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莱姆?——译林社吴莹莹:莱姆给我带来了世界观的震撼,是绕不过去的文学大师

作者:刘瑞丽   2021年08月2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作为20世纪欧洲最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莱姆的作品经常会涉及到诸如科技的影响、智慧的本质、与外星人互相理解的可能性、人类能力限制等哲学主题,被公认为是伟大的科幻作家。2021年是莱姆诞辰100周年,为纪念他,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了一套莱姆作品集,中国读者可品读他不同风格的作品。莱姆作品集的责编吴莹莹向百道网介绍这套书的出版缘起,莱姆作品的魅力、创作性所在,以及我们今天读莱姆的意义。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是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他当过汽车技工,终获医学博士学位,创立波兰宇航协会。他的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1996年,莱姆被授予波兰国家奖章“白鹰勋章”,波兰第一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莱姆是20世纪欧洲最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曾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美国《纽约时报》评论他是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他的作品至今已被译成52种语言,畅销4000余万册。许多西方评论家认为,如果有一天科幻作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此人非莱姆莫属。

2021年是莱姆诞辰100周年,波兰将这一年命名为“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幻小说天才作家,将其作品介绍给更多中国读者,2021年6月,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莱姆作品集,其中包含他的六本代表作:《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无敌号》《惨败》《其主之声》《伊甸》。除了最知名的《索拉里斯星》外,另外五本皆为国内首次引进出版。

百道网专访莱姆作品集的责编吴莹莹,请她介绍这套书的出版缘起,莱姆作品的魅力、创作性所在,以及我们今天读莱姆的意义。

责编吴莹莹

世界观被莱姆震撼,向莱姆基金会购买版权

《索拉里斯星》的中文简体本最早出版于2003年,但莱姆的作品一直没有形成套系,2016到2017年,身为译林社文学编辑的吴莹莹动了整合莱姆作品集的念头。“我们通常把莱姆归类为科幻作家,但其实他自己并不觉得自己的作品属于科幻门类。他思考的是人类整体的发展与命运,是一个具有很强文学性和哲学性的作家。可以这样说,读莱姆的作品给我带来了世界观的震撼。”

译林社本身一直在关注科幻小说,旗下有“译林幻系列”,出版过《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等菲利普·迪克的作品,以及《你一生的故事》等特德·姜的作品,因此吴莹莹考虑将莱姆的小说集纳入科幻系列之中。

在调研莱姆的创作时,她发现他是一名非常高产的作家,在小说与评论等非虚构写作方面都有大量作品,出版社难以一次性将他的作品集齐出版,所以决定先引进莱姆的几本代表作,出版一套精选集。在和莱姆基金会直接联系后,译林社最终购买了莱姆的六部作品——《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无敌号》《惨败》《其主之声》《伊甸》的版权。

摄影:桃知君

莱姆思考人类的命运和技术的发展,在小说中事无巨细地展现了大量技术细节和科技伦理,并将他构建的思想大厦包裹在奇妙的想象、迷人的冒险及引人入胜的情节里,却也因此给翻译设置了多重迷宫。懂波兰语的科幻译者很少,综合权衡之后,吴莹莹放弃了请译者从波兰语直译,而是在和莱姆基金会共同商谈后,选择从英译本和德译本间接翻译,将翻译重任交给有经验的科幻译者。吴莹莹介绍称,《索拉里斯星》的译者靖振忠,在翻译时不仅参考了英译本、德译本,甚至还参考了波兰语原文和既有的两个中译本。译者的精益求精,保证了译本的高质量。

莱姆不仅想象力爆棚,还重视人的哲理性反思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是一位智商高,且生活经历相当丰富的作家。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残酷地摧折了莱姆的青春,有着犹太家庭背景的他,被迫隐姓埋名,改变身份,做起了焊工。1945年后,当发现家里已无以为继的时候,莱姆正式踏上了写作的道路,在战后的1946年至1949年间,他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莱姆曾在雅盖隆大学学习医学,尽管没有完成学业,但在与教授和同学的对话中,他提出了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贯穿在他今后的作品当中:人与机器的边界在哪里?人可以“从原子中”构建出来吗?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标准究竟在哪里?

