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把味觉变成一本孩子都爱看的书

作者:穆穆   2021年01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没有一个中国人不为自己国家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而自豪,但我们该如何继承中国的美食文化?毕竟“美食”不像书籍,能传承千年,它做出来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吃下去。何以使美食背后的文化流传下去,让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孩子在“吃”的时候也“念”,形成对美食文化的自觉意识?蒲公英童书馆的总编辑颜小鹂、《朱大可新神话系列·少年饕餮》(以下简称《少年饕餮》)的内容创作团队和图画创作者马鹏浩,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读者初拿到《少年饕餮》,第一印象也许认为这仅是一套儿童文学图书,一个冒险式的少年成长故事。但当读者翻开它,细细读下去,将会发现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少年成长故事。原来,“宴”这个少年所处的世界并非现实,而是一个神奇的味觉世界,这里生活着酸、甜、苦、辣、咸五国的居民,以及麻、臭等氏族。他们在食神饕餮的祝福下,能够品尝世界各地的美食。但一些人并不满足。为了让自己国家的味道成为至尊之味,以辣国为首的人类,决定弑杀食神饕餮。味觉大陆四分五裂。食神饕餮将最后的神力化成种子,食神之子“宴”从中诞生。十一岁,宴的身份暴露,踏上了流亡之路,搜集五味印章,勇敢担负起推动味觉大陆再度融合的使命。

栩栩如生的味觉大陆、渊源流长的中国美食文化、对《山海经》里的神兽饕餮的全新演绎、极其类型化的小说……融为一炉,宛如一个缤纷万花筒,使这部少年成长小说,呈现出别样风味。

这样一套规模颇大的《少年饕餮》,是经历了怎样的一番制作和策划,才呈现眼下这幅模样?蒲公英童书馆的总编辑颜小鹂、《少年饕餮》故事创作团队、图画创作者马鹏浩,向百道网道来它背后的故事。

少见的美食文化题材小说,定位有波折

“当朱大可老师把大纲发给我时,我非常兴奋。”颜小鹂说。《少年饕餮》最初吸引蒲公英童书馆,是因为美食和神话交融在一起的主题。

美食在中国人的人生、社会、文化中,向来有很重要的地位,几年前爆火的《舌尖上的中国》便可看作是证明美食文化地位的一例,它将中国的美食文化推上高峰。

但儿童文学领域却缺少这方面的题材,以“美食”为主题的小说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将美食与中国神话相结合的少年成长小说。

《少年饕餮》,借助神话题材,构建了一个五味国度,将美食、神话、少年成长、情感融为一炉。同时,又不乏现实要素,即少年的心路成长历程。孩子们在《少年饕餮》里不仅能看到好故事,也找到了他们自己,以及他们成长中期许、却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整个故事具有英雄主义的色彩。

这样一部介于神话与现实、传统神话与新神话之间的小说,角度新颖,在市场上极其少见。

因为少见,《少年饕餮》在定位时,经历了一番波折。《少年饕餮》目标读者定位为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少年,这阶段的孩子比较喜爱漫画形式,这使得《少年饕餮》最初采取了漫画插图的表现形式。

但这样的编排方式,却与文学味极强的小说相悖,甚至抹杀了书本身的文学味。经过思考后,蒲公英童书馆最终采取了更为文学的方式,让它重新进入适合书籍的“自我”,而非“迎合”的轨道。

奇幻的味觉大陆设定,背后几番考虑

《少年饕餮》之新颖,便在于其味觉大陆(美食文化)与中国神话的设定融合,酸、甜、苦辣、咸五大帝国,以味觉为阵营。这样颇有新意的背景框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少年饕餮》故事团队透露了背后的搭建和构造过程,可谓是波折不断。

味觉大陆

“味觉大陆”的设定,不是一开始就顺当地降生在脑海。最初,创作团队想做的,只是与“美食”相关的选题,比如以短小的美食小故事串联整本书。

但很快,创作团队发现这种创作呈现方式太过成人化,同时也偏离了小读者的生活和认知。而一个好的儿童故事,应该从孩子们熟悉的地方说起。

于是,他们的目光转向国内的美食与美食文化,而在多样的食物里,灵感也随之喷涌而出。

中国美食里,最核心也最基本的,是传统“五味”:酸、甜、苦、辣、咸,可谓人生百味。创作团队茅塞顿开,决定把五味当作出发点来构建故事。

当“五味”成为了落脚点,接下来的方向与构建就顺理成章。创作团队翻阅许多美食资料,在一次又一次讨论后,决定以不同的味觉为基础,来划分派别。

咸国


咸国设定

最先,团队希望划分成像武侠小说这样的江湖流派,但经过深入细想,他们一致认为,将几个味觉变成国家,能引出的、往外生发的东西更多,比如国家的地理、风俗、人文、民族性格等,这些都能给予读者更强烈的想象。读者会在故事中看到辣国人暴躁的民族性格,也能体会到苦国人性格里的坚毅,当然,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服饰也引人入胜。

