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是一本传记,也是一部哲学史著作

2022年06月0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索恩丛书·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将传主放在了那个“哲学的狂野年代”的背景之中,在叙述叔本华平淡而不平凡的一生的同时,也将其哲学与其他的前辈或同时代哲学家——如康德、费希特、谢林、浪漫派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的思想放在一起考量。本文选自《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中文版前言,欢迎读者阅读。

《索恩丛书·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译者:钦文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对“自我”的发现,对“存在”的思考,18与19世纪之交是一个哲学思想井喷的时代,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一个个哲学史上掷地有声的名字都在那一时期进行着对这个世界本质的激烈探寻。其中,有一位哲学家,他拒绝一味尊崇理性,拒绝过分积极地高歌猛进,而固执地坚称哲学充斥着撕心裂肺的呼号,怀疑和悲观主义是其本质,但他仍追求一种免除利益纠葛的“停顿”梦想。本书将带领读者再次回到叔本华的哲学世界,感受逝去的哲学年代的思想碰撞。

01

逝去的哲学时代

本书是对哲学表达爱意的告白。曾经有过的是:满怀热情地思考着上帝和这个世界。大吃一惊的是:总有某物存在着,虚无是不存在的。本书要回首的就是那样一个逝去了的世界,在那里哲学再一次,或许是最后一次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这是一个“哲学的狂野年代”:康德、费希特、谢林、浪漫派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青年马克思,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曾经如此激情洋溢地进行着思考。究其原因就在于“自我”的发现,自我在精神、道德、自然、身体、无产阶级等诸多领域的充分展示足以使人兴奋不已,足以催生诸多最离奇夸张的希望。

人们就此又重新取回那些“被贱卖到天上去的宝藏”,结果发现,这些竟都是自家的创造。无论去多么遥远的地方,人可以自己做主了。这着实让人兴奋了一阵子,可随后而来的却是失望。人们在形而上学的旧宝藏里发现了自家创造的东西,于是它们所具有的魔法也就随之消失殆尽,随之丧失的还有它们所孕育的希望,因而它们变得那么缺乏说服力和平庸无奇。

再也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存在”,虽然随处都在说着“存在决定意识”这样的话。怎么办?如果是一个创造者,那他就必须尽量多地创造。人们在疲于奔命的不断积累之中找寻着未来。认识所带来的幸福感正在消失,剩下的只是纯粹的功用。

真理仅仅只是为了“实现”而存在的,这种观念催生了一种关于进步和增长的世俗化宗教。于是这样一个时代到来了:人们感觉到,这些创造出来的东西正在包围着他们,于是开始怀念自然形成的东西。在这个时代里,获得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成了问题,在自己创造出的世界里出现了异化现象,创造者们无法左右自己所创造的东西。

于是想象力发现了一个新的乌托邦:这些创造出来的东西可以被控制。当这一乌托邦也失去其效力的时候,一种新的恐惧开始蔓延开来,即人们对自己创造的历史产生了恐惧。于是我们进入了当代。对当下的局面,“哲学的狂野年代”并非毫无过失。因此,虽然这篇爱的宣言发表在多年之后,但在表达爱意的同时也必定对它的过错耿耿于怀。大大有助于检讨这个时代的恰恰是本书的另一个主题:叔本华。

02

意志颠覆理性

他属于这个“哲学的狂野年代”,然而他恰恰以一种最激烈顽固的方式与之为敌。他对世俗化的理性宗教颇不以为然,对于他这个曾经学过做生意的人来说,理性就像是店铺里的毛头小伙计,它在“意志”这个掌柜的差遣下东奔西跑。

“意志”既不是精神,也不是道德,同样不是什么历史理性。“意志”是一种充满活力,同时又孕育着灾难的东西,与之俱来的是死亡、不幸和无尽的仇视。在那个时代里,叔本华特立独行,他心中充满的并非创造的乐趣,而是消减的艺术。

叔本华是“非理性哲学家中最理性的一个”(托马斯·曼语),他开创了一个阻滞行动的哲学,这种哲学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灵魂深处。他的梦想是这样一个世界,在这里,世界又回归到了音乐的“毫无利益纠缠”的游戏之中。这是某种对和解的梦想,只是它被众多棘手的问题所掩盖,而也正是和解这一主题使后来者阿多诺和维特根斯坦为之魂牵梦萦。