莱姆的科幻作品多数写于上世纪50到60年代,这些作品继承了东欧文学的讽刺传统,颇具思想深度。“他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吴岩 语)吴莹莹表示,莱姆的作品在选题和风格上最大的特点是主题宏大,作者并不集中于个人层面,而是把人类族群作为一个整体,从这个群体中抽离出来,然后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这个群体。莱姆曾有句经典名言,能很好概括他的创作思路:“我感兴趣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而不是个体的命运。”

摄影:桃知君

众所周知,美国科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最强,当提到美国科幻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写出《银河帝国三部曲》的艾萨克·阿西莫夫,写出《2001太空漫游》的阿瑟·克拉克,以及写“太空歌剧”或星球大战题材的黄金时代科幻作家。吴莹莹指出,他们的作品往往属于传统的科幻叙事范畴,而莱姆的作品和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科幻作品完全不同。在他的作品中,除了科幻作品的想象力,能看到更多人在哲理层面的对内的反思。

例如,在吴莹莹特别喜欢的《未来学大会》一书中,主人公伊扬·蒂赫去参加第八届未来学大会,讨论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爆炸等种种难题,不料却误服致幻药物,穿越到一层又一层的未来幻象中。“莱姆在幻象中论述了人类世界未来可能的样子,想象力密度爆棚,一度让我觉得菲利普·迪克的想象力也不能打败他。”在“未来”,人们消灭了贫穷与疾病,平安喜乐地生活着,可蒂赫却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经过层层幻境的穿梭,他回到了故事的起点。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一种深邃的思考:如果可以选择,是直面悲惨的现实,还是活在虚假的幻象之中?在不同的取舍当中,能反映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

摄影:桃知君

《其主之声》也是一本哲学意味深厚的作品。在机缘巧合之下,科学家发现了来自外太空的一封中微子信件,故事有关破译并理解一种外星讯息的科学攻关,比冒险小说都更扣人心弦,尤其是与未知的较量,激发了对世界本质、人类本性和生命为何存在缺陷等基本问题的思考,涉及对人类智力与破解并真正掌握来自太空的信息的意图的批判。

今天为什么要读莱姆?因为他的作品超越时代,历久弥新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刘慈欣曾这样评价莱姆。

莱姆于1921年9月21日出生于利沃夫(今属乌克兰),于2006年3月27日因心脏病于克拉科夫逝世,可以说他的生活与创作基本上都在20世纪。但吴莹莹认为,莱姆是一个超越了自己时代的作家。在哲思层面,他让我们意识到人不能完全“以自己作为万物的尺度”,摆脱人类中心论;在技术发展层面,早在70年前,他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摄影:桃知君

虽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写于四五十年前,但是这种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存在的思考,对技术发展逻辑的准确判断,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年代感的。莱姆作品所包含的科学与哲学深度已经达到了小说所能承载的极限。作为科学文本,它用其玄奥博大的自创体系给读者以无限的思维冲击;作为文学文本,它所展现的瑰丽心理与记忆世界又予人极致的情感体验。莱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幻作家,确实当之无愧。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莱姆呢?吴莹莹表示,莱姆自始至终都在思考人类生存的困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等问题,这也是我们人类一直在追寻答案的问题。因此,“莱姆的小说历久弥新,即便是今天的我们,也会从中受到启发。”

据了解,本次出版的六册莱姆作品集是译林社的重磅新品,上市后反响热烈,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套书在二手图书交易平台多抓鱼上首发,相关推文上线20分钟之内第一批货即告售罄,成为爆款。更令编辑们惊讶的是,当莱姆作品集在当当、京东等网店渠道还处于预售状态时,这套书就在市场上出现了盗版。吴莹莹谈到,“莱姆虽然是很有分量的作家,但他的作品阅读难度还是比较高的,读者反响这么好,甚至这么快还能出现盗版,我们也是感到深深的意外。”

在莱姆百年诞辰之际,成套引进他的著作,让中国读者看到他不同风格的作品,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吴莹莹介绍称,在科幻作品方面,译林社还将继续出版日本科幻大师星新一的作品,明年还会陆续出版小林泰三的作品集和新生代科幻作家伴名练的新书,等等。

(责编:肖歌)

作者:刘瑞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