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李明非:出版转型不可松懈做精品

作者:李明非   2018年09月27日   来源:百道网李景端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纸质图书有它特有的魅力,只要是好书、精品书,就不愁没有市场。那种认为互联网时代纸质图书没有前途的想法,实质上是追逐盈利、懈怠去做精品书的一种借口,不仅有悖出版人的职责,也脱离书业的现实。在李明非看来,尽管受到阅读数字化、碎片化的影响,在当前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纸质图书依然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出版人应不懈地为出精品书下大力。

近几年,许多出版社面对市场的压力,都在谋求经营转型,这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只是在转型过程中,有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这就是,有些出版社的主营方向,专注于多元发展经营,把资金和人力过多地投在非图书领域、产出见效快的项目上。相比之下,对做精做强现有的纸质图书,反而松懈忽视了。

面对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电商网购势头的增强,以及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纸质图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有些出版人觉得,做畅销书太难,做一般书不赚钱,做纸质图书出不了业绩。加上近几年纸质报刊经营每况愈下,或停刊,或建立平台发布APP。有的发行量曾达几百万册的杂志,也遭遇经济萎缩。纸质报刊出现的这些窘境,难免波及一些出版人,增添了他们对纸媒图书前景的担忧,以至削弱了他们坚持去做精品图书的信心。

这些虽然只是局部现象,或者只是一种苗头,但它反映出,在一些出版人心中,对纸质图书的前途,确实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预期。随着阅读电子化的普及,网上阅读、线上听书、移动速览等传播手段的拓展,纸质图书当然会受到影响。纸质图书依靠什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它的兴旺还能维持多长时间?

这些问题至今见仁见智,难有定论。但不论是纸质图书还是数字读物,都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做出版,不能只把能否赚钱放在首位。纸质图书有它特有的魅力,只要是好书、精品书,就不愁没有市场。那种认为互联网时代纸质图书没有前途的想法,实质上是追逐盈利、懈怠去做精品书的一种借口,不仅有悖出版人的职责,也脱离书业的现实。笔者认为,尽管受到阅读数字化、碎片化的影响,在当前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纸质图书依然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出版人应不懈地为出精品书下大力。这个判断,仅列举近一两年下列事实,就足可明证。

其一,据《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在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书四项销售数量中,后三项均下降7%左右,唯有图书上升2.29%。全国人均购书5.24册,比上年增长3.15%,创14年来人均购书量的新高。

其二,买书人多了,实体书店网点随之也明显增加。2017年新华书店网点达到9633处,增长7.08%;社办网点437处,增长4.05%;民营书店仅2018年上半年就新开近百家。有些网购电商,在加大促销力度、提升物流服务的同时,也加入开店行列,开展线上线下同销。许多实体书店还扩大经营项目,优化购书环境,美化阅读氛围,大大激发了购书人的买书欲望。

其三,中小学教材和大部分教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会使用纸质图书,特别是小学低幼课本。

其四,图书馆入馆人数普遍剧增,高校图书馆图书出借率更明显上升。另据报道,山东省临沂市这样不大的市图书馆,高峰时入馆人数竟多达5000人。现在每年馆藏图书交易会,已成为全国图书交易的重要场所。这一切,都显示人们对纸质图书关注的热情不减。

其五,书展的兴旺也展现人们阅读热情的高涨。仅看今年夏季短短两三个月,就有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江苏书展、南国书香节、上海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多场书业盛会,而且人气空前兴旺。不仅内地书展观众踊跃,就连同期举行的香港书展,也备受读者欢迎。在只有700多万人口的香港,3天中竟有148万人次参观书展。

其六,纸质经典图书的优越性,远非线上阅读可以替代。因为经典作品,或是历史的浓缩,或是学术精华,或是名家传世佳作。读经典,不仅是了解其文字符号,更在于领悟其内涵及意境,阅读之时或之后,往往还会促人思考、反思和联想。在这一点上,纸质图书显然占据独有的优势。

其七,还有些特殊的书,诸如古籍善本、艺术孤本、著名注释本、名家签名本、珍贵装帧本等等,只有阅读纸质图书,才有在灵感上与作者或名家“相遇”“交流”的感受。这与在线上或移动手机上看其视频,是完全不同的感爱。所以,这类纸质图书,将会永久传世,不会也不允许被替代。

上述种种,仅列举纸质图书存在的持久性,其必要性也许还不止这几项。这已足够提请出版人,要适应形势,认真转型,注重经济效益,但切勿松懈了坚持精心做好书、出精品的责任心。转型不能仅以多盈利为目的,多出好书、传承文化,才是出版人应该坚持追求的目标。

(感谢李景端先生推荐本文)

作者:李明非

来源:百道网李景端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