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胡宝亮:这17个“坑”,你是编辑避得开吗?

作者:胡宝亮   2018年09月27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编辑要有充分的职业自豪感,以及为书稿把好质量关的使命感、责任感,认真处理书稿,才能尽可能地减少书中的历史类知识性差错,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一部文史书稿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有哪些?岳麓书社的资深编辑胡宝亮总结出了以下17个“坑”。

西西弗·长沙IFS店

一部文史书稿,可能会隐藏很多错误。编辑在加工书稿的过程中,如果只看出一般的字词句错误,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下面将介绍书稿中可能遇到的17个“坑”,以及编辑怎么样看出并避开这些“坑”。

人名

在各种差错中,人名错误是最常见的。就是误用了同音字或形近字,如将郭茂倩误写为郭茂清、耿焞误写为耿淳、孙士毅误写为孙世毅,因此要特别仔细观察。

下面列举一些易错人名,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一书中写道,“梁代后期,邵陵的王伦被湘东的王绎追逼,逃往武昌时,其长吏韦质等迎接王伦在巴口扎营”。

注:这句话中有多处错误,反映了作者阅读史料能力之有限。应是邵陵王萧纶被湘东王萧绎追逼,萧纶的长史韦质迎接了他。

一书中写道 “广西有周祖光、常云松、姚纯、廖磊、邓龙光、刘绍先各师(追击红军)”。

注:六个人名中前两个均错,错了三个字,周祖晃、韦云淞。后来该书再版,但遗憾的是韦云淞的“淞”字还是写成了“松”。

多种图书中有“唐玄宗对宰相李希烈不满”“从前宰相李希烈唯李林甫之命是从”“肃宗欲严惩受安禄山、史思明任用的前宰相李希烈等数百人”“曾在安禄山叛军中任宰相的李希烈也从淮西(治今河南汝南)加入叛军队伍”等表述。

注:以上表述均误,他们将陈希烈与李希烈混为一谈,前三个表述中的李希烈均应为陈希烈,而最后一个表述则应删去“曾在安禄山叛军中任宰相的”这个定语。

多种图书分别将红八军团军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写为周子昆。

注:这显然是张冠李戴,担任过这两个职务的是周昆(湖南平江人),而非周子昆(广西桂林人)。

地名

地名错误,主要是误用同音字与形近字,或将府、州、郡、县等名称及它们的隶属关系搞混,这里切忌张冠李戴。比如把直隶“清丰”误写为“清风”,“江西永新”误写为“湖南永新”,宋代出现了淮南道,等等。

下面列举一些易错历史地名,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某书稿有“郴州、宜章两县”“桂阳、郴州两县” “会理、西昌、盐源、冕宁等县”的表述。

注:这种属于概括错误。在清代,郴州是直隶州,会理是散州,不是县。

多种图书中在叙述乾隆年间一大文字狱——彭家屏案时,不约而同地写了“豫西夏邑、商邱、虞城、永城”“作为豫西夏邑人的彭家屏”“与苏北毗邻的豫西各县”等语。

注:只要查下地图就会发现,这些地方都在豫东。

有古今地名对照的,很多现代地名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造成了知识性的错误,略举一些现代地名错误的例子,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小测试

1.九月八日,在汉土县,清朝总河杨方兴告诉使团:“谋国要看大势,我国兵强,如要和好,须多运漕粮来,我们好说话,只是尔南官要我摄政王早收一统之业耳!”

