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07.靳帆——国内高级出版人才培养浅析

作者:靳帆   2019年10月25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靳帆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专业博士生

【摘  要】根据回顾与总结新中国出版人才培养的成就和经验这一论题,本文选取了53篇出版专业博士论文,从总体情况、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应用理论4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此关注国内出版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高级出版人才培养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回顾,以期为出版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级出版人才;培养;博士论文

在能够体现学科建设成就的成果中,博士论文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出该领域新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或研究发现,同时,它也是博士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可以综合反映博士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素养,是评价博士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因此,通过对该领域一个阶段博士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管窥学科发展的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研究的成果,二是高级人才的培养。 

我国出版专业 研究生教育大体可以追溯到1986年,河南大学依托自身的语言文学硕士专业,首次招收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 到了21世纪初,武汉大学(2003年)、南京大学(2007年)等一批院校相继开始招收出版专业博士研究生。由此可见,我国出版专业博士教育的历史并不长。笔者在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通过“学科专业名称——出版”,检索到39篇博士学位论文,在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检索到不重复文献14篇。

本文拟对上述53篇出版专业博士论文进行分析,以此关注国内出版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高级出版人才培养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回顾,以期为出版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出版专业博士论文总体情况概览

本文选取的53篇样本文献的学校来源、专业名称及数量见表1。通过对2019年各高校博士招生目录的查询,目前我国开设与出版相关的博士学位教育的高等学校共计九所 。由于版权、保密等原因,本文搜集的样本文献并不齐全,然而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发现,武汉大学在高级出版人才培养上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表1 出版专业博士论文学校来源情况

注:北京师范大学的专业名称目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与数字出版”。因此表中该校专业名称一栏实际是研究方向,且以论文发表时的研究方向为准。

53篇样本文献的数量年度分布见表2,可见起始时间同样是21世纪初。十多年来,尽管相关的论文数量有所增长,但总体涨幅不大。一方面,这是因为论文有保密期,所以可能2017年、2018年的资料暂未公开。另一方面,出版专业通常挂靠在图书馆学、传播学等学科之下,规模不大。以笔者所在的南京大学为例,全院近三十个博士生导师中,出版专业仅占三个。2010年起,论文数量开始增多,可能是由于距离出版专业博士教育的开端已经经过了1至2个培养周期,此时头几批博士生毕业。随后的持续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出版学科的不成熟,生源和培养状况都不稳定。

表2 出版专业博士论文数量年度分布

二、研究主题

为便于考察,笔者将53篇样本文献分为8个研究主题,其数量和比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出版营销、数字出版、出版经济与管理、出版史是历届出版专业博士生较为热衷的选题。出版理论次之,外国出版研究者最少。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出版业差别较大,且该类研究需要掌握大量外文一手文献,资料获取难度较大。

图1 出版专业博士论文研究主题

注:上表中的文献数量之和大于本文样本数量53,原因是有些论文有两个主题,如《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既涉及外国出版又涉及出版政策与法规。

目前,对于博士论文的评价性分析基本是沿袭 McCurdy 和 Cleary 提出的六项指标进行的,即研究目标( purpose) 、研究方法有效性( validity) 、理论检验( the testing of theory) 、因果关系( causalrelationships) 、论题的重要性( topic) 、论题的前沿性( cutting edge)  - 。笔者也将参考这六项指标,对8个研究主题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所用理论分别进行考察。由于图1中的第6至8个研究主题涉及文献数量少,因此合并介绍。

1、出版营销

出版营销研究在所有博士论文中所占比例最大。笔者对这些论文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从研究对象上看,研究焦点集中在期刊评价、营销策略、“走出去”等方面。从研究目标上看,大多试图形成/构建理论体系,总结/构建营销模式、框架体系,归纳/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从研究视角上看,较多采用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等学科的理论。

2、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的研究对象比较广泛,网络游戏、网络文学都包括在内。此外,出版信息化、产业链建设也是关注的热点。从研究目标上看,主要是剖析/梳理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展开讨论,阐述发展趋势,构建模型等,与出版营销类似。从研究视角上看,同样较多采用经济学的理论,但与出版营销相比,还较多使用了出版发行学、传播学的理论。

3、出版经济与管理

从研究对象上看,出版经济与管理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出版产业、出版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公司治理等方面。其研究目标同样在于总结模型、模式,构建理论框架。从研究视角上看,经济学依然是最主要的。

4、出版史

出版史的研究大多以某一朝代、人物、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多关注编辑思想的形成和影响。目的是通过了解历史,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以达到鉴古知今的效用。从研究方法上看,个案研究法是出版史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与其他研究主题相比,出版史的研究视角相对单一,基本没有采用跨学科的理论。

5、出版理论

出版理论研究主要聚焦发行理论和编辑理论。其中,编辑理论研究均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发行理论研究旨在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因为是理论研究,所以这一主题采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研究视角仍以经济学理论为主。

