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我想要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生——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作者:李梅斌   2021年04月2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世界上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影响20世纪的儿童文学杰作,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本文为李梅斌阅读本书后的真实感受,与读者分享。

《窗边的小豆豆(2018版)》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日] 黑柳彻子 著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答案当然五花八门,因为少年的心中最不缺的就是睥睨人间的勇气和不可一世的梦想。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接受打击,不断遭遇挫折,不断修正自己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很多人到最后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接受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的现实,过着自己不喜欢却不得不继续进行的生活。这听起来似乎很灰暗很沮丧,却也很真实。那么,如果拥有旺盛的好奇心、强大的自信心,对生活充满温柔的热情,在困难面前总能保持灵活的姿态,是不是就能活出精彩,无悔这一生呢?今年88岁的黑柳彻子早就把答案写在了《窗边的小豆豆》里,也用她的人生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小豆豆”,发现自己“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成为自己想成为和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就是成功,就是幸福。

从“万人嫌”到万人迷

在日本,黑柳彻子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1933年,她出生在一个充满文艺气质的家庭。父亲黑柳守纲是国家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家,母亲黑柳朝喜欢音乐和文学,虽然大学一毕业就做了全职主妇,生育了五个子女,却一点也没有被琐碎的生活消磨掉童心。黑柳彻子是她的第一个孩子,也是《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的原型。在黑柳朝看来,这个长女聪明、活泼又可爱;但在普通学校里,小豆豆却很不受欢迎,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上课不停地开关课桌、讨厌她问听起来十分幼稚的问题、讨厌她旁若无人地跟路过窗口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讨厌她上课要跟燕子说话……为了不让小豆豆影响大家,老师提出让刚上一年级的小豆豆退学。

懵懂的小豆豆对自己成为“万人嫌”的事显然一无所知,但她也并未喜欢上学校生活。妈妈虽然对老师道歉又道歉,却并未因此批评小豆豆,更不想她因为退学的事情感到自卑。“想办法找到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性格的学校,能够教会她和大家一起学习就好了”,这是妈妈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小豆豆幸福人生的起点。

于是她们找到了巴学园——一所刚刚创办、略显简陋但十分有趣的学校。一进学校,小豆豆就有一种做梦般的不真实感,她对电车改造的教室十分着迷,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学校。更重要的是,第一次见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她就有说不完的话,一口气说了四个小时,校长也笑眯眯地听了四个小时,“无论是之前,还是这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了”。这四个小时,给了小豆豆极大的鼓舞,把她在普通学校时“心中隐隐约约的被排斥感”给驱赶掉了,使“她觉得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迫不及待要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生。

这无疑是她一生最正确的选择,虽然这个学校只存在了短短的八年时间,但这所学校教给她的观念、赋予她的品质、带给她的关于人生的思考,足够她受用一辈子。正是得益于在巴学园所接受到的教育,成年独立后,黑柳彻子给自己定下了“只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目标和原则,并且从不畏惧挑战,也从不害怕改变。在大学学习音乐的她,因为喜欢上一部人偶剧想当演员,而去应征NHK(日本放送协会)广播剧团的艺人。在表演界深耕17年的她,为了提升自己,又在38岁时赴纽约留学。回国后她成为一名主持人,主持访谈节目《彻子的小屋》超过40年,陪伴了几代日本人成长,是日本主妇心目中的“电视人物第一人”。48岁时,黑柳彻子出版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为全球几千万读者带去欢乐和感动;一直葆有的童心使她年近90也仍然散发着可爱的气质,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和观众所喜欢。

