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彭学军谈新书《向上生长的糖》——给孩子的读物,无论篇幅长短,首要的是一个好故事

作者:陈冰洁   2018年06月2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家,比孩子更能了解孩子,他们可以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戳进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深受感动,也从中获得鼓舞。人们会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眼睛可以如此准确地看到孩子世界的需要,是怎样的灵魂能够与孩子灵魂共舞,近日,百道网采访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一探她的创作密码。


彭学军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内心总是住着两个灵魂:一个是对世界充满热爱的孩子,一个是洞悉成长密码的大人。他们站在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过渡地带,用成年人的理性和孩子的感性,将成长的点点滴滴揉进字里行间,用故事解答孩子成长中的困惑,也用故事帮助大人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彭学军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她善于用浸润着浓郁生活汁液的情节和细节,真实地呈现出普通孩子的特殊生活遭际和成长历程,给人以深刻而丰富的情愫感染、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在最新推出的“天天向上·彭学军成长书系”中,她描写了少年儿童在不同时代和不同背景、不同条件下的生存状态和成长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展现出了一个成熟儿童文学作家的独特视野。

《向上生长的糖》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
作者:彭学军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向上生长的糖》是这一书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中包含八部中短篇小说,全部围绕“成长”这一主题展开。以更广阔的视野,将少年们的成长放入整个社会范围中去讨论,将思维和笔触延展到当下社会的多个方面。既有描述乡村留守儿童不断追求梦想,积极生活的《向上生长的糖》,也由关注传统文化和民族记忆的《纸窑》……在这些故事中,彭学军运用了现代主义手法,将幻想与现实沟通,用无尽的想象空间清晰地映照孩子们在成长蜕变过程中的矛盾与憧憬,剖析成人与儿童之间复杂的关系。近日,百道网专访了作家彭学军,请她为我们分享《向上生长的糖》的创作故事。

百道网:《向上生长的糖》这本书主要是从孩子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的,请问您成长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小事?

彭学军:小时候,我在乡下上学,学校里除了教室、办公室和操场外,还有一大片的菜地。所以,学校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交一担有机肥,牛粪、猪粪之类的。农家的孩子好办,到自家的牛栏猪栏里划拉几下就够了。但我父母都是老师,家里既没有牛也没有猪,连鸡都没养过,我只好挑着一担畚箕去野地里捡。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在坎上坡下转悠到太阳快下山了,才勉强把牛粪猪屎装满两只畚箕,谁知往回走下一道土坡的时候,一脚踏空,稀里哗拉地滚了下来。还好是冬天,穿得厚,哪儿也没伤着,可畚箕里的肥料全撒了,我辛辛苦苦忙活了一个下午,这下全白费了,明天上学我拿什么交给老师呢?想到这,我真是委屈至极,就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哭了一阵,突然发现太阳不见了,天色暗了许多,起风了,风吹在脸上刺刺地痛。就想,我一个人坐在这里哭给谁看呢?一点儿用都没有,等会儿天黑了,还不知道会碰到什么吓人的东西呢!于是我立马收住眼泪,站了起来,挑着空畚箕往回走。拐过山脚,看见前面走着一头大水牛,就在心里祈祷:拉吧拉吧拉吧!然后真就看见大水牛两条后腿一曲,尾巴翘起,紧接着,哗啦——热乎乎的还冒着烟儿呢……

那个时候我多大?可能九岁,也许是十岁,这件事记忆深刻是因为它让我明白,有些事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达成心愿,甚至又回到了圆点。那么,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吗?当然不是,收获在别处。后来我写《天晴了,下雨了》大约就是想表达这层意思吧。

百道网: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您了解孩子的方式有哪些?

