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79张明信片讲述上海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上海印象》

作者:云梦   2021年05月1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2020年10月,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印象》正式面世,本书以历史人文为切入点,选取上海老工业、老建筑、海派旗袍、风味饮食、行当营生等主题,立足传统,关照现实,用现代化的语言、思维和传播方式,与读者建立互动与共鸣。追溯起源,这套书是如何产生的?与其他同类书籍又有何不同?百道网专访了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蒋惠雍。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蒋惠雍

《上海印象》下设《老画卷新风情》《老行当新风尚》《老旗袍新时髦》《老味道新嚼头》《老建筑新格调》《老工厂新气象》等6套、共179张明信片。它以明信片形式集成文化要素内涵,配以人文故事简介、二维码扫读、中英文互参、名家绘画和知名主持配音解说等,精心打造丰富的视听体验,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据社长蒋惠雍介绍,目前,《上海印象》第二辑已在策划中。

《上海印象》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作者:熊月之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立足传统,关照现实,用现代化话语言与读者建立互动与共鸣

百道网:上海是一个充满话题感的城市,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这个城市的印象。贵社出版《上海印象》,想通过这本书传递出什么样的上海印象?《上海印象》的选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中策划和产生的?

蒋惠雍: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素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不仅有林立的高楼大厦、繁华的都市景象,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人才。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十四五”规划为下一段精彩的“中国故事”谋篇布局,提出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作为上海“四大品牌”之一的上海文化,理应成为一面标杆,展示上海形象,展现城市魅力,展示开放、创新、包容这一最鲜明的上海城市品格,《上海印象》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围绕“上海印象”主题进行文化类产品的深度开发,不仅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强化文化力量的现实需要。《上海印象》选取老工业、老建筑、老画卷、老行当、老旗袍、老味道六大主题,立足传统,关照现实,用现代化的语言、思维和传播方式,与读者建立互动与共鸣,向世人讲述发生在黄浦江畔、苏州河滨的动人故事,温昨日经典,创今世辉煌。

百道网:市面上关于“上海”的读物一直都很丰富,与近期出版的其他上海主题的出版物相比,《上海印象》有什么特别之处?

蒋惠雍:首先,《上海印象》的功能性和目的性是不同的。其作为宣传上海城市文化的出版物,不仅深入介绍了上海的城市文化,而且提炼了上海城市文化的闪光点,引发读者了解上海的欲望。

其次,《上海印象》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的受众对象和展现形式。我们以明信片的形式呈现广义内涵,中英文互参体现国际视野,名家绘画增添品鉴功能,知名主持解说丰富视听体验。附加戴敦邦老行当纪念邮票和守白艺术文创产品,既相互独立又巧妙融合,可拆分可组合,鲜活而灵动,希望能抓住受众的眼球,向读者、向世界呈上展示上海形象的一张张炫彩名片。

最后,《上海印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是不同的。六大主题明信片,精选近180个知识点,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出版物所无法比拟的。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引发读者的兴趣,整体篇幅讲究短而精,小故事大道理,虽然明信片上呈现的只有区区百字,但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果等一样不缺,承载历史,开启未来;配图力求精而美,既能赏人文风情,又能观城市变迁;而视听元素的添加,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图说城市印象,聆听上海故事,展现中国魅力。

制作精益求精的制作,赋予文化多样的表现形式

百道网:我们了解到,社里为这套书的各册都请到专业名家主编。可以说是一时之选。您和主编们在沟通选题以及进入到稿件创作和编辑流程时,有哪些令人难忘的故事?

蒋惠雍:《上海印象》的编委成员众多,组稿对象不仅仅包括主编和专业名家,还有图片的版权人和配音专家。精心挑选的作者队伍,精心绘制的生动插图,精心安排的实地取景,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精心制作的纪念邮票……正是这种精益求精,才赋予了明信片多元的功能价值,赋予了文化多样的表现形式。

熊月之、戴敦邦、薛理勇、李守白、沈嘉禄、王琪森、马尚龙、娄承浩、宋路霞,这些名字,一个个响当当,既有上海史研究、海派文化研究的专家,又有上海本土的“非遗”传承人。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在“上海印象”中交织共生,相融相长。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选择的问题,二是如何解决图片的版权问题。

上海是文化重镇,其可选择的切入点有很多。我们在和专家讨论每个主题时,难免会有不同意见。每一个小点,都需要编辑和专家反复推敲,数易其稿,达成共识,最后才能敲定稿件的初始框架。如《老行当新风尚》中提到的西洋镜、老虎灶、梳头娘姨、倒马桶,是几代上海人的回忆;《老味道新嚼头》中讲的老字号饭店、金牌小吃,沉淀为舌尖上的美味。因着这样一份思念和情怀,才刻成一种记忆,形成一种印象。

图片的版权问题是《上海印象》出版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老味道新嚼头》《老建筑新格调》《老工厂新气象》三个主题的图片,我们邀请了专业摄影师实地拍摄,从数千张照片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图片。《老画卷新风情》则是逐一与图片的版权人取得联系,反复沟通并一一登门拜访,取得对方授权后方才使用。书中每一张图片在保证版权的前提下还保证了质量。

加入视听体验,只为讲好上海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百道网:这套书一共有六大主题,均以明信片呈现方式,并中英文互参,为什么会采取明信片这样的形式?这套书希望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蒋惠雍:《上海印象》的呈现方式是由其出版的目的和受众对象决定的。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书,引起大众探索上海文化底蕴的兴趣,让大众对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以明信片的形式呈现,不仅方便携带,易于收藏,还能以文创礼物的形式送给亲朋好友,从而以特别的方式传播海派文化,这不仅是《上海印象》附加值的体现,也是我们用心讲好上海故事,持续传递中国声音的一种体现。

考虑到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其爱好者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读者,许多外国友人也是它的忠实粉丝。中英文互参使得《上海印象》更加贴合受众群体,也更符合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定位。

百道网:这样的产品设计,除了成本与收益的平衡点考虑之外,是否还有更多的考量?

蒋惠雍:在《上海印象》这套书中,所有的构思与设计都是从其功能性与目的性出发的。我们邀请的主编和六大主题的名家,均对上海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力邀颇具代表性的海派画家戴敦邦父子创作插画;首届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方舟为其配音解说;知名海派文创工作室守白艺术制作文创。所有参与者均对上海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样才能锻造出《上海印象》浓浓的海派风味。

《上海印象》特别设计了戴敦邦老行当纪念邮票,而文创产品、名家绘画和视听体验多重介质的加入,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精神。

《上海印象》的推出,是我们挑战传统出版形式的一种尝试,更是着力打造宣传新高地,开辟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责编:肖歌)

作者:云梦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