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出版,这套丛书的意义在哪里?

2021年10月2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是在匡亚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以杰出思想家为核心的不同学术集群的研究,是对色彩斑斓的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历史画卷中最具特色的“面”的呈现与“线”的寻绎。本文系商务印书馆编辑王松景对该丛书主编周群教授的专访,就该丛书的出版意义、丛书的规划、学术流派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讨论。

《湖湘学派研究(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曾亦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从《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到《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

《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主编周群教授

学术专访

采访对象:周群,男,1958年7月生,江苏盐城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泰州学派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文学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省社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多项。获省社科成果一等奖等奖项。著有《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中国文学思想史(先秦至北宋)》《宗教与文学》《泰州学派研究》《刘基评传》《袁宏道评传》《季札传》《孔子》《徐渭评传》(合著)等,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中华优秀文化丛书》《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等。

采访人:王松景,女,商务印书馆编辑。

一、问:编撰《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的意义

(周群教授,下同):对中国学术流派进行系统研究是依循学术发展史内在逻辑的需要。中国学术的发展史贯穿着明显的流派统绪意识,这从中国文化的核心学说儒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可得到证明。儒学宗师孔子论学便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还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可见,承绍传统,排斥异说,存在于儒学形成的基因之中。儒学学人,大多各持师说,入主出奴。

儒学的发展也是分宗衍派的历史,《韩非子·显学篇》云:“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且他们都以承祧正宗相标榜,“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各自对学术史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因此,章学诚所说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既是目录校雠之义,也是学术实践的真实展现。正是因为这一缘故,我们需要顺应学术形成的机制与理路,抽丝剥茧,才能了解学术发生、发展的真实状貌。

因此,溯源别流,自然也成了史家书写学术史的重要方法。无论是朱熹作《伊洛渊源录》,周汝登作《圣学宗传》,孙奇逢作《理学宗传》,黄宗羲作《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万斯同作《儒林宗派》,还是《宋史》分道学传与儒林传,都体现了这种溯流别、明统绪的学派意识。

学术流派研究是由学术自身的特征决定的,道无定体,学无定法,诸种殊途百虑之学,宏阔了中国古代学术的廓庑,构成中国学术史斑斓画卷的妍姿各别的扶疏花叶。因此,考察中国历史上异彩纷呈的学术流派之端委,分析其学术戛戛独造之种种异相,是中国学术史研究的重要环节。学术流派研究的学术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派间的激荡互动及不同学派的意脉赓续是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因。学派通过学术争鸣,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如,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就是以不同学派的形式出现的,虽然春秋时儒墨并称显学,但文献又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激荡互动增强了学术的创新动力。

虽然学派“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庄子·天下篇》),各各论学的内涵有别,途径不同,但“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万殊归一,各个学派具有各各不同的价值与贡献。学派之间的互动与承续隐然存在于学术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如,宋代影响较大的几次讲会就是不同学派宗师或钜子之间的论辩: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与张栻在岳麓书院的“朱张会讲”,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淳熙五年(1178)陆九龄和朱熹的铅山崇寿观音院之会等,成为当时的学坛盛事,大大地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当时的东南三贤张栻、朱熹、吕祖谦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湖湘学派、朱子学以及金华学派鼎立而三。三个学派因竞争而相互汲取,使各自的学术思想更臻于成熟,诚如黄宗羲所言:“朱子生平相与切磋得力者,东莱、象山、南轩数人而已。东莱则言其杂,象山则言其禅,惟于南轩,为所佩服,一则曰:‘敬夫见识,卓然不可及。从游之久,反复开益为多。’一则曰:‘敬夫学问愈高,所见卓然,议论出人表。近读其语,不觉胸中洒然,诚可叹服。’然南轩非与朱子反复辩难,亦焉取斯哉!”(《宋元学案·南轩学案》)湖湘学派的中坚张栻也通过与朱熹的论学而改变了湘学发露有过之失而得从容平正之气象。

学派之间或隐或显的历时的因革关系错综复杂,为学术的融铸创新创造了条件,并成为揭示学术发展逻辑进程的线索。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从研究各个学术流派的特征、历史做起。《韩非子·显学》云:“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欲不愚不诬,就必须进行系统的梳理,深入的研究。这也是我们组织编撰《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的缘起。