彭学军:了解孩子有很多种方式,并非要一天到晚和孩子呆在一起。也许用心去了解自己,尤其是童年时代的自己,会更好地帮助我们写出能走进孩子内心的作品吧。常常有人问林格伦,她是如何去了解今天的孩子,她写作时是否在自己的孩子或孙子辈身上汲取灵感?她回答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孩子能够给我灵感,那便是童年时代的我自己。给孩子写作品不一定自己要有孩子。为了写好给孩子读的作品,必须回想你的童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

可见,对儿童文学作家来说,留住你心里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那些已经远逝的场景、气息、趣味、愿望和笑闹声等等,和与之相关的丰富而生动的细节,只要这些还在,“那个孩子”就在,也只有“那个孩子”才能与你身边的孩子对视、对话,交流感情、心意相通。他们彼此接纳了、信赖了、融合了,你便成功了——这是每个儿童文学作家渴望抵达的境界。我努力吧!

百道网:在您看来,相较于长篇小说的阅读,短篇小说的阅读对孩子来说有着怎样不可取代的意义?

彭学军:就我个人而言,在准备写短篇之前,我会读一些短篇,说实话,这种阅读比较功利,是期望能进入一种气场,然后被这种强大的气场一不留神裹挟到了一个属于经典的山高水长的迷人天地——很遗憾,我一次也没成功过。

有人说短篇写场景,中篇写故事,长篇写命运。可给孩子的物读,无论篇幅长短,首要的是一个好故事,好故事是吸引孩子把这篇文章或这本书读下去的最初的理由。短篇的格局把故事囿于一个逼仄的空间里,必不能洋洋洋洒洒、淋漓尽致,因而,短篇小说尤为讲究留白。留白是留给读者的,留给读者的阅读心智和生活经验,也就是说,读者得参与到创作中去,去想象、去延展、去丰富,整个故事才完整、才厚实,这个过程便也是阅读能力获得提升和强化的过程。读经典的短篇小说,如同夏夜邂逅流星滑过,瞬间的灿烂,心被带有速度的能量击中,震撼且余味无穷。

而由于体量的限制,短篇的语言须是简洁、隽永、意犹未尽的,所以,单从学习汉语的雅致与节制的角度来说,在非诗体文字世界中,没有比短篇小说更合适的文本了。

百道网:短篇小说创作对您的整体创作有哪些影响?成熟的儿童文学作家仍在写短篇小说的并不多,您为什么还在坚持?

彭学军:我至少有十年努力学习短篇小说创作的过程,跟谁学呢?那个时候进引的经典儿童文学非常少,既便有引进,也都是长篇,我主要是跟当时在各大少儿杂志发表作品的作家们学,张之路、曹文轩、梅子涵、常新港、班马等等,特别是程玮、黄蓓佳、秦文君、陈丹燕等这些我景仰的女作家们。向他们学习如何将笔触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如何描摹成长中的困境、迷茫、苦涩以及欢欣和美好。还有就是对语言的学习,我不怎么喜欢太过浓烈太过激情四溢的,从容、恬淡、欲言又止、静水深流似乎更对我的心性,我好像还历经了一段对这类语言风格的模仿期。

那时,没有出版社向你约稿,也没听说过校园签售这回事,一年只写几个短篇,很少,很慢,但不见得很好,只是在磨练着文字和自己的心性。回过头看,觉得那十年的磨练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那是打底子的十年,不功利的十年,不左顾右盼的十年,心无旁骛,气韵平和,渐渐建立起了对文学的敬畏与自信。

这些年一直没有放弃短篇,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如果有能力抵达不着痕迹雕琢的境界的话,我还是很喜欢“雕琢”这个词的,也只有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可以使用这个词。依着自然的肌理构建塑型,然后精心地打磨细部,尽可能地把里里外外拾掇得玲珑有致又暗藏机巧,看上去也有着不错的观赏性。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它令人气定神闲、自得其乐。

百道网:请您为成长期的孩子们提一些阅读的建议。

彭学军:对于识字量有限的小学低龄段的孩子来说,依着自己的兴趣去阅读就好,喜欢什么读什么,太深的、暂时还理解不了的,等年纪再大些再读。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有意识慢慢培养自己的阅读品味。“入口即化”、毫无阅读难度的“暴笑”类读物虽然轻松好读,可如果整个童年时期只读这样的文字,那是令人遗憾的,至少,阅读能力会在某一个阶段停滞不前。而选择有一定难度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会使孩子的阅读能力一步步得到提升,对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心智的成熟都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编辑:C)


作者:陈冰洁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