注:根据总河职务及字形判断,汉土是汶上之误。

2.地图差错

注:该地图绘制者将河南的归德府的位置标注为彰德府,使蔡禄准备起兵的地点从黄河以北挪到了黄河以南。

另外,对外国国名也要十分注意,要清楚地了解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苏联与苏俄、捷克斯洛伐克与捷克,简称中要搞清楚阿联与阿联酋的区别;等等。

书名、文章名

书名、文章名也颇易出错,举一些例子,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日期

编辑对作者所写的日期也不可轻信,要逐一核实。同一件事,作者所写的发生日期前后可能不一致。编辑还要注意,不要把公历和农历时间搞混。要注意年号后的公元纪年,注意两者的一致性,这个多看看《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附录部分即可。

小测试

1.道光五年十一月,宝坻县的宋氏同子霍云生、媳陈氏经人说合,到大尚庄的曹某家做佣工,日期自道光五年七月初四日起至十二月二十日止,期满后雇主支付东钱三十吊。

注:十一月错了,时间错乱。

2.康熙十八年二月十八日,勒尔锦带兵进驻常德府。三月二十一日,副都统莽奕禄等率兵占领桃源县,吴周知县张文明等献城归顺。

注:常德、桃源相距甚近,且无要隘,在吴军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桃源不可能支撑一个多月。三月二十一日应为二月二十一日。

官职

编辑一定要留神作者所写的官职是不是人物所处的朝代,这个很容易出错。比如如汉代是没有兵部尚书的,唐代是没有知县的,清代是没有巡阅使的。

还有,官职名是否精确也很紧要,有的多字,有的少字,有的换字,比如将唐代后期到宋代的都虞候误写为都虞侯;清代的步军统领,误写为步兵统领。作者还经常将任官者的任官时间搞错,以致出现时空错位,这个编辑也要留神。

举一些例子,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小测试

5军都督府、5城兵马司

注:正确写法为五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编辑不要乱改历史名词。

图像错误

有相当多的图书插图甚至封面图像出现过错误。就笔者所见,有将荀子当成孟子的,有将曾国藩当成李鸿章的,有将梁启超当成康有为的,有将马歇尔当成史迪威的,有将傅雷与梁漱溟搞颠倒的,有将北洋水师的经远舰当成致远舰的。

蒙哥马利的照片实际上是隆美尔

史实错误

一书中写道,“金声桓、王体中对清廷十分不满。顺治五年正月,金声桓、王体中擒杀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湖东道成大业”。

注:误,王体中早已被金声桓杀害,此处应是王得仁。

又,“在清军强大军事攻击之下,长沙失守,吴三桂从岳麓山溃退衡州”。

注:误,吴三桂转进衡州,但长沙仍在吴军手中。而且,下文又写了清军攻占长沙。

多种图书中都说康熙帝提倡推广种牛痘来预防天花。

注:这显然违背史实,牛痘术是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的。

一书中写道,曾静遣徒张熙至四川向岳钟琪投书。

注:误,岳钟琪为川陕总督,驻西安,张熙去的是陕西西安。

一书中写道, “康熙十三年正月,上命信郡王为大将军”是指多尼于康熙十三年拜大将军讨王辅臣之事。

注:这里人与事全搞错了——信郡王为鄂扎,讨伐对象不是王辅臣,而是察哈尔蒙古的布尔尼。

一书中写道“定远铁甲舰在威海卫被日雷艇炸沉”。

注:误,日鱼雷艇只是击伤了定远,为避免资敌,丁汝昌、刘步蟾下令将其炸毁。

一书中写道,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舟山岛。

注:事实上舟山岛的解放时间为1950年5月。像此类时间错误者甚多,无外乎是年份、月份、日期错误,编辑应当仔细查证时间,年月日都不要轻易忽略。

一文中写道,1926年11月,由于武汉的汪精卫与南昌的蒋介石发生矛盾,为了调解矛盾,鲍罗廷邀请了蒋介石和汪精卫一齐上庐山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谈。

注:误,当时汪精卫不在国内,不知鲍罗廷如何请得动他。

一文中写道,罗马帝国派庞培率军征讨海盗。

注:误,庞培生活的时代,古罗马政体尚为共和制,应称罗马共和国。

一文中写道,著名军事家伏龙芝元帅也说过:“要成为优秀的战略家,不管是在纯政治还是军事中,都要求有许多专门的、特殊的才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直觉。”

