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央党校名教授董振华用40个问答让你读懂马克思主义

作者:刘瑞丽   2021年10月2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问道马克思: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力图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出版物。作者董振华教授在中央党校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十多年,本书是作者面对一系列中央党校学员的问题,针对社会大众的困惑和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沉思、研究,苦心经营的成果和结晶。BIBF期间,本书成功输出阿尔巴尼亚文版权。百道网专访《问道马克思: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责编许晓琰,请她为我们介绍本书的出版故事。

《问道马克思: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董振华 著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责编许晓琰

发放两千余份问卷,一问一答关照40个核心问题

自中央党校博士毕业留校后,董振华一直在哲学教研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转瞬之间已近二十年。这么多年来他讲授过各种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党的理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准备让他不仅深化对理论的理解,还提升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中央党校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理论资源宝库,各领域专家在这里云集,工作在各个领域第一线的领导干部在这里学习。从学员们的“两带来”问题、小组讨论和双向交流中提出的问题、课堂教学和日常交流的困惑中,董振华不断发现着具有时代气息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很多的问题表面看起来,大家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好像都有道理,实际上是因为在根本问题上没有搞清楚,所以才产生各种分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停留于表面的争论,而必须要追根溯源,回到经典中去汲取智慧,重返马克思的本真精神,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董振华表示,这就是这本书写作的初衷。在中央党校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作者收集了许多党校学员在交流中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初步有了详细解答这些问题并整理出版的想法。

董振华

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广西人民出版社温六零社长、吴小龙主任及编辑团队,经过与董振华的反复讨论沟通,一起策划并确定了《问道马克思》选题项目,拟将这些问题及回答汇编成书。经过沟通交流,董振华和编辑团队对正副书名、写作风格、写作内容、编写体例等事宜逐步达成一致,然后同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面向青年学生,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和党校的学员,发出两千余份问卷。经过作者和编辑团队的筛选,从最初列出的上百个问题中最终挑选出40个问题,采取一问一答的写作方式,对现当代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给予全面、系统回应。

许晓琰介绍称,这本书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也是一部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叙事的通俗读物。与同类型作品相比,本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一是读者的针对性,针对党员干部、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读者;二是问题的针对性,是读者普遍关注、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全书注重理论的通俗表达,生动鲜活,短小精悍,由此充分吸引读者。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通过设立40个读者日常容易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疑惑或误解的小问题,在为读者“解惑”的同时,呈现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正如题记中写到的,“谨以此书献给渴望走近马克思、了解马克思、信仰马克思,立志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们”。

以马克思的头像为封面图案,力求直观呈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力量

董振华在谈本书的创作过程时提到,他写作本书的初衷,首先是注重回答真问题,真回答问题,也就是不回避问题,直面当下,回答大众普遍关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用科学的理论去说服人。其次是注重换位思考,力求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董振华谈到,党校的学员很多来自基层,更需要这种理论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用大白话说大道理,把学术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在写作本书时也是如此。正如书名所提到的,这本书旨在抓住马克思的“道”,就是本书序言所说的应该坚守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出于经典作家的理论兴趣,而是在把握时代脉搏、回答实践课题中保持生命力,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在和董振华合作的过程中,令许晓琰印象最深的是他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积极的创新精神。董振华高度重视本书的策划和写作,在策划阶段,董振华反复与编辑探讨书稿的内容与形式,设计全书的总体框架;在写作过程中,董振华对全书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严谨、求实的精神令人折服。在版式设计和封面的确定上,董振华也多次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本书从内容到形式的完善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因为本书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读本,编辑团队拿到书稿时,首先希望能把它做得贴近读者,醒目易读。为更好地呈现本书风貌,编辑团队与设计师团队在全书版式上反复尝试,反复修改,打造醒目、直观、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整体装帧风格。在整体设计上,他们努力做好主题出版与大众读物的协调和平衡,既不刻板,也不失严肃和端庄。在封面设计方面,设计师团队先后设计了多个封面样稿,反复比较,最后征求多方面意见,选取了马克思本人的头像为主要图案、以红色背景突出书名标题的设计方案,力求以最为直观、最为贴切的形式挖掘与呈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力量。

“编辑这本书,对编辑团队来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认识,也是打造主题出版精品的宝贵积累。如何使主题出版图书既叫好又叫座,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对出版社和编辑团队而言,仍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许晓琰指出,编辑在策划选题、编校书稿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能动作用,深度融入项目设计、写作和修改全过程,对项目的推进和作者的写作进行协助和引导,以“匠人精神”,尽最大努力,在有限时间内做到最好。

“中国道路”被赋予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本书版权已输出阿尔巴尼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问道马克思——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一书可谓对习总书记讲话的精彩诠释,它让我们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认识到问道马克思的当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主题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没有变,所揭示的时代本质没有发生根本转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及其基本原理没有过时。许晓琰认为,本书的出版,就是对实践中出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曲解、质疑,及时地补偏救弊、正本清源。“回到经典中去汲取智慧,重返马克思的本真精神,以获得启示和灵感,这是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的阅读体验。”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本书提出的40个问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现代西方世界所推崇的“普世价值”是否相同?本书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特性——指导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普遍真理,是具体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中国道路为何管用?就是因为它坚守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其具备了跨越时空具体性的特点,具有了普适性和共性因素,被赋予了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许晓琰表示。因此,本书具有“走出去”的基因。

广西人民出版社近年来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多部图书输出海外版权。《问道马克思: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版权输出至阿尔巴尼亚,是该社继《中华文化可以向世界贡献什么?》《中国奇迹是如何发生的?——论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中国制度“优”在哪里?》等入选丝路书香工程等多项版权输出项目之后,向海外推出的又一部主题出版精品。作为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大家小书,广西人民出版社方面不仅希望它面向国内读者,同时,也希望它走出国门,解答国外读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困惑,让他们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的丰硕成果,了解中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成果。

(责编:肖歌)

作者:刘瑞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