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在古籍或文史专著类图书的书稿中,经常会出现古地名,稍不注意便会出现错误。要避免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作者在提笔时慎之又慎,另一方面编辑也应提高对地名的敏感度,勿轻信,勤查证。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学术出版的编辑,岳麓书社的胡宝亮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将书稿中常见的历史地理知识错误进行了整理,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干货满满。
图片来源:“新时代杯”2017时代出版·中国书店致敬活动(经世书局)
历史地理知识对文史图书编辑十分重要,因为在古籍或文史专著中地名是经常出现的,而其与当代地名又有很大不同,很容易出现错误。
《明史·左良玉传》有以下一段文字:“良玉侦知,乃遣副将卢光祖上随、枣、承德,而惠登相自均、房,刘洪起自南阳,掎贼后,收其空虚地以自为功。”其中,“随”指随州,“枣”指枣阳,而“承德”则让人颇为费解,因为当时明湖广布政使司并无此地名,应为承天、德安的各自简称,承天、德安是明湖广布政使司的两个府,承天府:明嘉靖十年(1531)升安陆州置。治钟祥县(今湖北钟祥市)。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湖北钟祥、荆门、京山、天门、潜江、洪湖、当阳、仙桃八市县地。十八年建兴都留守司于此。德安府:北宋宣和元年(1119)于安陆置德安府。德安府领安陆、应城、孝感、应山、云梦5县。洪武九年(1376)降府为州,隶黄州府,11月属武昌府。洪武十三年(1380)复升为府,治安陆,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四处地名简称为并列关系,因此此处应标点为“随、枣、承、德”。
《清史稿·曾国藩传》有以下一段文字:“东捻由河南窜登、莱、青,李鸿章、刘长佑建议合四省兵力堵运河。贼复引而西,越胶、莱、河南入海州。”如按上所述,由胶州向西北入莱州,又向西南入河南。后两者间隔太远。况且入河南后怎么可能直接到达不相接壤的苏北海州?又,“胶”、“莱”、“河南”三词,“胶”为散州名,“莱”为府名,“河南”为省名,一般来说,府州名是不会和省名并列的。实际上,此处应为“贼复引而西,越胶莱河南入海州。”胶莱河是山东胶东半岛上的一条人工运河,始建于元代。按诸史料,当时东捻军正在胶东半岛的福山、宁海(今牟平县)一带就粮,得知清军在胶莱河西岸修筑工事,急忙回军西向。突围路线乃是突破胶莱河后,进入鲁中地区,数战均遭大败,乃突围至苏北。
笔者在编辑《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时,也遇到数处清代地名误译的问题。这时候能充分用到自己的历史地理知识。如某条“(寿春总兵)常格奏报豫(ioi)州府所属地方麦收分数一折内,书有田中已插稻秧(sisiha)之语”。豫州府肯定是误译,因为清朝无任何地方叫豫州府。根据常格为寿春总兵,可推断出其必为“颍州府”(治今阜阳市)。又某条“庆桂知此,会同王诚裴迅速审明湖北干川县罗正邦之案”,湖北无干川县,据地理知识可知必为汉川县之误。又某条,寄谕署定边右副将军温福著轻骑赶赴四川办理小金川事务“从云昌来云南、贵州之路迎送”,根据该条内容并结合史料,温福当时在中缅边境处理征缅之役的善后,接到谕旨后赴小金川,因此云昌必为永昌(永昌府,治今保山市,靠近中缅边境)之误。
—书稿,校点者标点某句为“平宝、富恭之间”,笔者看出平指平乐,富指富川,恭指恭城,宝指何处?笔者通过查底本,又查《中国历史地图集》明代广西区划图,方知为校点者误将“贺”字认成“宝”字,贺指贺县,应标点为“平、贺、富、恭”之间。又一处,校点者标点为“湖广蓝武、广西怀集”,亦误,蓝武指的是蓝山、临武,应标点为“湖广蓝、武,广西怀集”。
一书稿,作者写道:“康熙十八年二月十八日,勒尔锦带兵进驻常德府。三月二十一日,副都统莽奕禄等率兵占领桃源县,吴周知县张文明等献城归顺。”但据地理常识可知,常德府与桃源县距离很近,且其间基本为为平原地带,吴军又无重兵把守,清军何至一个多月才从常德打到桃源?显然不合常理。查《清圣祖实录》,方知三月二十一日为二月二十一日之误。
一书稿,作者写“直隶浚县”,本身无误,但却标成了光绪年间,这样就不对了(浚县在雍正三年划归河南);另一处使用淡新档案,言称淡水县某人如何,但查此案发生时是同治九年,淡水设县是光绪元年,所以仍应为淡水厅;还有一处事例发生在咸丰年间,却出现江北县字样,但江北直到民国时期才设县,此处应为江北厅。
一书稿,内有“宁波并海等口”等语,“并海”一词费解,笔者估计是错字,但底本也是并海。笔者结合文中有“大调闽中水师赴援”等语,此处应该是定海或镇海等口,用读秀搜“定海等口",查到了可以互为印证之文献,可以确定并海为定海之误。