注:误,伏龙芝虽然是苏俄、苏联军事统帅,但无元帅军衔。1935年,苏联才实行军衔制,授予伏罗希洛夫等五人元帅军衔。

一书中写道,戴安澜于1929年参加北伐、彭德怀任八路军司令员、长沙济阳门。

注:1926年、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浏阳门。

书中有一句话,三个分句都不妥当:“左宗棠收复准噶尔,冯子材打镇南关,刘铭传收复台湾”

注:左宗棠收复新疆,冯子材镇守镇南关,刘铭传保卫台湾。

多种书中都写道,世界上最后一名天花患者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摄影师帕克女士。

注:其实这是错误的,可能是阅读文献有限造成的错误。事实上,帕克女士患病后传染了她的母亲,她母亲才是世界上最后一名天花患者。(书稿中提到最什么的时候,请仔细考证一下)

一书稿中写道,“康熙四十二年,刘氏集合浚县各里百余名女善人到寺进香,捐资修建大伾山太平兴国寺”。

注:但大伾山太平兴国寺至少在北宋时期就已存在。

小测试

周矩(895—976),字必至,号云峰,原籍金陵,泰和南岗周氏始祖,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进士,官至西台监察御史,中国古代水利名家。周矩生活在我国历史上社会非常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改朝换代频繁,安居乐业艰难,尤其作为大都市的金陵(南京),更是动荡不安。为避唐末之乱,于天成末年(930)周矩携全家老少,跟随在吉州任刺史的女婿杨大中从南京迁徙到泰和县。

注:930年,周矩35岁,怎能有当州刺史的女婿? 作者与编辑并未考虑这个问题。

在史实方面,编辑需要有十足的考证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确认在文中提到的那个时间与地点,主人公是否在场。

繁体字、异体字

现代简体版图书中,除了少数人名地名可用繁体字与异体字外,其他均应为简体字。但很多人对这两种字并不完全清楚,以致错误比比皆是。举一些常见的易错字,应当使用简体字,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1.繁体字

藉(借,当然,“藉”有其他的读音与意义。)

樁(桩)、釁(衅)、謄(誊)、齋(斋)

匯(汇)、網(网)、聨(联)、傭(佣)

2.异体字

引文

引文作为学术论据,在文史专著中地位十分重要。但就笔者目前来看,从无作者能够把引文全部写对。举一些例子,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1.错字、漏字、添字

女子7(七)岁,不许出外,务令纺织缝绣。(引用古籍不要出现阿拉伯数字)

夙嫌(娴)礼教。(注意音同字,一字之差意思正好相反)

<嘉庆十七年>杨欢子因伊甥赵海位拟军, 经官佥差解配。杨欢子虑伊甥到配受苦,起意纠同吴明山(、王四)等八人在途打夺。(注意添字、漏字)

一日酒宴(筵)戏剧之费,共需二三百金之谱。 (注意音同义近字)

 不过(肆)应之无方。两非有意寻仇,律可原请(情)减宥。滋(兹)由郝燕山请将郝鹤山开释,即着当堂领回。 (注意漏字、音近字)

重以时势交迫,津梁多故,横征私敛,吹毛索瘢,隐倚神从(丛),动成疮瘠(痏)。(注意音同字、形近字)

相敬如宾,相成如有(友),媟狎谑戏,夫妇之丑。(注意音同字)

江南苏州府,元和、常州(长洲)、吴县正堂程、王、马为给示禁约事。(注意输入法)

若阋墙有变,定伤庭帷(帏)之心。(注意音同义同字)

小的骂她懒,剔(踢)了她两脚。(注意音近形近字)

婚嫁大事,自应明媒正聘,写立婚书礼帖,即穷户小民(小户穷民)也不应草率从事。(注意词的顺序)

或与翁姑诟粋(谇),或与本夫打骂,即归奔(奔归)母家诉告(告诉)。(注意形近字、词的顺序)

