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麦克尤恩VS.格非:大众媒体时代的虚构叙事

作者:海蓝   2018年11月1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10月27日,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始他造访北京的第二场公开活动。活动中,伊恩·麦克尤恩与作家格非就活动主题 “大众媒体时代的虚构叙事”开展对谈。


从左到右:黄昱宁,伊恩·麦克尤恩,格非,李洱

10月27日,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始他造访北京的第二场公开活动。该活动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承办。活动中,伊恩·麦克尤恩与作家格非就活动主题 “大众媒体时代的虚构叙事”开展对谈。

在主持人李洱看来,伊恩·麦克尤恩和格非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两人既是作家又是学者,两人的阅读背景也有某种相似之处,对于卡夫卡、纳博科夫等经典作家也有各自的独到见解;同时,二人的写作关注点也曾涉及到大众传媒这一话题中。因此,便有了这一次高质量的、英语世界和汉语世界的对话。

对谈从狄更斯的《双城记》开始展开,麦克尤恩和格非分别谈论了不同时代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写作的影响。在此期间,格非提到了他与麦克尤恩作品的初次接触,当提及其中最为熟悉的作品《赎罪》时,格非表达了对麦克尤恩在其中的叙事手法和故事架构的欣赏,并就麦克尤恩26日在人民大学的演讲发表了自己的解读和看法。格非说:“我们今天遇到的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是,在大众传媒时代,大家都想说话,每个人的意见都是相对的,可能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也很赞同麦克尤恩所说的,小说在今天的大众传媒时代具有某种特殊性,是其他的文体,包括电影,很难取代的。”活动中,两位作家表达了在对未来小说发展的乐观。


麦克尤恩就《赎罪》也发表了他对小说的看法。他认为,在创作过程中,回望历史是一种非常长期而且非常艰苦的自我的寻找,而只有通过这种寻找才能使我们跟过去达成一种和解。

对谈接着进入到了互联网媒介的议题中,就主持人李洱抛出的在互联网时代小说的哪部分功能应该得到加强的问题,麦克尤恩发表了他对“小说家何去何从”这一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中,小说家会在这种巨大的信息或不实信息的风暴当中找到一个静止的中心,这些严肃小说家将在这个中心当中继续探究人心,继续研究所有的这些真相以及谎言。因此小说行将灭亡的预言实际上还是一个未知数。

就此,格非也借海明威的一句话给广大作家们提了一个醒:永远不要关心你想什么,要关注你笔下的人物在想什么。要尊重自己作品里的人物。除此之外,格非还坦言,过去作家是会借由不断创作来探索一些话题的方向,这种习惯得以让一个有自我要求的作家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现象时,不容易像普通人一样轻易被带走,作家的创作过程本身就带着一定的自我保护。所以他也同意互联网时代,至少在目前并不会破坏小说的形式,原因在于那些始终保持自我思考的创作者们。

对谈的最后,麦克尤恩还稍微透露了一些有关他最近刚刚完成的一部新长篇小说的细节,这部作品涉及了一些科幻元素,但麦克尤恩坦言不能因为这本小说有一些科幻元素就认为它是正统的科幻小说,因为首先他发生在过去,没有沉溺于对技术和未来的幻想,其次,他更倾向于这依然是一本主题探讨道德的纯文学小说,只是探讨的对象是人工智能。

在对谈结束后,麦克尤恩还与到场嘉宾进行了互动,并解答了他关于科幻小说以及第三世界的一些见解。正如麦克尤恩本人所说,也许在一百年以后,未来伟大的小说将由电脑写成,小说家不得不再另谋职业,但许多人的生命无法等到那一天,在此之前,作家还是该做好自己的事情。

(本文编辑:水英)

作者:海蓝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