其次,学派研究可以充分展现学派内同道相互切劘、补益的过程,分析其形成学派理论张力、深化学术分析的机制。学派研究拓展了学术思想发育流行的“宽度”。如,阳明学是因“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 。亦即阳明学的巨大影响与阳明学的弟子王艮(泰州)、王畿(龙溪)等为代表的王门后学的学术活动密切相关。

但王门后学则错综复杂,他们在不违阳明良知之教的前提之下,持说各异,辩论甚烈,如,王畿与钱德洪天泉证道时关于“四无”“四有”的论辩,王畿与聂豹、罗洪先关于良知的寂与感、未发与已发的论辩,王畿与黄绾关于慈湖之学的论辩,聂豹与钱德洪关于后天诚意之学的论辩,季本与王畿、聂豹等人关于“龙惕说”的论辩,等等。他们持论各极其至,牛毛茧丝,无不辨析。阳明学派内部多维度的深入论辩,丰富了阳明学派的理论内涵,共同成就了阳明学的繁盛局面,使其思辨水平臻于新的境界。

再如,泰州学派由王心斋开其端,形成了以淮南格物、百姓日用即道、大成学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但心斋的表述明快通俗而疏于论证,而克嗣家学的王襞则较清晰地疏理了心斋之学的内在逻辑。心斋是一位平民思想家,其论学的目的在于使“愚夫愚妇能知能行”。心斋虽有“百姓日用即道”之论,但并无笃行之实,乃至“每论世道,便谓自家有愧”。泰州后学颜山农、何心隐等人则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实施,通过建立“萃和会”“聚和会”等乡村组织,将王艮儒学的民间化思想付之于实践,并以各自的行谊特征,彰显了泰州学派特有的精神风致。为中国学术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最后,学派研究有助于理清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逻辑脉络,延展了学术思想发育流行的“长度”,为梳理学术思想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学术史是被统绪意识笼罩的历史,明乎学派源流统绪,实乃了解中国学术之津筏。阳明的良知说,肇端于孟子;陈白沙所谓静养端倪,显然有得于周敦颐的主静说。同时,学术的承祧与变异形成的内在张力是推进学术史演进的重要动因。

如,对于吕祖谦之后的南宋浙学,全祖望的提示可为我们提供理解浙学诸派的源流概况:“浙学于南宋为极盛,然自东莱(吕祖谦)卒后,则大愚(吕祖俭)守其兄之学,为一家;叶、蔡宗止斋(陈傅良),以绍薛、郑之学,为一家;遂与同甫(陈亮)之学鼎立,皆左袒非朱,右袒非陆,而自为门庭者。”(全祖望:《奉临川先生贴子二》)再如,宋代道南学派的杨时曾设东林讲舍,讲学达十八年之久。明代的东林书院就是在东林讲舍遗址上建成。东林得道南之意脉,能在姚江之学“风行天下”之时,独以承道南之学相标榜,使明代晚期学坛呈现出了朱子学与阳明学并置共存的局面。

再如,晚明时期尊坡之风独盛,时人乃至对文坛现象曾有“东坡临御”之喻。尊奉东坡的原因固然因为苏轼与晚明文人都具有通脱灵变的文学主张,漠视陈俗、自铸新词的革新精神,而董其昌则有这样的认识:“程苏之学角立于元祐,而苏不能胜,至我明姚江出以良知之说,变动宇内,士人靡然从之,其说非出于苏,而血脉则苏也。”(见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紫柏评晦庵》)虽然明代士人并非直祧苏氏蜀学,但明代后期阳明学的流行正是与文坛“东坡临御”的现象同时出现的。袁宏道赞叹“苏子瞻、欧阳永叔辈见识,真不可及”。其“见识”,便是与洛学迥绝的人性论、文学观。董氏所论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学术流派历时赓续所呈现出的复杂关系。可见,理清学术流派之间的意脉承传与变异,对于理解某些学术现象的产生大有裨益。

二、问:《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与《中国思想家研究丛书》有何关系?