儿乃大嚎啕(号咷),走过告阿伯。(注意同音同义词)

愈贫愈赌,愈赌愈贫,始则鼠窃狗偷,继则纠伙行窃(劫)。(注意音近字)

金华号(称)小邹鲁,处浙东偏,地瘠人稠,远服贾者,居三之一。(注意义近字)

2.使用了繁体字、异体字

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鑿(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钁(䦆)拾取者。(注意繁体字)

叱骂习以为恒事,近复加以鞭箠(棰)。(注意异体字)

3.识别错误

作者引用影印刻本古籍时,如自身古文水平低,或不认真,很容易认错。如:

弟嚣(嚚)悍好博,居积俱为所耗,并居室荡尽,明仍怡然也

及长,修身表俗,务厚人道,常沦(瀹)肱剂父病。

堂弟立松口难(虽)承应,不料伊阳奉阴违,暗地领洋人踏勘栽椿(桩)。

兄殁,嫂卧病床第(笫)者十年。

稍有斯须斯(欺)慢违忤。  

宛然十七八岁之丽人,虽病裹(里)形容,未觉十分充满。而西子捧心而颦,乃若更形妩媚。

炼西门子(士)铜(钢)厂

4.引用之书本身就错了

由于很多图书的差错率(整理成排印本的史料汇编尤多)并不能达到标准,作者引用这种书中的引文,如再不认真辨析,会直接抄错。如:

孝姑女章(嫜),敬夫子、和妯娌大节当尽。

古者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拖(柂)架。

孔子之抑阙党童子,孟子之语曹父(交),皆所以明有长也。

不知其初本一令(人之)身也。

今于宗祠内仿乡约议(仪)节,每朔日族长督率子弟齐赴听讲。

上司设立保甲,只为此(地)方,而百姓却乃欺瞒官府,虚应故事,以致防盗无术,束手待冠(寇)。小则穷(窃),大则强,乃至告官,得不偿失,即能获盗,牵累无时,抛弃本业,是百姓之自为计疏也。

所自慰者,滕(膝)前一块肉耳。

衾绸(裯)在抱,怨实命之不犹。

漫闻之赞(谮),无间晨昏。

5.作者随意改写引文

张有纪顺取木棍(戒枋)(向)殴致陈氏耳根,陈氏用头向(顶)撞,张有纪又(用戒枋)殴伤陈氏顶心。

注:把木戒枋改成木棍,漏一“向”字;将“向撞”改为“顶撞”;又漏了“用戒枋”三字。

6.当引文为繁体古籍时,下列字易混

另外,与引文密切相关的是注释与文后参考文献的准确性。注意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代、页数、论文名、期刊名的准确性,这一点大多数作者不易做到,编辑尤应小心查实。

乱用词语及生造词语

如“郎舅”,意为“男子和他妻子的弟兄的合称”,有作者就理解为“妻舅”。于是他写下了如下语句:

钱大昕《恒言录》述:“谚云:至亲莫如郎舅”,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姊妹夫与郎舅的亲属关系也确实是比较亲密的。

注:这个错在某些著作中反复出现,有的书再版仍然发现不了这个错误,很可能该书的编辑从来未意识到这是个错误用法。

又如,有作者这样误用:小农家庭的生活,免不了缺东少西的相互拆借。

注:拆借的意思是“借贷(指短期、按日计息的)”。

再如,有作者这样误用:所谓“义让”是指在讨要未果情况下,贷方念及情谊或者实在是不胜屡次追讨之扰,甘愿少收部分钱文,与借方完结债务的行为。

注:借方与贷方是会计学名词,借方:簿记账户的左方,记载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和收入的减少。贷方:簿记账户的右方,记载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

又,做说劝和是亲戚间发生矛盾时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注:“做说劝和”是生造词。

深层次错误

作者所写的一些事例,初看无任何问题,但查证原始史料后才发现并不是那回事。有些论述所用材料与要论述的问题或做出的结论脱节严重。举一些例子:

