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好编辑还应是“包容而开放”的服务者

作者:李希   2019年02月01日   来源: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蒲公英童书馆的李希在参加完百道学习“卢俊老师的带班课:从零到一,文案必修”后,认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呈现出一份精彩的毕业设计。


李希

卢俊点评

蒲公英的李希老师重新定义了编辑的杂家,杂不是知识的杂,而是视角的杂,多视角,其实背后是多元思维模型。也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箱的丰富性,而不是有一些记忆的各种知识,所以这个观点很重要。第二,强调用户1玩遍都不够。我们倘若不能把用户放在心上,做书的情怀也只是借口,让狗吃了。用户价值的实现,是做产品的灵魂。我们需要多向蒲公英学习,坚定,沉静的气质。不为简单的热潮所动,回到书和人的本质做事。

毕业设计

短短两周的跟班学习,收获颇多。谈谈本次课程带给我的两个最大的体会。

第一, 编辑应该具有包容、开放的思维

作为一个编辑,这是本次课程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无论是卢俊老师在课程中展现出来的他自己的思维方式,还是他分享给我们的书名设计、文案撰写的原则、方法,都体现出包容、开放的思维对一个编辑来说有多重要。

这是一个出版业的文案设计课,但卢俊老师引用的案例不仅涉及到出版业,也包括互联网行业、通信行业、电影行业、医药行业等,课程的理论基础更是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密切相关。

印象最深的是药品说明书的例子,清晰而简明地告诉我们,文案撰写应以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产品为导向,要遵循陌生人原则。

以前常听人说编辑是杂家,那时对“杂”的理解是,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编辑会接触到不同门类的稿件,出于专业性的要求,久而久之,自然会各种门类的知识都掌握一点。

现在看来,“杂”的含义可以更广一些。不仅是出于对图书内容负责的态度,要成为“杂家”,更应把眼光放开一点,远一点,不局限于本行业,也从其他行业中,思考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共性,找到编辑工作的新启发、新思路。

第二,用户,用户,用户!

在现今时代,其他行业的很多新兴观念,早已传到出版行业,“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等也是如此。但第一次如此密集、全面地接受“用户”这个观念的“洗脑”,是在本次课程才开始的。

本次课程的每一讲,都提到了用户:用户需求,用户动机,用户界定,用户需求的引导……每一次课程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告诉我们,你要了解你的用户,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寻找并扩大用户和产品之间的通道。

这让我想起海底捞,把用户观念践行到极致,就是极致的服务,这带来的口碑和经济效益是极为可观的。

从用户这个角度来看待编辑这份工作,其实和海底捞的服务员一样,也是服务者:不仅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为作者服务,也要为图书的用户——读者服务。只不过,对编辑来说,用户服务藏于无形中,可以体现在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

作为编辑,如果本着用户服务的态度,自然会想办法去了解读者,探寻读者的需求,自然会从读者的角度来更理性、谨慎地去审视自己编辑的作品,自然会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来设计图书的书名和文案。因为归根结底,所有这些都与读者体验息息相关。真有点像卢俊老师在分享时提到过的一本书——《卖什么都是卖体验》,卖图书也不例外。

以上就是我参与本次课程后感触最深的两点。本以为参加的只是一个文案设计课,却意外地发现,这个课程的内涵如此丰富,帮自己跳出了以往的思维方式,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了编辑这个职业。在此,特别谢谢卢俊老师,谢谢贴心的班主任马莉老师,谢谢百道学习提供的这个平台。

如果你对卢俊老师的带班课感兴趣,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应学员们的号召,卢俊老师新一期营销跟班课——学得会的卢俊畅销书营销三能效,正在招募中,具体信息在文末,期待你的加入!

(本文编辑:陈楠)

作者:李希

来源: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