当叔本华做梦的时候,他就要自我保护使自己免受现实的袭扰,现实对于他而言已经成为噩梦。他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把这个噩梦纳入其哲学的心灵深处。在他的生命临近终结的时候,他曾在一次谈话中对人说:“在某种哲学中,如果你听不到哭泣、号叫、咬牙切齿以及对立的双方之间在相互残杀时发出的可怕的撕心裂肺的呼吼,那么这样的哲学就根本不是什么哲学。”

关于法国大革命,康德,这位“哲学狂野年代”的助产师曾经写道:“如此的现象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不会被遗忘的,因为它揭示了人的向善的本性中的一种禀赋和能力,而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家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

而在我们这个年代,不会被遗忘的事件发生在奥斯威辛、古拉格群岛、广岛。那么从这些事件当中显现出了些什么呢?当今的哲学应该表现出自己能够应对这样的问题。要了解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恐怕还是要追溯到叔本华。不仅仅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还有他那具有强烈停顿和拒绝倾向的哲学推动着思想的发展。

叔本华是一位19世纪早期的哲学家,人们往往很容易忘记这一点,因为他的思想直到很晚才产生了影响。他1788年生于但泽,童年在汉堡度过。在跟随父母的长途旅行之中,叔本华认识了欧洲。作为富商的父亲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一名商人,而叔本华日后成为哲学家还得益于父亲的早逝,当然也亏得日后反目成仇的母亲的帮助。叔本华对哲学的激情来源于他对世界的惊奇,而众所周知的是,这种惊奇正是哲学最初的冲动。

由于继承了不薄的遗产,叔本华可以为哲学而生,而不必靠哲学谋生。在专业的哲学圈子里,他得不到机会,最终他也放弃了去找寻这种机会的努力。对于他而言,这倒是件好事情。

是生存的痛苦促使他进行哲学思考,可越是思考,这种痛苦越是挥之不去。于是他洞察秋毫,看见在德国教席上端坐的国王们竟然是那般赤裸,透过他们精心编织的系统之网,显现出来的是他们的勃勃野心、标新立异和占有欲。

03

迟到的听众

他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1814~1818年间产生。当他生命中的这一阶段告一段落之时,他意识到平生真正的任务就此完成了。随即他来到观众面前,却不得不震惊地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来聆听。他还没有正式上场,就已经隐退了,作为哲学家,他连在舞台上施展才华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然而他并没有混淆真理与光彩照人的自我表演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他那里,哲学的假面表演是不存在的。对于他来说,有这样一个假面就够了:不请自到的哲学看客,并以此身份光临有时候近乎残酷的生命狂欢节。虽然他自己不肯轻易承认,然而他确实在等待着回应。他过于自尊,不会为自己寻找甚至去赢得观众,而在心底他却抱有一线希望:观众能够去找寻他。他想要体现的是一种寻求摆脱的真理。

在他生命终结之际,人们真的找到了他,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他将自己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生命旅程解释为通向真理的漫长之路。只是叔本华必须有耐心,一生的耐心。而此时外界的历史进程正在加速,在1848年革命期间,“哲学的狂野年代”到达了巅峰。

“哲学的狂野年代”忽略了这位“号叫着并咬牙切齿”的哲学家,他崇尚遥远年代的沉思冥想、归于宁静的生活艺术。

这个年代忽略了一位走在时代之前的哲学家,他对人类的狂妄自大进行了全盘、彻底的挖苦,涉及三个方面。宇宙空间方面:我们的世界只是无尽空间中不计其数的星球中的一个,在这个星球上“生长着一层霉菌,它造就了一群生活着的、认识着的生命”;生物学方面:人只是动物中的一种,他缺乏本能,自身存在缺陷,很难适应生存环境,因此人类的智力只不过是对这种缺陷的补偿而已;心理学方面:控制着我们自身的并不是那个有意识的自我。

在此我斗胆对哲学进行思考,我所尝试的方式是讲述它,正如我讲述叔本华的一生以及他所处的文化历史氛围一样。所有的问题古人在当时都已经思考过了,虽然他们人已经死了,但他们的思想还活着。这本身已经构成了足够的理由,让这些超越了它们主人生命的思想粉墨登场。

作者简介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Rüdiger Safranski),德国知名学者、文化大家,1945年生于巴登-符腾堡州罗特维尔市,曾在法兰克福与柏林学习哲学、文学、历史与艺术史,获博士学位,后成为自由作家,为德意志思想群星立传。曾获多项文学殊荣,入选德意志语言与文学科学院并荣膺德国一等十字勋章,现任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

