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42.胡志田——新时代出版人才创新培养探究

作者:胡志田   2019年10月22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胡志田 深圳市海天出版社 编辑

摘要:传统出版业的生产周期、产品形式、传播渠道和评价机制等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新时代催生的融合出版形式不仅可以继承传统出版业的优秀资源,还能和互联网思维、新兴媒体技术等深度融合,具备快速生产、广泛传播、精准营销等优势,已经成为出版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明确出版人才面临的新要求,积极探究人才的创新培养,为出版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人才支撑。

关键词:新时代;融合出版;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最近几年,政府先后颁布一系列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出版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打造新时代的出版人才培养战略格局。在新时代,出版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出版人才培养就成为决定出版业今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加强对出版人才创新培养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对出版人才的新要求

新时代为出版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提出新的挑战,使得出版人才培养面临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跨媒体的理念

新型传播技术高速发展,逐渐消融不同媒体间的壁垒,打开出版业的边界,媒介融合发展成为行业趋势。并且移动互联网是新时代传播信息、消费信息的主渠道,信息生产也要遵循移动互联网的规律,科学布局、匹配资源[1]。基于此,为改变出版社在传统工作中以单一纸质内容生产为中心的模式的限制,就必须先改变出版人才的思维和理念,培养他们的跨媒体意识和能力,使其可以按照不同媒体的特征,在不同介质上通过不同形式呈现信息内容,实现一体化生产和多渠道传播、多样化发布,促使需求不同的读者获得适配各类终端的产品,扩大出版产品的覆盖面。在跨媒体理念的影响下,出版企业的员工们从一开始就要参与生产,加深对内容产品的理解。

(二)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新时代融合出版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2]。出版属于创意产业,更是创新产业,新的媒体技术才开始给出版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跨界、不可确定性、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特点,所以融合出版是可行的,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呈现出来的,出版人才面对这一新生事物,不但要树立新理念,更要摒弃传统的出版流程与手段,确立和新时代的媒介传播相适应的内容出版方式,善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勇于创新,推动融合出版持续发展。

(三)担当产品经理

融合出版是内容经营主导和技术深度支持、盈利途径多元的新型出版业态,从内容的创意、优化、设计到新技术的配合再到跨媒体理念的运营等要求,需要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等协同合作。换言之,新时代的融合出版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团队任务,它不再是出版人员在传统编辑模式下高度分工、单兵作战,而要进行协同度高的团队运作,组织架构打破传统内容和技术间的壁垒。所以融合出版人才要担当产品经理这一角色,拥有产品思维、组织协调和市场运营等能力,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二、新时代出版人才创新培养的路径

不管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国内的出版业都进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这是出版人才展示才华的最好时机,出版企业应走新型出版发展道路。随着新旧媒体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强,媒介深度融合继续前进,出版业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尤其是优秀的管理人才、数字人才,出版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做出变革和创新,提高人才素质,使其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

(一)注重外部培训,优化内部培训

出版企业的外部培训是让员工外出参加一些培训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拓宽视野,习得先进的知识与经验,还能帮助企业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目标。所以出版企业要基于自身发展需求,为员工提供针对性强的外部培训机会和平台,选派优秀员工、专业人才外出进修,促使他们提高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内部培训指的是出版企业自行组织的培训活动,聘请优质老师或由经验丰富的骨干员工授课,促使内部出版人才不断改进、优化。

内部培训的针对性很强,出版企业可以结合员工的实际问题进行培训[3]。在内部培训中还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把员工的智慧视作知识资产,给予尊重和保护。例如给优秀的骨干员工颁发培训师证书,把讲课费用以奖金的方式发给他们,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内部培训的积极性。第二,传统内部培训通常使用课堂讲解方式,定期开讲座,长此以往难免导致员工失去兴趣,所以要尝试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QQ、微博、微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培训,满足不同层次出版人才的需求。第三,出版企业人才资源不多,可以和同行建立出版人才创新培养的战略合作机制,共享人才资源,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第四,针对新上岗的员工进行帮扶合作,让老员工带一带新员工,一对一帮扶,快速提高新员工的能力,并促使新老员工共同进步,成为适应出版业发展的人才。

