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近300个民俗故事、100余幅珍贵剪纸原汁原味打造中国精怪大全

作者:王冉   2021年07月0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还记得每逢夜深人静,老一辈低声细语念出那道“很久很久以前”的密语,将孩子们引入光怪陆离的精怪世界中,一个个令人既好奇又害怕的睡前故事成了植入心中的童年回忆。2021年3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的《中国精怪故事》就是这样一部囊括民间精怪传说的故事集,细数那些在口耳相传中生生不息的中国故事。近日,百道网专访该书责任编辑顾舜若、策划编辑沈卫娟,听二位讲述如同故事般精彩的出版缘由,以及该书如何“表”“里”如一淋漓展现中国传统民俗特色。

《中国精怪故事 (上、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车锡伦 孙叔瀛 著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狐狸精常见,布谷精少有;葫芦精可爱,象牙精善良……《中国精怪故事》由知名的民间戏曲、民俗研究者车锡伦和孙叔瀛两位先生精心编选,上、下两册共收录近300个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读者可以坠入一场谈“精”说“怪”的生动幻想,品读中国的民间智慧,体会中国劳动人民对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时隔26年再版,老故事经久不衰

1995年,第一版《中国精怪故事》甫一出版,就引发了一股热潮,被众多读者手不释卷畅读之。岁月如梭,时隔26年,是何机缘促使南京大学出版社再次出版这部生机无限、魅力无穷的精怪故事集?策划编辑沈卫娟认为,这其中有必然与偶然交织的缘由。

沈卫娟曾是《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的责编,这部书采撷了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以出奇的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令读者连连称绝。因此,她一直比较关注精怪类的故事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一部令网友直呼“童年回忆”“太好看”的精怪故事,走进沈卫娟的视线,这就是初版的《中国精怪故事》。沈卫娟充满好奇地淘来旧书,悉心阅读,发现这部书相较于安吉拉·卡特编写的精怪故事少了几分生猛,多了几分亲切。这是来自中华大地、原汁原味的精怪故事,值得一代代读者阅读、流传。就此,沈卫娟萌生了再版这部书的念头。

原本这部书是沈卫娟自己的兴趣所在加之工作研究所需,没想到,它也成了上四年级女儿的心头大爱。沈卫娟笑着说到:“女儿读这本书可谓废寝忘食,厚厚的一本书,她很快就读完了,而且反复阅读,读到有趣的地方还喜欢复述给家里大人听,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说起。”女儿全神贯注阅读、兴高采烈的样子轻而易举地感染了沈卫娟,促使她进一步思考这部书的再版事宜。

于是,沈卫娟开始留意打听两位主编车锡伦、孙叔瀛的信息和联系方式,几经辗转,大约半年后,终于联系上了车锡伦老先生,并得知孙叔瀛先生已经去世。交谈中,车先生强调当初主编这本书除了看重故事本身的质量和意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认为这些故事是研究中国各地民俗、民族心理和智慧的重要文本,希望能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为民俗研究学者提供文本资料。早年间,他借助各种方式,如查找文献、公开征文等,收集了海量的中国民间精怪故事,经过反复精选,又精心编排,《中国精怪故事》才得以问世。车先生表示,这样一部好书如果绝版,实在可惜。老一辈学者对中国精怪故事的热爱以及对我国民俗研究的赤诚,令沈卫娟肃然起敬,决心尽快再版此书。

可以说,《中国精怪故事》的再版是读者一览怪诞诡奇逸志的良机,是对车锡伦和孙叔瀛两位老先生兢兢业业的崇高敬意,亦是对中国民俗研究的贡献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再版的《中国精怪故事》保留了初版中的所有故事,让它们以珍贵的原生态模样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此基础上修改了字词错误,为一些方言增加了注释,微调了分类使其更为合理,例如把《龙蛋》归类为“龙精”(初版归类为“石精”)。

地道民间故事大全,生动讲述民俗风趣

中国精怪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的典籍《管子·水地篇》中就记载了一种名为庆忌的涸泽精。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唇舌的磨炼,这些精怪故事褪去了宗教色彩,在祖祖辈辈的流传中凝结了古老的智慧,人们在满足猎奇心理,欣赏民俗风情的同时,沉浸于对是非曲直的思考。何其有幸,这些玄秘朴素、令人敬畏的故事都在这部《中国精怪故事》中熠熠生辉。

顾舜若称《中国精怪故事》是一本十分“地道”的民间故事大全。有人言:“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无物不成精怪。”作为一部中国精怪“花名册”,本书将各式精怪一网打尽,从动物到植物再到日月星辰、日常器具,无奇不有。如何将五花八门的精怪分门别类,体现着该书编者的独到见解和用心之处。据顾舜若介绍,《中国精怪故事》对精怪的门类编排条理清晰、自成特色。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动物、植物、无生命物。每一部分又包含多个子系列,如动物中包含狼精、刺猬精、狐狸精、凤凰精等;植物中包含树精、花精、菜精、瓜精等;无生命物包含星精、石精、纸人精、簸箕精等。各个子系列下面则收录了各色各样的小故事。各个种类、各个故事、各个版本相互映照,趣味无穷。