:《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也是原南京大学校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匡亚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学术延展。匡老当年对我的叮嘱至今记忆犹新。上世纪末,中国思想家中心原支部书记、著名科学思想史专家卢央教授退休,支部改选。

经匡老和中心党员投票,支部选举我来为大家服务。此后,匡老把我叫到他家里,见面第一句话是:“你现在主政了,有什么打算啊?”我一时缄口无对,原因是思想家中心有主任主持工作,我当时还是入职不久的年轻人,谈何“主政”?后来才明白,匡老对于基层党组织有极高的期望。在其后的交往中,匡老除了给我传授很多人生、学习的经验,提出要求与期许之外,也流露出他的“打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只是系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步。至于具体的后续“打算”,老人家没有详谈。但匡老出的题目一直盘桓我的脑际,后逐渐有了基于若干传主为中心,开展学术流派研究的想法,并受到了张岂之先生、茅家琦先生的肯定和支持。

(左起:南大出版社原社长时惠荣、匡亚明、南大原党委书记韩星臣、周群)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最后阶段,考虑到传世文献、撰著实践等因素,对少量规划中的传主进行了调整。随着对学术流派的关注,本人在协助原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心主任冯致光教授等专家进行传主调整时,注意遴选了学派盟主之外的巨子后劲,诸如泰州学派巨子罗汝芳等,为今天组撰《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做了一定的前期准备。

同时,我们今天组织编纂《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在聘请作者方面,也屡承《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余荫,如黄朴民、朱义禄等知名学者,他们在原《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传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相关学术流派研究。由原评传传主,外拓至以传主为中心的学术集群以及历时的传承演变研究,丰富与深入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因此,《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可视为承绪《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又一课题,也是实现匡老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打算”的一次努力。

(从左至右:周群、匡亚明、傅璇琮)

三、问:学术流派丛书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情况?

:这套丛书的首期计三十种,包括思孟学派、道家学派、墨家学派、法家学派、兵家学派、湖湘学派、永嘉学派、道南学派、永康学派、泰州学派、东林学派、蕺山学派、颜李学派、浙西学派、浙东学派、扬州学派、吴派、皖派、常州学派等。目前大部分正处于撰著出版过程之中,预计于2026年完成首期出版。今后拟将向文学、艺术等流派研究延展。该项目聘请各学派研究的一流专家撰著,项目受到了南大文科领导和商务印书馆领导的首肯与支持。衷心感谢他们的热情支持。诚挚地邀请海内外同道共襄其事,推进学术流派的深入研究。

2021年,《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将出版四部:

《湖湘学派研究》(作者:曾亦,同济大学教授)

《蕺山学派研究》(作者:张天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瑞涛,中国石油大学教授)

《永嘉学派研究》(作者:王宇,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

《颜李学派研究》(作者:朱义禄,同济大学教授)

四、问:学术流派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术流派虽然往往是学术史上最具风采的篇章,但学术史并不是诸学术流派的总和。学者超越于学派之外的学术独创性理应受到重视。还应看到,学派之间交互作用,学者取法多元,超越于门户所囿,汇通而自成其说的现象在中国学术史上也在在可见,不同学派之间的互融互摄是普遍存在的历史事实。如,宋代关学宗师张载去世之后,关学弟子吕大忠、吕大均、吕大临等都成了程门高足。可见,学术史的多元复杂性并不能仅凭学派梳理得以全面呈现。学派研究是学术史研究的重要环节,但并非学术史研究的全部。同时也要指出的是,中国学术史上林林总总的学术流派是学者们展示各自学术风采的共同底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流派研究是对每一位学人以及学术史研究无法回避的基础性工作。

丛书总序

《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总序

《易·系辞》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中国学术史的长河是由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形态各异的万派支流汇注而成的。学术流派是以相似的学术宗旨或治学方法为特征的学术群体,是因应一定社会政治文化要求,体现某种学术趋向,主要以师承关系为纽带,与古代教育制度、学术传承方式密切相关的历史存在。