硬核知识、中国特色,撞上儿童文学

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想要获得读者喜爱,除了好的故事框架,还需要有好的内容填充。当《少年饕餮》拥有了极具想象色彩的“味觉大陆”,精彩的轮廓搭好,剩下的便是如何使内容丰富、独特,使读者一眼难忘。

而《少年饕餮》,选择以硬核知识与浓厚的中国风味相结合,造就其在童书市场的独特性。

硬核知识,像是《少年饕餮》涉及到的美食、历史、神话、地理、风俗习惯等。这些知识内容杂多,细节丛生,为保证其准确性,在创作之前,团队会查阅大量的权威资料,了解美食的历史、美食的菜系、烹饪方法;理清“山海经神系”的脉络等等。而总策划和文学指导朱大可老师,则会对资料一一考量和把关,从中筛选、甄别故事需要的东西。

但硬核知识并不代表故事也“硬”,创作团队认为,任何知识都应该为故事本身服务,应该从理念和技巧两个方面,生动有趣地将知识揉进故事里。为此,创作团队在写作技巧方面花了非常大的功夫。

“在创作的时候会经常思考,关于这种美食,它有什么样的故事?总之就是尽一切可能把知识故事化,这样就会更贴近小读者的阅读体验。”《少年饕餮》的创作团队代表可星儿如此介绍。

而中国风味,则体现在故事的主题、理念、细节多方面。

在主题上,如《少年饕餮》的“饕餮”,源自中国神话的母体《山海经》,这在很多食文化的器皿上也都有体现,比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它只属于东方,只属于中国。

其次,《少年饕餮》在故事理念和名字设定上,都浸润着独特的中式价值观。比如书里的最后一战是在苦国,是想体现“苦尽甘来”“苦胜辛”的理念;书中辣国的都城,取名叫“五辛城”,这是因为中国文化最初没有“辣”这个概念,而是“辛”,“五辛”在中国文化里是非常地道的概念。

少年宴的设定

主角“宴”的名字,则来自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宴”在里面,被解释是“安也”,引申为宴飨,代表平安、欢乐——天下太平,万物共享盛宴。

再如人物的设定,他们的思考方式、对话语言,都非常中国化。比如收养宴的精灵老南瓜,其性格是传统的中国式家长:慈爱、付出、守护。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细节设计,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辣国原型在川蜀一代;书里的美食,如咸鱼汤、梦幻酒酿等,都与现实生活相连;老南瓜送给宴的食谱,其名字源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美食理论作品《本味篇》——它保存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烹饪理论,记载了商汤时期的美食,是研究中国古代烹饪史的重要资料。

作画“味觉大陆”,是不断尝试和推翻的过程

一个凭空而生的味觉大陆,五个拥有自己风俗习惯的幻想大国,神话传说中人人熟悉的“饕餮”……为这么一部想象力丰富的小说作画,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图画创作者马鹏浩坦言道:“《少年饕餮》的插画创作是一个曲折且费时的过程。”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饕餮形象的设计。《山海经·北山经》里,饕餮是样貌古怪的神兽,光是“目在腋下”的设定,就让人头疼——无论将饕餮画得多么可爱,因为其原始设定,都略显猥琐。

对饕餮形象进行屡次修改


最终确定的饕餮造型

直到后来,他看了袁珂老师的《中国神话史》,了解到中国神话中的神怪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不一样的形态描述,又在青铜饕餮纹上找到灵感,这才创造了第二版的饕餮形象。

辣国设定1

辣国设定2

再一个是对于五味国度的设定。一方面,他借鉴中国文化,比如辣国,他将想象放在西南地区,其中辣国的祭司塔,借鉴了四川三星堆的青铜符号。

甜国美食

另一方面,针对那些设定较偏西式的国家,图画创作者也注重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使其更中国化。如对甜国的描绘,它是五国中最独特的国家。在其他四国的设定里,多少能找到中国文化的符号,唯独甜国偏向西式。一提到甜食,在脑海中浮现的是蛋糕、曲奇、巧克力。

甜国融合了东西元素

因此在绘画甜国的时候,为了不让它显得太过孤立,除了体现西式的味觉符号,像城堡、堆满糖雕塑的迷宫花园等,他还想到了糖在中国粤菜、苏菜、浙菜等菜系的应用,也在画面中融入了南方徽派建筑和园林的元素。

“创作《少年饕餮》,是一个让我重新认识味觉的过程。味觉就像一座横架于时空之上的桥,经由这座桥,现在的自己得以和过去重逢;味觉又是一种探索,让我去尝试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图画创作者马鹏浩说道。

目前,《少年饕餮》出版几月,于线上线下都进行了推广。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表示,在这些活动里,最让她有信心的是来自孩子们的反馈。许多孩子读完之后都表示喜欢。一部好的童书,并非应该是编辑或者专家学者说好,而是被无数孩子亲自验证说好,才是真的好。

未来,蒲公英童书馆可能将更多地去做一些读书会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读到这套书,这些具有想象力的孩子们,或许能读到更多成人读不出来的东西。

 (本文编辑:肖歌)

作者:穆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