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象的栖息地——为《大象的旅程》而作

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2021年10月1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大象的旅程》以2021年云南亚洲象群“短鼻家族”北移事件为依托,生动呈现大象与人类文明的碰撞,探讨人与动物如何共处的永恒话题,该书由蒲公英童书馆重磅推出。本文系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创作手记,他详细回顾了创作的缘起、过程,更道出希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情实感。

从媒体上第一次知晓云南象群离开栖息地北上开始,我每天都在关注象群的走向,当得知象群终于平安回到保护区,确实松了一口气。

象群中所有的成员都安然无恙,在整个过程中也没有人员受伤。

尽管媒体的报道相对轻松,但这次大象出走事件绝对不是一个“很好玩”的娱乐新闻。

这次象群出走事件,对当地政府对野生保育应急事件的处理,包括动物保护组织与政府的合作,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象群平安回归,通过国内外的媒体和网络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野生保育工作方面的能力和决心。

最初萌生创作一个以大象出走题材绘本这个想法的是蒲公英童书馆的颜小鹂女士。之前我创作的自然文学作品都是北方的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为地理背景,象群平安回到栖息地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个自然文学创作者,在这个被全国和国际野生保护组织所关注的事件中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所以与画家女士合作创作了绘本《大象的旅程》。绘本的主要读者是孩子,我希望这个绘本可以让孩子们记住2021年这次关于大象北上的事件,了解中国在让大象回家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当然也希望这些孩子在看完这个绘本之后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大象为什么要出走?我们人类应该怎样与大象相处……也让他们树立一个基本的自然观,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其实是与所有的生命共享自然。

大象作为作一种传说中巍峨的存在,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们拥有不可违逆的力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象是力量与庄严的代表,吉祥太平的象征,象的出现总是昭示着时世安宁和平。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喜爱大象。

大家一直认为,野生动物的保育工作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确实很多动物保育工作的专业词语极其抽象,但是大象这种动物可以唤起人们源自童年的最纯真的情感。希望让大众支持野生动物的保育工作,这种情感非常重要。通过这次大象事件,我们可以让大众更多地关注和支持野生动物的保育工作。

通过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看到了很多真实的影像。大象这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拍摄到“象群熟睡”的画面,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之前在世界上野生大象保护工作中,从未有过动保人员能够拍摄到这样的画面。即使是非洲这样大象保护比较专业的地区,也只是以小型飞机追踪大象的行踪。当空中有发出巨大轰鸣声的飞机出现,象群绝对不能熟睡。而在地面接近熟睡的象群,理论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选择这样一个画面作为绘本的封面,我相信每一个读者在看到这样的画面时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大象原来是以这样的方式睡觉的。

这次象群北上出走又平安重返栖息地的整个过程能够如此成功,与多年以来中国野生动保人员的宣传工作息息相关,希望绘本《大象的旅程》可以成为未来中国孩子自然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宣传教育读本。

为了创作这个绘本,了解亚洲象在中国的分布,我曾经查阅了大量资料。

 (1976年,在河北阳原海拔845米的桑干河丁家堡水库的第一阶段沙砾层中,人们找到了亚洲象的遗齿和遗骨,这是我国已知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纪录,约为北纬40,那里毗邻山西大同的山区,纬度比北京市区还要高一些,其时代为3000-4000年前夏末商初(贾兰坡和卫奇1980)。——《中国亚洲象保护研究》张立著)

在4000年前亚洲象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大陆地区,最北的活动区域可以到达目前北京、河北和山西一带,而目前中国的亚洲象仅分布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普洱地区和南滚河自然保护区。

其实,这也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大象一再退却的结果。

多年以来,人类的生活地区一直是与大象的栖息地重合的。我们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在做好野生动物保育的同时,也在努力保证并提升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人民的生活。

随着长期卓有成效的保护,亚洲象种群数量一直在稳定增长。而与此同时,为了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我们也在有计划地将部分天然林地改造成经济价值更高的橡胶林、茶叶林等经济林地。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人类的农田和经济林地与大象的栖息地部分重叠、相互干扰的情况。我们生活在一个共生的世界,不能孤立地谈论野生动物保护,未来如何在平衡保障当地居民生活的同时又要维持大象栖息地的规模,这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这次象群能够平安重返保护区,确实得益于之前所做的努力——政府的相关农地补偿政策淡化了当地居民与大象的对立,地方的沟通和协调,科学的监测,规划并引导大象平安重返保护区。这一切为中国未来的亚洲象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以后也可以做得更好。

亚洲象是云南热带雨林的一部分,也应该是作为衡量当地热带雨林环境的一个重要基准。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是生物基因的重要宝库,亚洲象栖息地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我想应该是让人们意识到,有象群栖息的原始雨林才是真正的森林,我们破坏了自然,大象一旦消失,人类也就永久失去了宝贵的自然资产。 

这些年我一直生活在草原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向往草原,草原是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这种向往并非仅仅是因为草原地域上的辽阔,文化上的兼容并蓄,外来者在这里惊讶地发现,世界上竟然存在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人类可以在不改变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与周围的环境和其他的生命和谐共处。在草原上游牧人沿袭着一种已经传承千年的生活理念——最低限度地改变自然,更多的时候,人们已经形成一种伟大的传统,顺应自然,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在草原上,从远方来的人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就在我营地后面的河边,我在外出找马时捡到一颗猛玛的巨大臼齿化石。无边的草原也曾经是猛玛的家园。偶尔我骑马攀上山顶俯瞰无边的草原,想象有猛玛象群穿越草原的壮丽景象。作为世界上曾经体型最大的象属巨兽,它们在5000年前已经永远地灭绝了。

但此时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云南的大地,在那里生活着我们的亚洲象群。

《大象的旅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著,九儿 绘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本文编辑:佑生)

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