以学派宗师为代表的共同的学术宗旨或治学方法往往是学派的主要标识和学派传衍的精神动力。学派的开派宗师往往是首开风气的学术先进,他们最早触摸到了时代脉搏,洞察到学术发展新的进路。这必然会受到敏锐的学人们的应和,他们声应气求,激浊扬清,去短集长,共同为学派肇兴奠定了基础。师承是学术流派传衍的重要途径,盟主宗师,振铎筑坛,若椎轮伊始;弟子后劲,缵绪师说,如丸之走盘,衍成圭角各异的学派特色。学派后劲相互切劘、补益,使得该流派的学术廊庑更加开阔、意蕴更加丰厚,是学派形成理论张力的重要机制。高第巨子既有弘传师说的作用,同时,还需有不悖根本宗旨前提下学术开新的能力。没有学派后劲各具特色、各极其变的发展,以水济水,并不能形成真正的学派。家学因其特有的亲和力,是学派传衍的重要稳定因素,克绍箕裘以使家学不坠,这是学术之家的共同祈向。书院讲学便于学派盟主宣陈学术思想,强化了同道的联系,为形成稳定的学派阵营以及学术传衍提供了重要平台。民间讲会、书牍互通促进了学派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学术的传播。中国古代学术大多以社会政治、道德文化为研究对象,往往随着时代的脉动而兴衰起落,观念史的逻辑演进过程之中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时代精神与社会政治是推进学术演进的重要动因。

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源流色彩极浓,学术源流,先河后海,自有端绪。学术的承祧与变异形成的内在张力是推进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因,学派间的争鸣竞辩、激荡互动及不同学派的因革损益、意脉赓续,书写了中国古代色彩斑斓的学术发展史。尽管学术史上不乏无待而兴、意主单提之士,取法多元、博采汇通而自成其说的现象也在在可见,学者对学派的认识也每每歧于仁智。但中国学术史上林林总总的学术流派仍然是学者们展示各自学术风采的重要底色。因此,对各个学派进行分别研究,明乎学派源流统绪,梳理流变过程,呈现其戛戛独造的学术风采,分析其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价值,厘定其地位,对于揭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因革发展机制,推进中国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们组织编撰《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的根本动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力求客观厘定学术流派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以共时比较与历时因革相结合。别同异,辨是非。不为光景所蔽,努力寻绎其真脉络、真精神。从历史情境与学理逻辑等不同的维度评骘分析其价值。同时,由于学术流派风格不同,内涵殊异,《丛书》在体例上不泥一格,以便于呈现学派各自的特色为是。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是因已故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而成立,本人有幸躬逢这一盛举,随侍匡亚明先生参与了《评传丛书》的编撰出版工作。《评传》传主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二百多个闪光点,这些传主往往又是学术流派的盟主或巨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是在《评传丛书》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以杰出思想家为核心的不同学术集群的研究,是对色彩斑斓的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历史画卷中最具特色的“面”的呈现与“线”的寻绎。《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不啻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学术延展。每每念此,倍感责任重大。幸蒙一批学殖深厚、对诸学术流派素有研究的学者们共襄其事,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做出或将要做出对学术、对历史负责的研究成果。对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学术宏愿而付出殚精竭虑的劳动表示由衷的敬意。热诚欢迎学界同仁不吝指谬,以匡不逮。

是为序。

周群

2021年3月于远山近藤斋

《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目前已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湖湘学派研究》《蕺山学派研究》两种。

《湖湘学派研究》

宋代湖湘儒者对情与性、上达而下学工夫论之阐释。

本书依循工夫论这一进路,以湖湘学派为个案,从湖湘学派自身思想的脉络,及与其他学派的学术交往,展示了道学家们对性情问题的思考。由此,宋明道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系以伊川、朱子为代表,主张下学而上达的工夫论;另一系则以明道、五峰为代表,主张上达而下学的工夫论。通过对道学脉络的重新梳理及相关具体问题的处理,从而将湖湘学术本身的独特性及其在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另外,本书专门对湖湘学派的思想源流、学术交往及相关的史实进行了考订。

《蕺山学派研究》

本书结构完整,史料充分,是研究刘宗周及蕺山学派的一部全面的著作。

唐君毅先生称周敦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而刘宗周则为“最后之大师”:“宋明理学以濂溪之为太极图说,以人之主静立人极以合太极始,而以蕺山之人极图说之摄太极之义于人极之义终也。”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蕺山学派的盟主刘宗周的生平、学术渊源、学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梳理与研究;下篇则以全祖望等学者的研究为线索,将刘宗周的弟子,即蕺山后学分为九类,分别将他们的生平、与刘宗周的交游、学术特色以及在蕺山学派的地位等加以梳理与分析。本书也重点凸显了刘宗周作为儒学殿军的学术特色与人格魅力。

(责编:佑生)

(本文原载于:商务印书馆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