译者简介

钦文,任教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文化学者,研究方向为德国近代文学、中外交流史、出版与阅读文化史。兼为译事,代表译作为《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拉贝日记》(合译)。

索·恩人物档案馆系列已出版图书

《索恩丛书·美国的尤利西斯:尤利西斯·S. 格兰特的故事上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罗纳德·C. 怀特(Ronald C. White) 译:刘洋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内容简介

尤利西斯·S.格兰特(1822年4月-1885年7月),美国军事家、陆军上将,被认为是和乔治·华盛顿、亚伯拉罕·林肯并列的“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

一部重要的关于美国最伟大的将军之一,同时也是被人们误解最多的总统的全新传记。但在20世纪,这位从战场指挥官成为陆军总司令的人不再受到欢迎。

在《美国的尤利西斯》一书中,罗纳德·C.怀特认为,我们需要在21世纪再次修正对他的评价。怀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经过精心打磨且充满立体感的格兰特形象——作为丈夫、父亲、领袖和作家——这应该成为未来衡量所有关于格兰特传记的标准。

《索恩丛书·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席勒传》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Rüdiger,Safranski)
译者:毛明超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内容简介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年11月—1805年5月),伟大的德国诗人、戏剧家、美学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席勒的早期创作充满炽烈激情和抗争精神,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杰出代表。随后席勒和歌德互相砥砺,将德国古典文学推向顶峰。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描绘了席勒的一生,讲述了席勒如何(与歌德一起)在1790~1805年的十多年间成为德意志精神生活中的那颗位居核心的恒星。所有人都登上了舞台:诺瓦利斯、荷尔德林、施莱格尔兄弟、费希特、青年黑格尔、蒂克、布伦塔诺。这部关于一个伟大人物的生平、著作与时代的书,或许正可以开启一场“席勒复兴”。

《索恩丛书·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日]伊藤之雄
译者:张颖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内容简介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909年10月),日本近代政治家、明治九元老之一。1909年(68岁)在中国哈尔滨遇刺身亡。

伊藤一生历经幕末维新、西南战争、明治十四年政变、条约修订、立宪政治的确立、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朝鲜统治……他的一生正与近代日本的初创时期重合。伊藤之雄广泛涉猎书信、日记等原始史料,立足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希望让读者认识真正的伊藤博文,理解其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

而回顾伊藤博文的一生,切身感受其成熟自信、高估错判,也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始于明治维新的日本近代巨变历程、现代改革,思考日本、韩国之间以及更广大的地域与历史维度中,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统治和被统治关系中的人生意义。

《索恩丛书·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德] 安德里亚斯·古斯基 著
译者:强朝晖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内容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881年2月),俄国作家。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国文学三巨头。

这部传记作品是25年以来德语文学界的第一部陀氏传记,侧重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思想史层面的理解与剖析。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作家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坎坷的一生:27岁因涉嫌政治被捕,在临刑前最后一刻被赦,侥幸拣回了性命;在流放西伯利亚10年后浴血重生,重新返回文坛;为躲避债主的纠缠逃往国外,因生活窘迫而染上赌瘾。

古斯基用流畅的文字,回顾了陀氏从反叛到反动的政治立场变迁,以及为了靠写作谋生而付出的无数心血。陀氏小说中那些充满张力的画面以及对人性的不断拷问,都在这部新传中通过作者的传神之笔,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索恩丛书·肖邦:生平与时代》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英] 艾伦·沃克(Alan Walker) 著
译者:胡韵迪
出版时间:2022年02月

内容简介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 Chopin,1810年3月—1849年10月),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基于长达十年的研究和来自华沙、巴黎、伦敦、纽约和华盛顿特区档案馆的大量一手资料,艾伦·沃克的重要著作《肖邦:生平与时代》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对这位伟大的波兰作曲家论述得最为全面的英语著作。这是一部去伪存真的传记,旨在澄清长期以来围绕肖邦的诸多错误说法与传闻。

《肖邦》对作曲家戏剧性的一生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特别关注了肖邦在波兰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以及他和乔治·桑共同度过的九年感情生活。沃克在这本权威传记中以前所未见的清晰笔触对肖邦及其音乐进行了解读,使这位19世纪最为神秘、最受人们喜爱、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形象跃然纸上。

编辑:柏云

(本文原载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