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分钟,众筹达标!8天翻七番!苏美社这部书狂虏读者之心

作者:王冉   2022年05月1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苏美社)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深耕敦煌艺术方向三十余载,已出版相关图书上百个品种,销售四十多万册。2月18日19点,《敦煌岁时节令》众筹活动于摩点上线,1分钟,实现众筹目标3万元;1小时,解锁第一档位5万元惊喜周边;第八天,突破第二档位10万元大关。截至3月20日众筹圆满收官,该书已得到近1700余人支持,成功众筹20余万元,项目完成度达694.81%。这部获得读者喜爱与追捧的作品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就让我们在与本书作者杜鹃的专访中一一揭晓。

《敦煌岁时节令》作者 杜鹃

《敦煌岁时节令》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作者:敦煌研究院 编;赵声良 主编;杜鹃等 著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古今联动,新媒体形式赋能敦煌文化传承

2018年,在冬雪初融的春天,敦煌研究院公众号悄然发布了一篇推文。这篇推文的阅读量过万,被众多读者转发、收藏。随后,敦煌研究院又在新媒体平台发布了35期内容,累计获得超2000万次点击,100多万条留言。这便是敦煌研究院的“敦煌岁时节令”项目。

所谓“岁时节令”,则需拆分成“岁时习俗”与“节令中气”。“岁时习俗”是人们一年内共同度过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二月二、端午、七夕、腊八等;“节令中气”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从立春、雨水、惊蛰,一直到冬至、小寒、大寒。千百年来,敦煌的画师们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画进壁画,其中岁时习俗与节令中气的内容更是丰富多样,它们与飞天花雨一起,沉睡在喧嚣的黄沙里。敦煌研究院将敦煌壁画与“岁时节令”相互结合,也使得看似遥远的敦煌文化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体现。

“敦煌岁时节令”作为敦煌研究院新媒体中心创立的数字媒体品牌,以“传承、人文、诗意、生活”为理念。杜鹃表示,起初做“敦煌岁时节令”的初衷便是希望借助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敦煌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对敦煌文化的关注。“作为敦煌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不断挖掘敦煌文化的内涵,探索更适合的表达形式来传递给受众,建立起准确、有效的连接。”

敦煌莫高窟拥有1650多年的历史,现存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2000多身彩塑,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莫高窟的壁画与文献蕴藏着大量与岁时节令相关的内容,成为人们时空穿越与古人对话的窗口。由此,敦煌研究院将壁画和文献中涉及的饮食、音乐、舞蹈、服饰等内容与“岁时节令”相融合,用新媒体的方式将其一一呈现,再现了古代敦煌地区人们的生活。


“敦煌岁时节令”自上线以来,不仅圈粉无数,更是强势入围“2019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杜鹃在分析该项目备受瞩目的缘由时表示,项目成功背后是诸多因素的加持,例如主创团队夜以继日的辛苦工作,又如读者朋友们对敦煌文化天然的亲近感等。在这些原因中,杜鹃认为有两点是最重要的:首先,得益于敦煌研究院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正是因为专家学者们如此丰硕的产出,创作团队才可以顺利进行知识的转化,如同站在巨人肩膀上;其次,是因为当下的语言环境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的传播力让敦煌文化可以跨越万水千山进入大众视野。无论是岁时节令的动态壁纸,还是通俗易懂的壁画故事,注重可读性、可视性的新媒体方式,让敦煌文化得到了一种全新的表达。

纸书迭代,轻松文风引领读者漫步敦煌

在敦煌研究院的悉心耕耘下,“敦煌岁时节令”延展出了包括数字产品、纸质出版物、展览等相关线上线下产品的授权合作。时间来到2022年,《敦煌岁时节令》一书由苏美社正式出版。从互联网平台跨度到纸书,“敦煌岁时节令”有哪些原汁原味的继承,又进行了怎样的升级优化呢?

