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2015年,世界著名设计史学者维克多·马格林《世界设计史》英文版出版。这本极具学术价值的设计史著作,历经五年,其中文版于2020年底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甫一推出,引起设计学界的广泛关注,被评为“第一部具有全球视角的设计史巨著”。这本设计史是如何详细阐释设计史的,它与过往同类书籍有何不同?百道网专访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方立松。
《世界设计史(1卷、2卷)》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作者:[美] 维克多·马格林 著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第一部具有全球视角的设计史巨著
《世界设计史》被人盛赞:“这是第一部具有全球视角的设计史巨著。”那么,这本设计史与过去的设计史作品相比,有何独特之处?是怎么体现出全球视野的?
《世界设计史》与以往的设计史书籍迥然不同,呈现出宽阔而具有全球性的特质。
首先,从广义的设计出发,构建人类文明设计史框架。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史,起于工业革命,对于发生在工业革命前的设计是不是设计,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本书以人类文明史前时代作为设计的起点,一直写至人类之今日。在作者马格林先生看来,设计深植于人类文化的根源,是进化过程中的一部份,是与人类文明相伴相生的产物,他的研究范围跨越人类历史的长河,构建了一个突出设计对于人类文明发展重大贡献的价值谱系。
其次,《世界设计史》的研究视野宽阔,突破西方中心主义设计史观。
除了时间范围广大,在地理范围上,该书无限扩展,全书在介绍西方设计外,考察世界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设计活动,即使是被看作非主流、弱势或落后的亚非拉区域,它们的设计也被放入探讨范围,展示其全球性研究视野,马格林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对其他区域的设计活动给予尊重,理解它们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价值,而不是拒绝或者漠视其他区域的设计价值。马格林在他整个世界设计史的构架中也提及了中国设计,且认为中国设计为世界设计做出重要贡献。在方立松看来,中国设计人应该从中有所启发:中国人怎么才能构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设计史,而不是仅仅把涉及中国的设计作为国别史去看待、理解。
马格林对设计的理解是独到的。许多学者认为,设计是个人活动的结果,或是作品的呈现、社会塑造的结果。但马格林更关注设计是如何被规划、构思的,他尝试挖掘设计的潜力,希望用它推动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他更关注设计之用,以及设计如何应对各个时代、不同地区的挑战,将目光放眼到未来。他十分关注设计师肩负的责任,思考该如何从设计出发,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包括移民问题、环境问题等。
最后,融合全球化发展趋势,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科学史、技术史等诸多学科经过了长期的发展,硕果累累,在理论、方法上都可被设计研究借鉴。作为一个定义相对宽泛、边界相对模糊的设计的历史叙述,即“如何著述一个边界含糊不清或者部分问题已经被其他的学科覆盖的学科历史”,是设计史家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长期的研究中,马格林意识到,“只要有利于从新的视角连贯的、有目的性地解读历史,就可以运用其他历史学科范围内的主题和技术”。
总之,《世界设计史》远远超出了一般设计史学者所认同的狭隘的地理限制和时间边界,广泛探讨其设计本身活动与成果,揭示影响设计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具有全球意义的世界设计史宏大叙事结构,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文化多元主义和设计理想主义史观,对设计之于人类美好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独特时间划分法,潜藏用心与意义
《世界设计史》一卷讲述人类社会初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设计史,二卷则聚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设计历史,这样的时间划分方法与其他设计史相比,尤为独特。如此划分背后之用意,马格林先生并未说明,对此,方立松有如下分析:
第一,是因为政治和战争在人类历史上的影响是深刻全面的,不仅影响国家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格局变化,还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一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战争,对人类活动、乃至设计的影响都是很大的。马格林自身也对政治与战争十分关注。十多年前,马格林曾写过一篇《世界设计史与设计的历史》论文。在这篇文章里面,马格林表现了对政治和战争对设计的影响的极大关注。因此马格林可能按照这种逻辑去划分了时间段。
第二,是因为两次大战时期是西方文明出现危机和亚非拉地区觉醒的关键期。一战爆发后,西方文明危机渐生,因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西方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都出现裂痕,而此时非西方地区工业化发展加快,设计得到发展,设计活动开始普及,开始出现大批的设计人才。二战后亚非拉地区去殖民化浪潮风起云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渐烈,设计随着工业化加速发展,不仅仅居于西方的少数国家,还向全世界蔓延。如果说一战至二战期间,就全球而言,设计开始觉醒,那么二战后,设计开始进入旺盛活跃的勃发时代。所以按照这种逻辑,如此划分也是说得通的。
翻译匠心写就,克服重重困难
《世界设计史》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的巨著,为了向读者们完美传达这本书的内涵,苏美社组织了极为强大的翻译团队,该团队由十几位国内学者构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李砚祖教授领衔,担任总主编,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张黎担任执行主编,此外,还联合了人大、社科院、湖南大学等全国著名科研机构及高校的人才。
这群学者有着良好的外文基础,嗅觉敏锐,非常关注国外设计研究动态,这对《世界设计史》的翻译工作无疑有着很强助力。不过,即使如此,本书的翻译全程也历经了长达5年左右的时间,并且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
方立松表示,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是,马格林这本原著参考了世界各地的设计文献资料,其中有些国家有些特定用语很难翻译,在能参照的英语体系里,找不到其含义。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之前译者们较少接触,因此对史料的甄别、对历史的理解很难把握。为此,出版社特意请来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了解的专家来核对,包括对用词、用字以及叙述方式进行审核,并常与马格林先生邮件沟通,减少理解误差。
世界设计史第三卷待出版,“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将续推力作
“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因其前沿高端的学术视野和内涵受到业界好评,因其封面设计黄色主调,被学界同仁亲切地称为设计界的“小黄书”。这次出版的《世界设计史》,也属于“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借着采访《世界设计史》的时机,百道网亦向方立松总编辑了解了“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
他表示,“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的出版,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作为应用型学科,中国设计理论的学术研究与国外相比,较为滞后,基础较为薄弱。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设计对国计民生的作用越发凸显,设计理论研究也迫在眉睫。2011年,设计学被升级为一级学科后,苏美社应时策划“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希望从出版角度,为国内的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助力国内设计研究。
目前,该系列已出版十七种,苏美社将继续精心打磨“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按照每年3~4本的数量续推。《世界设计史》规划共三卷。目前,已出版一卷、二卷,由于马格林先生不幸于2019年年底病逝,第三卷只留下了初稿,马格林先生的家人和同事正在对第三卷进行整理,预计两年后英文原版出版,届时,苏美社将及时跟进,适时推出中文版。
(本文编辑:肖歌)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