(二)用好出版人才,提高人才素质

出版企业在新时代对出版人才的标准及使用变得更高。第一,专业性强,即便是毕业于出版专业的高材生,在进入出版企业以后也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上岗资格才能正式开展工作。第二,附加条件较多,要求出版人才拥有高度责任感、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优良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等等,并且不同的出版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所以对出版人才提出不一样的职业要求。例如财经类出版企业需要员工懂财经,文学类出版企业需要员工懂文学,音乐类出版企业需要员工了解音乐,化工类出版企业需要员工懂化工,网络编辑则要懂得新兴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然而尽管专业性强、附加条件多,但从出版业的整体情况看,出版人才的薪资水平并不高。从业标准较高,对应的却是一般的薪资,出版企业自然很难有效吸引并留住拔尖的出版人才。

那么出版企业在新时代应想办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待遇与薪酬方面的激励,更要竭力思考通过可行措施让出版人才有更多空间和平台发挥才能,特别是青年出版人才,企业要放手让他们挑起重担,使其获得培训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不断提高能力与素质。这意味着出版企业在新时代要通过人才创新培养把员工留住,通过胆大合理地使用人才,让他们得到磨砺与提升,甘愿留在企业,达到提高出版人才培养层次的目的。

(三)重视培养新时代出版管理人才

前面提到新时代的出版人才要成为复合型人才,要具有管理才能,所以出版企业在选择人才创新培养路径时应重视培养出版管理人才,体现文化的系统性、经验的实践性。因为出版企业具有特殊性,出版管理人才应甄别并传承先进的文化,承担起历史使命。例如重视培养管理人才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借助融合出版的发展机遇,使其尽快从“小出版”向“大出版”跨越。要以新时代的宏大文化主题及重大文化发展事件为横坐标,以人类历史发展的时间轴为纵坐标,结合出版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出版管理人才的专业背景,建立个人文化选择坐标系,培育管理人才选择、担当及完成出版管理的文化使命的能力,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

经验的实践性则源于彼得·德鲁克,他开创了管理学经验学派,他认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涵盖三种责任,分别是企业、社会、个人。例如出版企业对出版管理人才的培养应瞄准今天的出版任务,和未来战略任务匹配。为实现该目标,就要让出版人才接触大量管理事件、管理案例,使其从经验中学习出版管理的实践技能,积累更多经验。站在管理共同特点的角度,融合出版业的管理人才必须重视从实践活动中提炼出版企业的发展规律,掌握融合出版的发展,培养与之适应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能[4]。

(四)深化新时代数字人才培养改革

新时代的数字出版原理的本质与传统出版是一致的,区别就是出版形式。《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提出数字出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已经是发展出版产业的主要增长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数字出版业的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据约30%的比例,对全行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增长速度和增长贡献率在各类新闻出版产业中位居第一。这足以说明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它帮助读者节省大量成本,在不久的将来会大范围替代纸质出版,成为大众最主要的阅读通路[5]。因而数字出版改革是现阶段出版企业实现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应基于数字平台建设将更多优质图书转化为数字图书,让阅读更快捷、更方便,这是出版人才的工作目标。

新时代传播手段的改变让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变化,出版企业培养数字出版人才已经刻不容缓,应积极改变思路,在出版人才培养上进行创新,促进传统人才培养与数字人才培养的衔接,用好考评机制,提高出版人才的媒体融合意识和创新力。不过这需要长时间的适应与调整,经受时间的考验。特别是在团队作业方面,出版企业应在团队建设中体现内容和技术的分工,从小项目着手,例如申请国家项目,锻炼出版人才的团队配合度与抗压性、创造性,通过项目带动团队,形成全新的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任何一个出版企业都要将数字出版视为融合出版的方向之一,一点点积累,在更大的平台把传统出版的优秀图书资源展示给读者。数字出版的营销及成果也很难在短期内有收益,大多数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项目都进入盈利状态,前景广阔,并且上升速度很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企业一定要在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多的人、财、物等资源,制定适应融合出版发展的人才培养与考评机制,增强人才培养信心,促进创新与深度融合。

三、结语

在新时代,消费者掌握更多主动权,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更高,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作为出版企业务必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有序转型。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出版企业就必须顺应新时代的融合出版发展趋势,注重人才创新培养,通过结合内外部培训、用好出版人才、培养出版管理人才、深化数字人才培养改革等路径全面提升出版人才的能力与素质,使其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出版业实现真正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中英.关于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探索[J].才智,2018(14):1.

[2]张洋.着力培养适应新兴出版业态的编辑队伍[J].现代出版,2017(03):70-72.

[3]朱晓雨.新时期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8(06):58-59.

[4]林茂.“互联网+”时代的出版模式与人才培养关系微探[J].出版与印刷,2017(04):16-19.

[5]史志伟,苏磊,韩婧等.从传统到融合:拓展出版人才培养机制[J].科技与出版,2016(03):3.


作者:胡志田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