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邬书林:坚持高质量发展 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 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

作者:邬书林   2021年04月13日   来源:中国出版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当今之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出版大国,出版大而不强,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是中国出版业面临的紧迫任务。首先要努力在“十四五”时期为建设出版强国打下坚实基础。认真研究,努力破解影响我国成为出版强国的基础性、结构性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作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任务。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是出版界面临的重要任务、紧迫工作。

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出版工作者要自觉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把出版强国建设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放到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放到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去思考,明确目标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

要充分认识出版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出版的本质功能是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用古今中外的知识来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知识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出版工作者专业劳动传播的精准可信的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出版工作者对知识的广泛传播,人们获取知识,提升素质,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汇聚成磅礴的文化力量,推动社会进步。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中曾经把出版的技术手段——印刷术的发明看成是“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建设出版强国,出版工作者应当有这样的自信,这样的担当,这样的责任。

要充分发挥出版在反映创新成果推动创新的重要作用

出版的核心功能在于反映创新成果,并推动新的创新,这是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流传至今的有影响的图书,主要是因其在传承思想创新和科学发现上占有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为我国出版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出版业发展的空前机遇。把出版的核心工作转向为国家的创新战略服务,不仅可以使出版找到并发挥在推动社会创新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出版的繁荣发展有强大的动力和服务方向,同时也为出版自身的繁荣发展展示了广阔的远景。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要充分发挥出版在中外文化交流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未来十五年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历史任务。高质量的出版物是赢得世界话语权的最重要的工具,只有文化优秀了、有用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才会主动积极汲取吸收。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自觉发挥出版在各国人民间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互鉴的作用,通过高质量出版物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创新成果,了解中国的社会进展,了解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同时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版的智慧和力量。

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提高出版水平

衡量一个国家出版的强弱,不是仅看其出版业规模的大小,出版的数量,而是主要看其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的水平,其中尤其关键的是反映当代的创新成果的能力,这是话语权的核心所在。一个民族要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受到世界的尊重和理解,如若没有一批反映本国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世界文明贡献的出版物是难以想象的。这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话语权,是话语权的核心部分,是出版强国的标志。《史记·商君列传》司马迁曾言:“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建设出版强国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牢牢抓住创新这个核心,提升高质量出版精品的比重。

中国具备出版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的良好条件和增长空间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邓小平同志当年规划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实施,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梦想得以实现。这一切为建设出版强国提供了良好条件。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巨大的经济规模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9年我国GDP总量从0.37万亿元跃升至99万亿元,实际增长了267倍多,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出版业离不开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的全面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巨大进步使我国的人口素质有了显著提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使我国的文盲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8%下降为现在的4.5%。截至2019年,我国在校大学生达3600多万,每年有近800万大学生毕业,有1.9亿人享受了高等教育。我国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已位于世界前列。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我国出版业既培养了广大读者,又为内容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作者。

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研发投入的稳步增长,提供了不竭内容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科研创新成果不断增多,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为出版繁荣提供了重要的内容资源。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近年来,中国的研发开支大幅增长。国内研发开支从2000年的90亿美元增长到 2019年的2900多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论文生产国,全球最高水平1%的论文数量也稳居世界第二。

中国已成为世界出版大国,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出版体系,为建设出版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出版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国出版业从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业逐步成为出版大国,建立健全了相对完整的出版体系,为建设出版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共出版报纸1851种,年出版图书50.6万种,其中新版图书22.48万种,出版期刊10171种。同时,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4亿。我国先后实施了13个出版5年规划,规划出版了一系列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重点图书。如果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提高质量,会使中国出版有更大的发展。

中国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积累了编辑出版各类出版物的丰富经验。中国系统全面地整理了我们的思想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之初就恢复成立了“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在文化普查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24万多种古籍书目,并进行有计划的整理工作。在过去70年,特别是近40年当中,截至2018年,我们总共整理出版了35000多种中国的典籍,规划实施了多项古籍出版工程,如《二十四史的整理工程》《善本再造工程》;并与时俱进地推动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如《中国思想家评传》(200卷);出版了《辞海》等一系列基础性的工具书。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全面、系统地翻译出版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经典,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借鉴西方的科技文化。现在从古希腊到当代世界各学科、各学派的重要经典和代表作几乎都有了中译本。如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750种,截至2019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当代政治学术著作丛书”和“国际政治关系丛书”等。以及《柏拉图全集》《莎士比亚全集》《爱因斯坦全集》等的翻译出版。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之后,会带来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其实这种增长,在我国出版业已经得到体现。过去20年,中国出版出现了传统出版稳定增长和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喜人景象。特别是我国少儿出版经历了长达20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2%的高速增长,2019年销售码洋达240多亿人民币,成为世界最大的少儿出版市场,就是很好的例证。

