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原来你是这样的欧阳修

作者:李思   2022年06月0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以散文化的语言,为读者提纲挈领地勾勒出欧阳修的仕宦与治学生涯。本文系该书译者之一的李思在阅读、翻译本书时的感想,对欧阳修进行解读,最后表示“希望亲爱的读者们在阅读中收获到这两种乐趣。”

《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刘子健 著
译者:刘云军,李思,王金焕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

译者最重要的任务是促成读者与作者间清晰又舒适的交流,而最佳的状态是隐形于其间。今天能在后记中“显性”谈谈感想的确是很珍贵的体验。

译者首先是原作的读者。作为读者,一代文宗欧阳修人生的起起落落让我读起来欲罢不能;作为译者,改革家欧阳修的豁达弘毅让我看到这本书深刻的现实意义。这样有趣又有意义的一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带给我很多愉悦和成就感。我相信,无论是在静谧晨昏、悠闲午后,还是在通勤路上的局促中,只要翻开它,你一定会哑然惊叹,又或是会心一笑。

北宋是文化高度发达繁荣的时期,欧阳修是这一时期无可争议的文化巨星。提到欧阳修,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唐宋八大家”与“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实际上他不仅是文学家与诗人,还是经学大师、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与政治理论家。人们对他的仰慕常常局限在文学这一领域,这让他的才华与成就被远远低估。我也是翻译这本书时,才发现“原来你是这样的欧阳修”。他在波谲云诡的仕途道路上始终没有抛弃原则,在推进文学与政治改革的道路上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即使被诋毁、被误解,欧阳修从未放弃做本真的自我。这样的欧阳修比停留在语文课本上的欧阳修生动了许多。提到欧阳修,不应只想到赏析和背诵。在困难彷徨和自我怀疑的时刻,他可以作为一道光照亮我们混沌的思绪。

欧阳修一生乐于交友,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堪当大任的青年才俊。“唐宋八大家”中其他五位宋代大师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成长都离不开欧阳修的栽培或举荐。有意思的是,王安石最初是在曾巩的介绍下才与欧阳修成为“笔友”,两人时常通过书信交流诗歌与写作心得。欧阳修在1055、1056年连续两年举荐王安石,而那时两人甚至还未曾见面。欧阳修奖掖后学范围之广,有一件事就足以证明。在举荐伟大改革者王安石的同时,欧阳修还举荐了吕夷简的儿子吕公著,此人后来成为坚决反对改革的保守派领袖。看着人才辈出的政坛与文坛,欧阳修终于感到可以心怀满意地退休了。欧阳修对苏轼说:“吾老将休,付子斯文。”而苏轼对欧阳修的评价是“欧阳公,天人也……世人或自以为似之,或至以为过之,非狂则愚已”。

这样的“天人”欧阳修的确充满魅力,关于他的书籍也有很多,但以西方历史研究的方法来组织和分析关于欧阳修相关史料的书籍,却少之又少,因此给了这本书非常可贵的独特视角。在很多关于欧阳修的人物叙写中,都有他作为孤寒沙滩画荻的故事。然而本书作者刘子健教授认为,从字面意义上来说,这个故事并不真实。欧阳修是在叔父欧阳晔的庇佑之下长大的,而欧阳晔不仅是进士,还在官府中任职,因此不可能如此贫穷。但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这个故事又是真实的,即欧阳修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刻苦努力而自学成才的。这种观点无疑是新鲜的,也是对常规、传统的欧阳修传记难得的补充。

有一位朋友曾跟我说过读书的乐趣有两种,一种是在书中读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或者感受,乐在共鸣;另一种是在书中读到未曾见过的世界,乐在新知。而阅读与历史相关书籍的乐趣就在于在旧事中获取新知,又在产生共鸣时惊讶地发现,人类的基本情感在以千年为单位的悠长岁月中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希望亲爱的读者们在阅读中收获到这两种乐趣。

作者:李思

编辑:肖歌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