杜鹃介绍到,“敦煌岁时节令”在新媒体平台的大受好评,令敦煌研究院与苏美社对纸书出版充满信心。然而,考虑到新媒体的行文方式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书籍有一定的差别,创作团队重新修订了“敦煌岁时节令”的内容,并邀请敦煌研究院内的学者进行审评,确保了敦煌文化、岁时节令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与此同时,书中增加了200多幅与内容相关的壁画、彩塑和文献的图像资料,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更为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敦煌岁时节令》巧妙而富有趣味地将古人的智慧成果引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中,向读者介绍当前的岁时节令意义、习俗等内容的同时,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多元价值,让传统岁时节令别具人文内涵。

敦煌壁画与文献资料是衍生创作的源头活水,但在海量壁画与文献中寻找契合主题的内容也可谓一道难题。据悉,创作团队需要先从藏经洞出土的文献资料里去寻找古代敦煌人如何过传统节日的文字依据,随后再根据文献内容进行文章的再创作与撰写。文字内容确定后,创作团队会从石窟中找出一幅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精彩壁画,并进行新式美术设计,使之更加生动有趣,最终呈现文图相得益彰的效果。

《敦煌岁时节令》不仅从充满生活气息的角度让古老的敦煌壁画“活”了起来,其轻松的行文风格,也让恢弘的敦煌文化一下子平易近人起来。杜鹃介绍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人为代表的学者们,对敦煌文化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整理,敦煌研究院也陆续出版了许多与敦煌学有关的书籍。但对于大众而言,敦煌学的门槛还是有些高,而科普性的人文读物可以成为大众读者领略敦煌文化魅力的有效方式。《敦煌岁时节令》将带领读者步入敦煌文化的殿堂,并以此为基础鼓励读者自发地去研读学术著作,最终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敦煌、喜欢敦煌,成为敦煌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望者。

首次众筹,事无巨细出色完成各项事宜

2017年的冬天,敦煌下了一场大雪,银白色的雪花飘落在鸣沙山上。那天,杜鹃和同事们去拍莫高窟的雪景,每个人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位同事打趣:“大家说,我们像不像莫高窟第 46 窟里那身戴着风帽的塑像?”大家面面相觑,不禁放声大笑。从那个时候起,杜鹃开始思考,莫高窟里有什么古人与今人都喜欢的东西,而这些古今相通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助力敦煌文化传播。这样一个灵光乍现的想法成为“敦煌岁时节令”诞生的契机。

在摸索中,杜鹃以及创作团队逐渐意识到,敦煌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仍是平凡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融入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的浪漫。苏美社在打造《敦煌岁时节令》中,同样注重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引,多个维度塑造一个立体的敦煌形象。

一直以来,边饰纹样都是敦煌石窟壁画中基本的修饰艺术形式,常分布在洞窟四壁的连接处、佛龛沿口、经变画的四边等,包括缠枝卷草纹、团花纹、百花草纹、几何纹、杂花纹等等。《敦煌岁时节令》限定版的喷绘图案正选自晚唐时期莫高窟第196窟的《石榴卷草边饰》。为了确保喷绘工艺不出差错,苏美社的相关负责人多次前往印刷厂跟单,检查印制情况。敦煌石窟浩如烟海,但苏美社希望通过这份看似不起眼的、容易被忽略的纹样细节,让向往敦煌的读者体会到敦煌艺术的魔力与精深,也为了解敦煌的读者带来额外的惊喜与灵感碰撞。

事实上,《敦煌岁时节令》是苏美社首次尝试众筹,尽管无经验可循,但苏美社本着兢兢业业的态度出色完成了众筹所涉及的各项事宜。本次众筹共设定3档,分别为“印象敦煌·标准档”“记忆敦煌·专享档”“难忘敦煌·ALL IN档”。作为一家出版社,苏美社对做书有充足的信心,可是对文创周边的制作却不大熟悉,但还是一路迎难而上。在确定后两档周边产品时,众筹小组进行了多次会议讨论,甚至特地出差前往专业文创公司实地考察、讨教,选品从最初的U盘、冰箱贴、胸章、钢笔、便签条等等,一路缩小范围至笔记本、书签、帆布袋与杯垫。

图书、周边的问题解决后,接下来,苏美社又经过了多番讨论,负责成本测算的人员更是加班到深夜,最终为在摩点支持《敦煌岁时节令》的读者提供了独有的解锁礼。在采访中,杜鹃也对所有支持《敦煌岁时节令》的摩点读者表达了深深谢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敦煌的解读。在杜鹃心中,“敦煌”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她更愿意用敦煌文化来解读这片沃土。“敦煌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既保留了不同文化的特性,又体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千百年来,敦煌文化是不断传承的,人们将不同时代的建筑、服饰、山水、宗教艺术留在莫高窟里,这里有最慈悲的菩萨,有令人神思遐想的飞天等等,它们都已经超出了宗教的束缚,迸发出一种闪耀着辉光的人文精神,凝结出一份永恒的启迪和感召。”

(本文写作参考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公众号相关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王冉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