一书稿,作者写清代某人籍贯为“嘉庆六年出生于江西婺源县”,误,嘉庆六年婺源属安徽管辖。
一书稿,作者写清代某人为河北大兴人,另一人为辽宁义州人,省级行政区划均不妥,河北、辽宁作为省名已是民国时期的事情了,清代应表述为直隶宛平人、盛京(或奉天)义州人。还有,写某人为湖南道县人,也不确,清代只有道州,道县是1913年由道州改名而来。
一书有“郴州、宜章两县”“桂阳、郴州两县” “会理、西昌、盐源、冕宁等县”的表述,前两个是较明显的概括错误,后一个隐藏得较深,需查证——在清代,郴州是直隶州,会理是散州,不是县。
一书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地名“汉土县”,结合上下文,有“清朝总河杨方兴”等语,既然出现了河道总督,可推测出“汉土”应在运河附近,再根据字形推测“汉土”应为“汶上”之误。查陈洪范《北使纪略》,确为汶上县。
一书中写道“清军于昌宁进剿大顺军袁宗第部”,误,昌宁非一地名,是指四川夔州府的大昌、大宁二县,须加顿号。
多种图书中在叙述乾隆年间一大文字狱——彭家屏案时,都不约而同地写了“豫西夏邑、商邱、虞城、永城”““作为豫西夏邑人的彭家屏”“与苏北毗邻的豫西各县”等语。但这些表述明显都搞错了方位,这四县在清代均属归德府,在豫东。
要注意的是,清代时全国有一些地名与今地名不是同一地,如梁山,清代时在四川省,即今重庆市梁平县。唐山,在直隶中部,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附近,而非今天的唐山市。又如临安、山阴、西宁、西安、安化等均不止一个对应地区,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下,笔者略举一些书稿中写错的明清地名,括号内为正确的字、词或补充的字:山东济宁洲(州)、山东滨洲(州)、河南漳(彰)德府、河南群(祥)符县、山西沂(忻)州、山西洚(绛)州、山西苛(岢)岚州、江西守(宁)都州、江西宁(都)州、江西东(乐)平县、江西东(乐)安县、江西太(泰)和县、江西石域(城)县、江西永兴(新)县、江苏海洲(州)、江苏雎(睢)宁县、江苏长州(洲)县、江苏狠(狼)山、浙江(江苏)淮安县、陕西盛(咸)宁县、陕西(府)谷县、直隶漆(滦)州、直隶清风(丰)县、直隶南官(宫)县、直隶榆林(临榆)县、直隶南(东)光县、河(湖)北通山县、浙江游龙(龙游)县、贵州并(普)安州、湖广陆安(安陆)府、湖北古(谷)城县、湖北陨(郧)阳县、湖北茅鹿(麓)山、河(湖)南祁阳县、湖南保(宝)庆府、湖南永新(兴)县、福建福青(清)县、甘肃泰(秦)州、甘肃西河(和)县、福建(安徽)南陵县、广东肇州(庆)府、广东邵(韶)州府、广西(浙江)东阳县、四川保守(宁)府、四川培(涪)州、四川纂(綦)江县、云南崇(嵩)明州、云南大兆(姚)县等等。
就笔者所接触的书稿及日常所阅图书,历史地名错误者甚多。这一方面需要作者在提笔时慎之又慎,另一方面编辑也应提高对地名的敏感度,勿轻信,勤查证。其实避免地名错误也不难,编辑可参阅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另外,还可以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等书。编辑对书稿中的地名心里没底时,也可以先用读秀知识搜索(http://qw.duxiu.com)进行搜索,将地名输入搜索框,查出相关信息后再对照《中国历史地图集》,既快又准。有的则可用读秀知识搜索直接搞定。
笔者题外话之一:编辑除了对地名应抱有高度的敏感性外,对人名、书名、期刊名、论文名、引文等也应该有高度的敏感性,“勿轻信,勤查证”是编辑应该牢记的基本审稿准则。除了查证相应的辞书外,读秀知识搜索(http://qw.duxiu.com)是最好用、最方便的检索工具,这个搜索引擎连接的知识宝库是编辑最可依赖的网络资源。
笔者题外话之二:目前注释类的古籍,有古今地名对照的,但很多现代地名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甚至远远落后于时代,造成了知识性的错误。笔者略举一些例子,括号内为正确的称呼:山东长清县(济南市长清区)、山东胶县(胶州市)、山东掖县(莱州市)、山东黄县(龙口市)、山东高密县(市)、山东邹县(邹城市)、山东(河南)范县、山西朔县(朔州市)、山西忻县(忻州市)、河南偃师县(市)、河南巩县(巩义市)、河南邓县(邓州市)、河北涿县(涿州市)、甘肃庆阳县(市)、江西高安县(市)、安徽宿县(宿州市)、安徽亳县(亳州市)、安徽天长县(市)、湖北鄂城(州)市、湖北随县(随州市)、浙江鄞县(宁波市鄞州区)、浙江嵊县(嵊州市)、四川西昌县(市)、广东英德县(市)、广东南雄县(市)等等。目前,全国县改为区或市的情况比较多,编辑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与时俱进,关注最新的政区名称变化,才能少出差错。
(本文首发于岳麓书社公众号,后修订后在木铎书声公众号重发,本文编辑:五五)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