乾隆二十五年苏州“偷窃母姨衣服之后故杀事主”。

注:原文有“苏抚咨”字样,作者直接把此事当成了发生在苏州的案件。

聊城沙镇丁贞女,幼孤,无兄弟,依母以居,及笄后,母亲为她议婚,贞女曰:“母老矣,又鲜兄弟,不愿适人,愿终身养母”,母亲死后,丁贞女方出嫁。

注:书稿作者引此例论证清代的养老问题,但笔者查证《池北偶谈》,根据丁贞女晚年所嫁之人(黄图安)的生活年代,可确定其赡养母亲的事迹发生在明末。不能用作清代事例。

浙江海盐县,周林氏的“丈夫周泳来、儿子周关关在苏州生理”,租与周世明佃种地亩之事,便全由周林氏做主。

注:经查原文,原文未交代 “全由周林氏做主”之意。

在甲午战争的非常时期,具领人数明显增多。其中光绪二十一年的五月、七月、九月、十月,先后有3人被人领养为养媳,27人为义女。

注:甲午战争于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就结束了,所举事例与结论脱节。

一书稿有“晚清同治年间编撰的《大清律例会通新纂》”的表述。

注:经查,《大清律例会通新纂》成书约在道光、咸丰间,同治年间刊刻。

一书稿有“华籍俄商纪凤台”的表述。

注:经查,纪凤台是华人,入俄国籍,这里只能表述为“华裔俄商纪凤台”。

一书稿叙述了一个留守妇女的事例。

注:经查,当事人的丈夫只是离家一天,当天即回,不属于留守妇女。

一书稿写道,某人因贫困屡次向弟媳借钱、借米,以此作为论据论证“一些贷款人是族亲”。

注:原文中明确写道其弟媳均未借给,该事例根本不成立。

一书稿论述金韵梅在广仁堂女医学堂任职。

注:经查,金韵梅是在北洋女医学堂任职。

还有一些小人物的人名问题,如果不核查引文根本就不知道错在哪里,比如有作者在文中写了一个叫“李重因”的,但查原文后发现是作者误读了标题——“汝州宝丰民李重因拖欠工钱被雇工陈玉殴毙案”。

又如有作者写了个人叫“曾老二”的,查原文后发现那人叫“曹老二”,作者将“曹”误认为“曾”。还有个作者写了个人叫“李万青”,查原文后发现那人叫“李万清”。

行文风格与表述方式问题

一些作者不愿意自己组织语言,在叙述事件时,直接用文言文叙述,间或夹杂一些现代语言,这种行文是不行的,要么用精确的文言文并加引号,要么改为现代汉语叙述。还有些作者留过学,习惯用所谓的“日式汉语”“英式汉语”来行文,出现了很多奇怪的句式。编辑要识破,违反语法的地方要予以纠正。

如汪桂芬与肃亲王的弟弟善二爷的交往,善二爷以富闻于当时,桂芬虽然贫困,却对善二无所求。汪桂芬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往访善二,善二经常脱下自己的衣服就要送给桂芬。

注:学术著作中这种表述宜用正式名字,善二爷名善豫,肃亲王善耆之弟。

结构性问题

一书稿某章写亲戚关系,却大量叙述夫妻关系的内容。一书稿在某章节叙述完一些妇女的社会性生产劳动事例后,却以“妇女的家务劳动,是为家庭,为丈夫服务,不是社会性生产劳动”的结论来收尾。

编辑必须对各章、各节、各小节的标题与所写内容认真审查。有些作者所写之内容很可能脱离了标题规定的范围,比如在阐述清代家庭关系的时候大量列举明代事例(有些事例单就表述看不出是何朝代,须查原文);阐述清代平民妇女却大量叙述知识女性的闺阁生活与社交活动;等等。编辑不能任由作者写什么就照单全收,不能让其内容偏离、违背书的主旨。