了不起的全人教育

《窗边的小豆豆》于1981年出版后,在日本创造了销量奇迹,一年内卖出450万册,读者来信像雪片一样飞来,令黑柳彻子又惊喜又感动。但她也收到过令她伤感的来信,一位在少管所的女高中生说:“如果我有一位像小豆豆的妈妈那样的母亲,或者遇到小林校长那样的老师,也许我就不会到这个地方来了……”这让她更加感激自己的母亲,也更加怀念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母亲尽全力保护她不受外部世界的伤害,而小林先生则帮助她像一棵生长在大自然中的树一样自由舒展地成长,尽可能地释放天性,去“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是“全人教育”的目标,是把“人”当成教育的中心,在乎人的兴趣、情感、愿望,尊重人的选择,而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一味地追求分数。在这样的教育下,一个人才能发现自己的优良品质,成为自己想成为和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照耀下,巴学园的孩子才那么特别,并且对多么怪异的事情也见怪不怪。在这所学校里,学生可以选择从自己最喜欢的那门课开始上起,可以上午上课下午散步,可以用粉笔到处乱涂乱画,可以随时扑到校长身上搂肩膀捏胳膊……在其他学校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纪律”,这里一条也没有。小林先生这样做的原因,是觉得“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并且不但自己这样做,还让其他老师也这样做。于是,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但同时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些都是她一生马不停蹄地奔向人生新的方向、向大众展示生命的无限可能的基础;上课时总是从自己最喜欢的物理课开始一天的学习的阿泰,长大后成了一个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腿脚不便且患有身材矮小症的高桥君如果不是在巴学园获得了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心,根本不可能坦然面对来自各方的嘲笑甚至欺侮,更不可能考上大学、结婚生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当初进入巴学园的孩子,都是世俗眼光中或多或少有点“问题”的孩子,而经过巴学园教育释放天性、强健体魄、重塑精神、锤炼品质后,不但取得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还收获了幸福的人生。每一个从巴学园出去的孩子到了社会上,都像一块负有使命的鹅卵石被投进了平静的池塘,总会激起圈圈涟漪,引人瞩目,也发人深思。这是“全人教育”之美,也是“全人教育”之善。

如果没有小林宗作先生

小豆豆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时的情形:“他的头发已经有些稀疏,前面的牙齿有的也脱落了,但脸上的气色非常好。他的个子不算高,不过肩膀和胳膊都很结实,黑色的三件套西装已经旧得有些走了形,但穿在他的身上却显得非常整齐。”寥寥几笔,一个不在意外表却十分注重礼节、充满生命的热情与活力的教育家形象便跃然纸上,让人想起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死亡诗社》里的基廷老师。他们都有理想、有梦想、有爱心,常人眼里的“问题学生”在他们看来都没有问题,“因材施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世间有多少孩子有这样的幸运,能遇到这么理解孩子、懂教育的老师呢?

已经作古的小林宗作先生虽然不可复生,毁于战火的巴学园虽然不可复制,但巴学园的故事、理念和精神经由黑柳彻子的笔,已像蒲公英种子一样,被播向四面八方。《窗边的小豆豆》以及《小时候就在想的事》《丢三落四的小豆豆》等“小豆豆”续篇,教师在读,家长在读,5岁的孩子在读,103岁的老人也在读,每个人都从中汲取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对“现在的学校教育感到失望”、想换工作的中学教师“愿意怀着小林先生那样的心情,再努力一次”;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在路上看到身体有残疾的孩子,就认为是“泰明”或者“巴学园的孩子”,奔上前去打招呼说“你好”;甚至连美国贫困黑人家庭的孩子,也在老师的帮助下寄来航空信邀请小豆豆去自己家做客……一个教师,在去世多年之后,还能被学生如此怀念,受世人这般敬仰;一个孩子,在长大多年以后,童年往事仍历历在目,回忆历久弥新,不得不说,这真是爱的魔力、教育的奇迹。

坐在窗边等宣传艺人经过的小豆豆,喜欢跟窗外的燕子说话的小豆豆,对窗前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小豆豆,一定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期待吧。长大后,她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同的领域,迎来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身份,走出了一条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人生完全不同的道路。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在每一次迎来重大改变前,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往哪里,只是遵循着内心的喜欢和热爱。这样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生,就像当年在巴学园的散步和旅行一样,时时充满惊喜。这份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也是小林先生留给她的珍贵的礼物,温暖着“小豆豆”,也鼓舞着每一个读着“小豆豆的故事”的人!

本文作者李梅斌,笔名Maybe,纸质书重度迷恋者,博物馆重度爱好者,美食界点评小达人,旅游界攻略小能手。专注青少年阅读推广16年,现供职于某杂志社。作品散见于《三联生活周刊》《读者》《意林》《广州日报》等。

(责编:肖歌)

作者:李梅斌

(本文原载于:海燕读书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