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努力克服阻碍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基础性、结构性问题。

从出版结构上看,世界出版强国通常是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都比较强,大体各占市场份额的1/3。其中专业出版是出版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利润率最高、定价最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统一的核心出版板块。从我国的状况看,目前,我国教育出版一家独大,占市场份额的近50%,利润更是占了近70%。专业出版相对薄弱,能到世界市场上打拼的还比较少。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国内对专业出版理念的认识尚不全面,仍有不少出版单位把专业出版建立在国家支持、集团补贴的认识水平之上。反映创新成果赢得话语权的学术期刊、学术著作,还没有成为我国重要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的核心业务。

从出版内容上看,近年来我国出版物的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和进步,但服务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生活的能力还不强,能在世界上赢得话语权的出版物则更少。世界出版强国,强就强在经济、科技、教育的运行离不开出版物。如麦克劳希尔出版集团的标准普尔指数,培生出版集团的《经济学人》,励讯集团的《柳叶刀》等。此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我们更加看清了学术出版的重要作用。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溯源、研究进展的评判,全世界科学家和社会各界信赖的还是《科学》《自然》《柳叶刀》等权威学术期刊。

从出版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进展等方面关系上看,中国出版业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工业制造大国,但我们在反映经济运行,引导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数中,还看不到中国出版社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出版产品。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知识与信息的传播,创新成果的发布与应用,已经和经济发展、科学研究、技术进展融为一体,这正是出版融合发展的本质。现在中国在桥梁建造、高铁和一些科研领域都有了重大进展,有的已走在世界前列,但由中国出版社出版的领先世界的出版物还很少,需要我们深刻认清出版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找准自己的位置提供优质出版服务。表1反映了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国内外发表情况对比,努力改变这种状况是我国出版界应有的责任,也是巨大的发展机遇。

当今之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出版大国,出版大而不强,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我们对学术出版规律的认识、学术出版的功能把握和出版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有待深化与改革。在科技出版领域,目前主要学科特别是基础性一级学科的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出版物,国际大出版集团处于垄断地位。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是中国出版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

我们要抓住今后5年和未来15年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制定好规划,努力推进出版强国建设。首先要努力在“十四五”时期为建设出版强国打下坚实基础。认真研究,努力破解影响我国成为出版强国的基础性、结构性问题。一方面,要针对我国出版业的现状,进一步做大做强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这两个基础较好并占有语言优势、地域优势和传统文化优势的出版门类,按照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理论,做大做强国内出版市场,同时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加强版权输出。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解决专业出版不强的问题。专业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都很强,这是世界出版强国的共同特征。而且专业出版强弱还影响着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的水平。因此,建设出版强国要坚持高质量,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国的出版水平。

牢牢把握出版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国出版强国之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出版强国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出版强国建设。规划出版一批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出版物,用学术语言从学理上把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讲清楚,以理服人,用科学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文化的力量赢得人心并产生世界影响。

紧紧围绕创新这个出版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做大做强专业出版。努力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技术进展、管理经验方面的成果。出版物只有优秀才能赢得话语权。要规划一批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学术著作,反映我国的创新成果,促进创新,赢得话语权。选择我国的优势学科,加大投入,组织科技界、出版界联合攻关,争取在这一方面有大的进展。使我国的专业出版水准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提供精准的知识和信息。要推动出版单位特别是重要出版集团,深入研究中国出版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抓紧出版一批能引导经济运行、在世界上有影响的重要经济信息、科技信息著作,提升出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规划一批高水平的教材,做大做强教育出版。把思想创新的成果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影响未来发展的教材,是国际出版界提升竞争力的通常做法。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几乎在所有重要领域都产生了一批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教材。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当中,提升我们的教材水平是功在当代、影响深远的文化大业。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目标,做大做强大众出版。努力推出一批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出版物,加大文学艺术、少儿读物和珍爱生命、关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优秀出版物供给。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重要指示,推进出版强国建设。要规划出版一批深入整理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出版物,在古籍整理上有新的进展,使五千年的文明成果,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要积极借鉴世界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发挥好出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采用新技术,建设出版强国。当前信息技术革命性进步为我们提升出版水平提供了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的应用使出版的理念、管理方式、载体形式、传播方式、运作流程、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可以在一个平台上,用协同、融合的理念,用新技术提高出版物质量,推动出版的繁荣发展。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这为我们出版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有优良的出版传统,有蓬勃发展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有新技术的支撑,坚持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中国出版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作者:邬书林

来源:中国出版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