《中国精怪故事》的精怪种类令人目不暇接,精怪的故事也大有来头。这些精怪故事来自中华大地的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从内容到语言都尽量保持了“原生态”。翻看每篇故事,开头皆注明了流传地区和讲述人的民族(汉族故事未做注),黑龙江饶河县、辽宁旅顺、江西贵溪、山东青岛、安徽青阳县、浙江杭州、江苏苏州……读者也许在其中能找到自己的家乡。除此之外,这些故事都是以讲述人所讲方言记录成文的,原汁原味还原乡里乡亲的地道劲儿。纵览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精彩纷呈的故事,亦是亲切动人的家乡情怀,读者们可在书中回到自己的家乡“故地重游”,聆听“乡音”的侃侃而谈。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的故事版本也是百花齐放,编者细心收录了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地区流传的不同版本,例如“白蛇传”“吕洞宾与牡丹”“黑驴精”的故事皆有两三个版本,读者们可以对经典故事的不同风采大饱眼福。

仫佬族女子为什么要绾发髻?满族人的织布手艺是哪儿来的?柳浪闻莺这个景点有什么来历?诸如此类的民俗问题,在《中国精怪故事》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可以说该书是集中国各地风俗民情于一体的宝库。“读者可以从这些故事中看到对各地各民族的风俗最具想象力的解释,在了解风俗的过程中,领略各地淳朴的民风,学习古代老百姓最传统、最珍贵的品质与智慧。”顾舜若说道。总之,《中国精怪故事》为读者展开了一场“中国风”“接地气儿”的讲述,不仅促进了民间文学的传承,也为民俗学者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珍贵民间剪纸映衬,打造绝美国风手工书

一套《中国精怪故事》到手,映入眼帘的古雅装帧以其精美绝伦的匠心设计,令人赞叹不已,单是翻阅纸张便是美的享受,这其中饱含着编辑和设计师的用心良苦。作为一部收录民间奇谈的故事集,将它包装成充满民间艺术元素的手工书才会恰到好处。

很多作家喜欢各类民间故事,因为民间故事中代表着人类生生不息的讲故事传统,往往蕴藏着很多文学母题。盛文强就是特别钟情于各类“志怪故事”青年作家,也是沈卫娟的朋友。一次,他们偶然聊到《中国精怪故事》的再版,聊到如何为这本书寻找合适的插图。盛文强就把他自己收藏的一部1921年德文版的《中国剪纸艺术》电子版发给了沈卫娟。这部书中搜罗了各色珍贵的清末民间剪纸,造型奇特,趣味盎然,令沈卫娟眼前一亮,觉得在民间性、趣味性、艺术性上和《中国精怪故事》很契合,可以尝试作为插图。然而具体细则如何实施,还需要“专家助力”。为此,她力邀屡获“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攻克这一难题。欣然应允的周伟伟先是对每一张剪纸的颜色与清晰度进行处理,再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设计、排版。在他的精心打造下,中国红的剪纸惟妙惟肖起来。沈卫娟坦言,第一眼看到周伟伟的设计,她就相信这一定是一部漂亮的书,那种期待一本书最终成型的兴奋、幸福又有点紧张的感觉,她至今记忆犹新。

最终,呈现在读者手中的新版《中国精怪故事》分成上下两册,每册厚度适中,便于翻阅、携带。封面设计巧妙运用了中国古典元素,完美地将意趣与含蓄融为一体:由一大张纸折叠而成,外层白底上印红色剪纸,内层红底上印白色剪纸,相互叠透,互为映衬。将上下两册书并排放置时,封面上的两个门神相互对称,极具视觉冲击力。不仅如此,这套书还从触觉角度将美感发挥得淋漓极致,内页选用高品质进口轻型纸,翻阅起来轻盈舒适,翻开后书页可以完全平摊,上下册各厚达五百页,托在手上却轻如鸿毛。内含裸脊,裸脊上的红线与红色内封相得益彰。独具匠心的设计不仅于此,书中还穿插了一百多幅生动活泼的红色剪纸作为配图,内文红黑双色印刷,剪纸与留白相映成趣。上下两册装于红色函套内,就像一个精致古朴的礼盒。据顾舜若介绍,新版《中国精怪故事》的设计与印制过程极其不易,复杂的工序耗时两个多月,内封的粘贴、护封的折叠、函套的制作,均是手工打造。正是在编辑、设计师、出版社、印刷厂的通力合作下,才打造出这样一部“奢华”的艺术品。

《中国精怪故事》用最日常的语言讲最离奇的故事。这个天马行空的精怪世界,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与想象,也可以唤起成人心底的回忆,可谓老少咸宜。《中国精怪故事》是岁月的馈赠,也将随着岁月的流淌继续传承下去。接下来,南京大学出版社将立足网络宣传渠道为新书造势,现已联合业内人气公众号“做書”开展推广工作,此外,还将和公众号“一条”合作进行上架推荐,与此同时,还会集结对志怪类故事感兴趣的作家、书评人、媒体人进行专题报道和书评撰写。

(责任编辑:肖歌)

作者:王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