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营造法式》朱刘梁傅四大名家权威合校本,隆重上市

2021年08月0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营造法式》是我国最重要的古代建筑典籍之一,也是写在现代建筑学人教科书里的中国古代典籍,它是全面了解宋代建筑技术水准和官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情况的重要文献。本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合校本《营造法式》》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宋]李誡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作者简介

李诫 (?-1110),字明仲,北宋建筑家。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曾任主管营缮的将作少监、将作监等职。主持过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等建筑工程。著有《营造法式》(三十四卷),是中国古代完整的建筑专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傅熹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员,中国国家图书馆顾问,中国建筑历史领域著名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相关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和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社会人文因素对中国古代建筑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等级制度研究》等多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同时傅熹年院士多年潜心于古籍版本目录学、古代艺术史以及中国古代书画史研究,在版本鉴定,古籍研考方面亦具有极高造诣。其完成古籍整理出版著作约500万字,分别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香港中华书局出版。

《营造法式》及相关版本源流

《营造法式》成于北宋中后期,国家实行变法,为控制大量政府工程建设的开支,使国家的建设工程规范化,并防止贪污浪费,需要制定官方的建筑工程验收规范和用工、用料定额。在宋神宗熙宁时(1068—1077年)曾命将作监李诫编修《营造法式》,至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完成,宗崇宁二年(1103年)刻成小字本颁行全国。全书共36卷,主要内容分为5个部分:释名(对建筑各部分名称的异同及其发展源流的考证);诸作制度(标准建筑形式及结构构造做法);功限(用工定额);料例(用料定额及等第);图样(对涉及各制度主要内容的图释),是全面反映了北宋末年官式建筑设计、结构、构造、施工特点和工料定额的建筑技术专著。

该书自宋代至民国历时八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版本,但它们之间在版式、体例,甚至是内容上都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和一些误字、误图、阙文,这就给建筑学届的研究带来一些困扰,学者们颇以为憾。

《合校本〈营造法式〉》校注者傅熹年院士自1960年代就开始在《营造法式》版本源流和校勘方面不懈努力,长期收集版本相关信息,最终在《营造法式》流传的诸多版本中精心挑选国家图书馆藏宋刊残本、四库全书本、故宫博物院藏清初钞本、上海图书馆藏张蓉镜本等各种优质版本,校勘近代影印的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选定陶本为底本,对于一些版本中出现的文字纰漏,尤其是内容上的偏差得到了修正。除图版部分外,该书在文字内容上不仅能够全面地呈现宋代《营造法式》的原貌,令《营造法式》的专业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校注者通过过录梁思成先生注释,刘敦桢先生校故宫本、批注陶本及朱启钤先生批注陶本的内容,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地梳理和详尽地对比分析,全面反映了我国建筑学科针对《营造法式》开展研究的整体面貌和研究水准,更是建筑史学史的一种呈现。

本书在附录部分另附《营造法式》诸版本简介。

《营造法式》首次印行于北宋崇宁二年,世称“崇宁本”。南宋后,《营造法式》曾被重刻两次,第一次是绍兴十五年(1145年)在平江府(今苏州市),世称“绍兴本”;第二次重刻是据20世纪初在清内阁大库残档中发现的宋刻本《营造法式》残卷、残页上的刻工名字推定的,世称 “绍定本”。“崇宁本”和“绍兴本”现均不传,“绍定本”是目前仅存的《营造法式》宋刻本,只残存三卷半,共41页,由国家图书馆收藏,近年中华书局己影印收入《古逸丛书三编》中。

南宋亡后,《营造法式》已不具工程验收作用,故元、明时期没有重刻过。明初《永乐大典》中收入了《营造法式》,据图中所附刻工人名可知也是源于宋绍定刻本。其余收藏家如无锡赵琦美藏本、宁波范钦天一阁藏本都是手抄本。入清后,未见有收藏宋刻《营造法式》的记载。乾隆时据范钦天一阁藏钞本《营造法式》录入《四库全书》,据所摹天宫壁藏图上的刻工名,天一阁本仍源于宋绍定本。明赵琦美藏本在当时为著名善本,在明末归钱谦益绛云楼收藏,在钱谦益得到宋刊本后,即在清初把此本转让给钱曾述古堂收藏,世称“述古堂本”。道光元年(1821年)张蓉镜据张金吾从苏州著名书肆陶氏五柳居收得的一部传钞述古堂本《营造法式》世称“张蓉镜本”。清末著名藏书家丁丙八千卷楼、郁松年宜稼堂曾各藏有一部《营造法式》,其行款及跋文均同张蓉镜本,可知均源于张蓉镜本。张蓉镜本后归翁同龢,现藏上海图书馆,丁丙本现藏南京图书馆,郁松年宜稼堂本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另外近代大藏书家常熟瞿氏和乌程蒋氏也各藏有旧钞本,瞿本今藏国家图书馆,蒋本现在台湾。此外,1932年在故宫博物院发现一部较早的传钞述古堂本,学界称为“故宫本”,是现存清代钞本中最有价值的一本。

1919年初,著名实业家、建筑史学家文物收藏家朱启钤在江南图书馆浏览旧籍时发现晚清江南丁丙“八千卷楼”藏钞本《营造法式》,旋与江苏省长齐耀琳协商缩付小本石印共七册。这两种石印本学界均简称“丁本”,亦称“石印本”“朱氏印本”,是自南宋以后几百年来首部公开发行的《营造法式》印本。

1925年,陶湘组织,由众多权威版本学家共同完成的《营造法式》版本付梓。此版本汇集了当时所能获见的全部公、私传本,并在一系列考证、勘误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综合研究——后世人称之为“陶本”。“陶本”与此前“丁本”有本质不同,在诸多方面成就和贡献均非常突出。

日本学者竹岛卓一曾在“陶本”《营造法式》的基础上,取 “石印本”(即“丁本”)、“静嘉堂本”“东大本” 互校,独立完成了校勘、句读和注释的工作。并解说《法式》术语 3300 余条。陈明达在研究过程中还曾参考日本学者竹岛卓一《〈营造法式〉の研究》,在其批注本中称其为“竹本”。

▲《英叶慈博士〈营造法式〉之评论》,载于,载于《汇刊》第 1 卷第 1 册,1930 年 7 月。成丽提供


▲《英叶慈博士〈营造法式〉之评论》,载于,载于《汇刊》第 1 卷第 1 册,1930 年 7 月。成丽提供


▲ 竹岛卓一:《〈营造法式〉の研究》,1970年,第 22 页。成丽提供

▲ 林洙《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1995 年,第 43 页。成丽提供

▲ 郭黛姮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 3 卷,2003 年,第 730 页。成丽提供


▲ 李路珂 《〈营造法式〉彩画研究》,2007年,第 51 页 。成丽提供

▲ 成丽制图

(责编:佑生)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