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天府书展期间,“第N个阿来——《阿来论》新书发布会”隆重举行。阿来与各位嘉宾围绕文学评论集《阿来论》和即将开业的“阿来书房”展开了深入探讨。
10月18日上午,“第N个阿来——《阿来论》新书发布会”在天府书展主会场重磅举行。李明泉、陈思广、张学昕、梁海、罗伟章、杨晓、余明旻、李真真等八位来自于各个领域的嘉宾与阿来齐聚一堂,围绕文学评论集《阿来论》和即将开业的“阿来书房”展开了精彩的对谈,阿来亦回顾了自己近四十年的创作历程,向现场读者和直播受众献上了一场美妙的文化盛宴。
《阿来论》是研究著名作家阿来及其文学作品的第一本文学评论集,是评论家张学昕与梁海对阿来创作生涯的一次完整回顾。阿来从事文学创作近四十年,张学昕和梁海也对阿来及其作品投入了长期的关注和研究,《阿来论》正是两位评论家对阿来长期进行“跟踪式”考察的部分成果。该书收录了关于阿来研究的八篇论文以及阿来文学年谱,既有总体性的作家论,也有部分文本的考察,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整合出一个更为开阔的视界,去发掘和汲取阿来文学创作中的那些光影投射和深层意蕴。
本次活动由阿来的老朋友,著名主持人七音担纲主持,四川电视台主持人刘亚琼现场朗诵了阿来的诗歌代表作《三十周岁时漫游若尔盖大草原》,开启整场活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明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陈思广、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学昕、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教授梁海与阿来围绕《阿来论》的创作展开了具有思想深度、锐度的交流对话。对话一开始,阿来接过主持人说他是“研究标本”的话题,表示自己作为被研究对象诚惶诚恐,因为被研究者是没有发言权的,即使自己有强烈的期望,但是研究者有自己的观点,是写作者不能干预的。
《阿来论》作者之一梁海教授谈到,关注阿来是从他的藏地书写开始,进行了持续了几十年的跟踪式研究,自己的研究肯定会有主观的成分,对作品的解读,一千个人有一千个阿姆雷特,同理每个人眼中的阿来都不一样。但自己尝试通过梳理阿来的创作年谱试图还原出一个更客观的阿来。
《阿来论》另一位作者张学昕对出版方四川人民出版社表示了感谢,认为一个出版社为一本评论集做一个发布会,并把被研究对象请到现场,这是对阿来作为中国文学旗帜的非常高的敬意。张学昕认为阿来处于中国作家第一方阵,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正是莫言、贾平凹、阿来等作家构成了中国文学的高山大海,才让我们的文学更加繁荣。尤其是,阿来是一个具有“神性”的作家,他的写作更具有独特性。
陈思广是四川研究阿来的专家,主编有《阿来研究》,他认为阿来是不仅是藏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作家的代表人物,同时阿来很善于汲取外国文学的养分,是一个世界级的作家。世界文学对阿来的影响,阿来对世界文学的影响,这一点值得后来的研究者重点关注。
李明泉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他认为《阿来论》能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难能可贵,但还不够,四川的文学评论界应该加强对四川籍作家的研究。《阿来论》的两位作者研究角度非常高,非常专业,对阿来作的作品认识深刻,是非常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批评范本。李明泉建议后来的研究者更多关注阿来作品中的神性现实主义。
第二场对话由阿来书房负责人,四川川报上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和著名作家罗伟章、阿来书房概念设计师余明旻、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李真真和阿来一起,以阿来书房为例,探讨了“阿来”文化符号的各种具象表达。阿来表示,希望把正在建设中的阿来书房打造成一个年轻人喜欢的,自己可以和读者深入交流、和文友一起分享的一个文化空间
谈及阿来书房的缘起,杨晓介绍道:川报集团作为文化圈深度观察者,需要对阿来这样的作家长期保持高密度的关注,只有持续跟踪、研究,才能有所积淀,为地方文化研究贡献更大的媒体价值。谈到阿来书房未来的运营,杨晓表示,阿来书房不仅仅是传统书店,还是一个开放式的人文客厅,不需要预约,也没有进入门槛,欢迎一切同好者。
设计师余明旻谈到了阿来书房的设计理念,希望能为阿来和读者打造一个就像在马尔康的山坡上轻松相聚的一个文化场所。
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李真真介绍了出版社和阿来书房的合作缘起,四川人民出版社见证了阿来书房的诞生,将来可以和阿来书房进行资源融通与优势互补,希望把像阿来系列作品这样优秀的文字成果,从传统纸书,丰富成多样化融合产品,更希望可以通过出版社共同的版权经营走向海外。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罗伟章是阿来的老朋友,在他看来,阿来是四川这片土地的增光者,阿来书房的出现是非常好的,但我们对阿来文化符号的研究和呈现还不够。《阿来论》里不仅研究了阿来的文学,还研究了阿来的各个切面,可以提供很多的启示。
活动最后,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副社长李真真和文学出版中心主任张春晓向阿来书房、阿来工作室及四川大学中文系分别赠送了《阿来论》。
阿来在致谢中说:现场朗诵的诗歌让我想起了我三十岁时写作的困境,也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面临的困境,就是我们并不明白我们工作的意义、劳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归结到一个词,就是“爱”。亲人之爱,异性之爱,人类之爱,土地之爱,山川草木之爱,世界之爱。在写作的这四十年,文学于我而言,就是由狭窄到广阔,由个别到全体的一个历程。我没有这样一个巨大的野心,用文学去教育人,引领人,但我用文学建设我自己。我的每一本书,都是我思索这个社会,思索这个世界,思索自身命运的一个结晶。就这样慢慢建构起一个属于阿来的世界。我们作家总是强调自己与别人不同,但分别太多,世界将失去和谐,充满矛盾、冲突,乃至战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既要注意到个体文化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要找到同一性,那就是伟大的人性。这是我的文学书写中一直要表现的。我作品中对人性黑暗面的批判,不是单纯为了暴露丑,而是为了治愈这些不完美。
《阿来论(阿来四十年作品*面研究)》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学昕,梁海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作者介绍:
张学昕,文学评论家。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吉林大学文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文坛》等期刊发表文学研究、评论文章300余篇。著有《真实的分析》《唯美的叙述》《话语生活中的真相》《南方想象的诗学》《穿越叙述的窄门》《简洁与浩瀚——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研究》《小说的魔术师——当代短篇小说文本细读》《苏童论》等专著10余部。主编有“学院批评文库”,《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短篇小说卷》,“少年中国·人文阅读书系”“百年百部短篇小说正典系列”等。连获第三、四、五、六届及第九届辽宁文学奖,《当代作家评论》奖,获2008年首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主持国家、省社科基金多项。
梁海,文学评论家。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文学评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获第七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第十四、十五届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奖等。专著《小说的建筑》获2012年度大连市文艺界十大有影响力作品称号。
(责编:佑生)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