6、出版政策与法规、阅读与出版传播、外国出版

阅读与出版传播研究聚焦读者阅读动机、阅读行为等,是针对人本身的研究,因而心理学理论应用的最多。阅读到底是不是出版研究的范畴?目前看来,眼动研究、阅读推广等主题都属于图书馆学研究的范畴,研究的边界尚不明晰。与其他典型的出版主题研究相比,阅读与出版传播研究尽管出现的时间不长,但规范性较好,文中用到的所有理论均明确指出,而不只是用“某某学科相关理论”代替。

三、研究方法与应用理论统计

本文选取了53篇样本文献中应用最多的18种研究方法,见表3。我们可以看出,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是出版专业最常用的三种研究方法。与此同时,属于出版学科的方法应用很少,有的论文甚至只是表明使用了多学科的相关方法。

表3 出版专业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

出版专业博士论文应用的理论见表4。

表4 出版专业博士论文应用的理论

由上表可以看出,编辑出版学研究涉及多学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借鉴最多的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占理论总数的50%。53篇论文中,明确注明使用编辑出版学理论的论文有6篇,仅占样本总数的11.3%,且有4篇属于出版史专题的论文。总体来看,笔者在统计应用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论文的理论应用较为含糊,只说是相关理论而不提供具体名称。在上述8个研究主题中,出版经济与管理、阅读与出版传播相对来说在这方面比较规范、明确,这可能是由于经济学、心理学学科本身较为成熟,理论基础扎实。结合各研究主题的研究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出版专业的博士论文大都致力于构建某一理论体系,这再次说明出版学科尚未发展成熟,可供应用的现成理论很少。

四、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笔者对出版专业博士论文进行了以上文献计量分析,归纳了其在研究对象分布、研究方法使用、理论基础选择等方面的总体特征,也展示了十多年来中国出版专业博士生培养的阶段性成果。笔者在整理分析这些博士论文时,发现了一些典型的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出版专业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较为丰富,但分布并不均衡。本身该专业可供获取的博士论文数量就少,在选题上还存在重复。比如《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研究》(2010)和《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研究》(2011),《中国科技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07)、《我国出版集团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2013)、《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2014)等。撇开学术规范不谈,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固然可能是“走出去”、竞争力研究是热点,研究者们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但也可能是由于资料查新不及时或者检索范围受限。笔者建议各培养单位或指导老师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出版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动态数据库”,弥补CNKI等数据库更新慢、信息不完整的缺陷。

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有些论文对研究方法的描述过于简单、随意,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并未严格执行该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且对该研究方法在论文中如何操作语焉不详。“综台运用文艺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这样笼统的叙述屡见不鲜。还有些学者对某些研究方法的理解过于简单甚至有所偏差。如被采用最多的文献调查法,大部分论文中都缺乏对文献考察范围、资料来源、获取途径、分类方法、统计数据等的交代,只是想当然认为阅读一些文献便是文献调查法。这就使得其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3、从应用理论上来看,首先,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发展不足。出版学科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许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尚在讨论阶段。博士生应当具有批判性思维,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框架,补充或者挑战原有理论,从而对学科基础理论的发展做出博士应有的贡献。其次,有些论文对所声称采用理论的来源和本质含混不清,将一些概念、范式强行贴上“某某理论”标签,而对其内涵又不加以界定和阐释,如“出版文化理论”等。

本文只是对出版专业部分博士论文进行的总体考察,文中所开展的分析和发现的问题也仅仅是国内出版专业研究整体发展状况的缩影,未来还有待更多类似的文献计量研究,帮助发现问题、寻找前沿、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丹,李柴非,秦阳. 我国出版专业高等教育七十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9(2): 48-55.

[2] 阮捷. 英国出版博士教育及其比较研究[J]. 文教资料, 2017(Z2): 214-216, 230.

[3] 桑玉成,周光俊. 从政治学博士论文看我国政治学研究之取向[J]. 政治学研究, 2016(4): 2-13, 125.

[4] 王建平.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30年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6): 145-155.

[5] 穆雷,邹兵. 中国翻译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1992-2013)——对两岸四地近700篇博士论文的考察[J]. 中国翻译, 2014, 35(2): 14-20, 127.

[6] 张世兰. 我国出版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J]. 中国出版, 2010(11): 38-39.

[7] 肖东发,李武. 基于“大出版”视角培养出版人才——北京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案例分析[J]. 中国出版, 2009 (9): 5-9.

[8] 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R].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2.

[9] 马玉洁. 我国出版业人才培养与管理研究[D]. 开封: 河南大学, 2007.

[10] MCCURDY H E, CLEARY R E. “Why Can't We Resolve the Research Issue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44, No. 1, 1984.


作者:靳帆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