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00多年了,为什么我们仍要读鲁迅?

2021年07月2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朝花夕拾》是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鲁迅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即使过了百年阅读他的作品,依然能够引发人们思考、警醒人们时刻端正自身。

《朝花夕拾(精装典藏版)(精)》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鲁迅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在闹市的一角,一个青年即将被斩首示众,围观群众争抢着要看砍头的画面。

一刀下去,鲜血四溅。看够了热闹的人惊慌地跑开。

这时冲上来几个妇人,手挎竹篮,拿出贿赂北洋军的铜板,冲过去用馒头沾上新鲜的人血,小心翼翼地捧着馒头离开。嘴里念念有词:“蘸血要趁热哪,这包治百病。”坐在人群后面的,正是表情晦暗不明的鲁迅。

热播剧《觉醒年代》中鲁迅出场的画面

这是热播剧《觉醒年代》中鲁迅的出场方式。几个镜头,瞬间把我们拉回到中学课本上。

“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郁达夫曾这样评价鲁迅。每每读完鲁迅的作品,都不得不感慨:哪怕横跨百年,鲁迅的一字一句,丝毫没有过时。

以笔代戈、以文为剑的战士

自1918年《狂人日记》的发表开始,“鲁迅”这个笔名雷鸣了百余年,留下的文章至今仍在针砭时弊。他是以笔代戈、以文为剑的战士。

鲁迅照片,1933年9月13日摄于上海

鲁迅先生一生奋笔疾书600余万字,撰写了大量批判旧思想旧道德的散文、杂文、小说。其行文冷峻,尖锐的讽刺如同手术刀般戳开了旧社会里人性的脓疮;犀利风趣、揶揄嘲讽的言语,使人在苦笑中愈发清醒。这些作品影响深远,具有跨越时代的力量,既是划破旧社会沉沉夜空的一道长电,又是激励当代青年不断努力奋进的响鞭;可化迷惘为自信,引迷途向光明。

鲁迅先生的作品放在当今这个时代,依然能够发人深省,可见其思想切中要害之深。 

散文集绘出旧社会风貌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十篇回忆散文。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较为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和思想脉络,描绘出了一副生动的旧社会风貌图。既抒发了对故人往事的追忆之情,又借“故”讽“今”,对当时的反动军阀及其支持者们进行无情的抨击与讽刺。如果说想要了解鲁迅,不妨读一读《朝花夕拾》,在他的一段段“旧事重提”中,带领读者回味那个昏黄的年代,思考人生的意义。

《朝花夕拾》虽为回忆文集,但并非只是单纯记录鲁迅先生的生平过往:一篇篇散文既描绘了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氛围的风土人情,又揭露并抨击了旧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既有深情款款,又有讥讽怒斥。鲁迅先生将记叙、抒情、议论多种写作手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向读者展现了生动的风景、鲜活的人物和尖锐的思想,让读者在一段段耐人寻味的往事中去了解、去思考,去细品这五味杂陈的人生。

使踌躇者清醒,令堕落者胆寒

江西教育出版社“轻经典”系列中出版的《朝花夕拾》不仅收录了鲁迅先生的10篇散文,还囊括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六篇短篇小说作为拓展阅读,可与散文内容产生一定的交互性。这几部作品都是鲁迅创作的讽刺小说中的代表作,其讽喻之精妙、言辞之犀利都发人深省,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让读者在通过回忆文集来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之后,再细细品读其笔下的这些荒诞而真实的故事,从而能更深层次地、多角度地去理解鲁迅对旧社会下的种种不堪有多无奈,有多厌恶;更进一步体会其与旧势力、旧思想抗争到底的战斗决心。而这股对人性丑恶的蔑视与反抗,如今依然能够正大家的“衣冠”,依然能够警醒人们时刻端正自身。

叶圣陶曾说:“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散播到大众心里”。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读者不仅可以接近鲁迅其人,更能透过他来了解中国社会、读懂人性。那不如,趁早拿起书来读吧。

(责编:佑生)

(本文原载于:江西教育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