窗口,“如果说传记更像是用文字来给作家画肖像的话,那么访谈录在我看来,更像是戏剧演出,在里面你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你心爱的作家如何与人交谈,而你仿佛就在他们旁边竖耳偷听。所以,读访谈录更具有现场感。”但老师用了一个微妙的比喻解释了访谈和传记的区别,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但同时他也指出不能忽略这种现场感、这种表演性可能带来的麻烦,久经访谈的作家已经总结出了套路化、模式化的回答方式,有时不会太过诚实,“但我读卡佛的访谈,觉得他总体来说还是很诚实的,有一种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

不应该过分浪漫化贫穷

本次分享会的主题是“贫困、死亡,但是还有文学”,但在讨论当中老师们绝不仅仅局限于这三个关键词。审视这些文学家们的一生,贫困、死亡、爱、战争、流亡等都与其中的绝大部分人息息相关,无论是他们作品的主题,还是他们自己的人生。

“我们知道拉美作家很多人都会兼职做一些事情,其中最多的是新闻记者。像马尔克斯、略萨、加莱亚诺等,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一边当记者写报道、写新闻,一边去写作的。”研究拉美文学的张老师说,拉丁美洲作家是在一种欠发达的状况下去写他们的作品,比起英美国家的作家来说,拉美作家的经济状况更为借据,可以说贫困是伴随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无法改变的状况,这会让他们的写作之路更加困难重重。

“在我看来,贫困对于天才作家来说,某种意义上固然是一笔财富,它让你知道社会底层是什么样子,让你意识到普通人是怎么样在油盐酱醋里挣扎。”但老师赞同贫困某种意义上成就了作家,但更大程度上会限制作家的发挥,他提出“不应该过分浪漫化贫穷”,“如果雷蒙德·卡佛当时有钱,试问谁敢去删他的稿子呢”。在《雷蒙德·卡佛访谈录》中,卡佛说到自己被誉为“极简主义风格”的稿子都是因当时编辑的删改所致,他其实非常愤怒,但无能为力。所以我们今天认识的卡佛,依然被冠有“极简主义小说大师”的称号,但这并不是他的本来意愿。

爱、战争、流亡与作家人生

“作为普通阶层出来的人,当你决定要以写作为业,注定在经济方面是要冒险的。这样的例子在世界文学中举不胜数,但是最终我们能够看到的,多半是那些后来成功的作家。”钦老师感叹作为自由职业者的作家,在成名之前往往都要经历长久的贫困折磨,有些人熬过了贫困,走入了著名作家的行列,而更多的人被历史掩埋籍籍无名。但幸好,这些挣扎于贫困的作家、艺术家往往会有一位女恩主赞助。这些女恩主有一种超越普通情爱的对于文学的大爱,这种大爱使她们产生了赞助文学家为世界留下好作品的使命感。

当然,爱情依然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很多读者会去书中寻找爱情的密码。而对于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题多大程度上与作家本人的情感生活相关,但老师持怀疑态度:“当你打开作家的传记,会感觉到其实他们的生活是一团糟的,他们能够讲很隽永的故事,但是他们其实照样过不好自己的一生,他们也是在巨大的困惑和彷徨当中,反复陷入相爱相杀的爱情迷局。”作家当然也是普通人,他们也许在虚构空间中塑造了一个美好的爱情世界,但现实往往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不断的尝试和挫败中追寻爱情谜题的答案。

除了爱情之外,另外一个会对作家人生和作品主题带来重大影响的因素就是战争。“对于拉丁美洲来说,军国主义实际上一直是阻碍拉丁美洲现代化的一种障碍。”张老师提出西语文学中有很多作品直接和战争相关,因为作者自己参加过战争,比如塞万提斯;当然也有没有经历过战争,但痴迷战争题材的作家,比如波拉尼奥。很多拉美作家经历了内战和流亡,作品中有非常鲜明的反战反暴力的主题。

“战争这件事对于英美作家来说,不仅是国际政治事件,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思想危机,‘一战’带给一代欧洲知识青年巨大的幻灭感。”但老师针对战争给作家所带来的精神创伤做了更深入的剖析,他认为战争会促使一代人产生思想的转向,包括文学风格的转向。在分享会的最后他也说到了流亡,认为康拉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流亡者。《约瑟夫·康拉德传》中详细描绘了康拉德的生平,从法律上来讲,他是俄国国籍,但在文化上,他是生在乌克兰的波兰人。之后,他又离开了这片土地,加入了英国国籍。“这样的流亡不仅是政治流亡,实际上更是一种多重意义的精神流亡。”

结语

当今社会,有贫困、有死亡、有战争,但所幸,我们还有文学。阅读文学、谈论文学、分享文学,看作家在满目荒芜的世界中写出花团锦簇,用文字在百无聊赖的深夜中点亮灯火万家。守望文学的灯塔、思想的边界,“守望者”一直在路上,与你共读、共赏、共筑书香世界。

作者:宋思洋

编辑:佑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