因果关系问题

一书稿写道,东北地区的金矿虽然蕴藏丰富,但由于地处边疆地区,开采易招致边衅,故清政府直到光绪朝才开发东北金矿。

注:这里不开金矿的原因是不对的,清王朝不在东北开矿不是因为开采易招致边衅,而是那里是清王朝“龙兴之地”,怕采矿“有碍风水”。

表格问题

由于表格所能承载的文字较少,有些作者在表格中所写的语句语法混乱,不知所云,比如“主伤佃死” “佃伤主死”之类,有严重的歧义。 

各表格内容体例不统一,也是编辑要予以删改的地方。这个很费脑力。

抄袭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罕见。有些作者每段抄袭一句或几句话,再将抄袭内容的史料注上原文献,以致编辑很难查出。编辑发现后应退稿,如比重不高应令作者重写,或改为直接引用。

福建办理军工应需料物,不许派令业户保领价代买。

注:抄自《中国商业通史》第4卷,还漏抄了一个字。

乾隆帝还大力整顿税关,裁革吏员,核定税关经费,并在江西省九江、赣江二关采取发放三联单的方法,即商人将应纳银自行投柜,收银后发三联单,一联给商人,一联交巡抚衙门,一联存税署,以“免需索侵隐之弊”。

注:除开头6字外,均抄自张海英《明中叶以后“士商渗透”的制度环境——以政府的政策变化为视角》,然后还注了个“《大清会典事例》卷二三七,关税”。

政治问题

比如,中央研究院不加引号、前面不加台北;涉及台湾的一些大学、研究机构仍写“国立”。更严重的是,现在有些论著中夹带私货,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这些绝对不能保留。

比如:“在古代,无论是皇帝,还是贵族官绅地主、庶民地主,都无地主阶级的阶级意识,佃农等农民也无农民阶级的阶级意识。事理很简单,哪一朝镇压农民起义的军队,其组成人员大部分都不是地主,而是农民。清代摊丁入亩实行后,向国家交农业税的,都是地主、自耕农,而没有佃户农民,反对地方官府勒折加征赋税发起的暴动,也主要是地主、自耕农,皇帝下令王朝官兵镇压他们的暴动,还能说是皇帝、王朝官僚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阶级意识吗?”这种认识是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应予删除。

除了上述十七个问题,还有数字用法不统一、计量单位混乱等问题。

总之,文史类的书稿中会有很多“坑”,编辑只有用心琢磨,才能找出大部分的差错。这需要编辑树立“怀疑一切”的态度对待书稿,不能放过任何知识点。

编辑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扩充知识面,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书中的错误;如果编辑暂时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必须勤于动手查证。若迷信作者,或出于自身惰性(此两点在编辑中颇为普遍地存在着,且甚难克服),不查证书中知识点,则会留下极大隐患。

实践证明,编辑在书稿中消灭一般性的字词句错误后,可能会麻痹大意,对知识性错误的敏感程度降低,所以必须不断强化纠知识性差错的意识,养成看稿必搜索的良好习惯,勤搜索,勤查证,尽可能地消除书稿中的硬伤。

查证知识点,编辑可以利用各类工具书(如《辞海》《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外历史年表》等)与学术专著。

为了节省编辑的时间成本,笔者建议首先利用互联网查找。当今是互联网时代,编辑要有熟练掌握在网上检索信息的能力,相较于查找纸书,这样可以做得更好更快。编辑可通过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读秀、超星图书馆、新浪爱问共享资料、新浪微盘、百度网盘等索取、查询、下载专业书籍;下载电子书的搜索引擎主要有鸠摩搜书、西林街、盘多多等网站。论文类绝大部分可以通过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等网站下载进行查证;此外,也可利用豆丁网、道客巴巴等网站查询论文。

(本文系2017年在湖南师范大学的讲稿,有修改删节,最初发表于“木铎书声"微信公众号;本文编辑:June)

作者:胡宝亮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