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在属于全球爱书人的节日里,听一听出版幕后工作者如何在阅读中与书结缘(上)

作者:夏仟仟   2018年04月17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这是全球爱书人的盛宴,各国都会在这一天举办庆祝活动和图书宣传活动。值此之际,百道网邀请两届中国好编辑分享自己关于阅读的有趣经历与故事,聊一聊编辑与阅读的不解之缘。本文为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包括15位优秀编辑的阅读故事。

图片来源:“新时代杯”2017时代出版·中国书店致敬活动(凤凰云书坊24小时店)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其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起,4月23日被设立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百道网邀请两届中国好编辑分享自己关于阅读的有趣经历与故事,聊一聊编辑与阅读的不解之缘。

受访人名单(按出版社首字母排序):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静

北京读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金马洛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袁楠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张亮

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又顺

海南出版社 李继勇

花山文艺出版社 李爽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黄孝阳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许苏葵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唐云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张吉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祝得彬

岳麓书社 胡宝亮

浙江教育出版社 邱连根

中华书局 徐卫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静

自我介绍:我上学时经常做梦拥有一家开满鲜花的书店,这份书业情怀引我进入出版之门,伴随我成长。2013年我意外获得百道网组织评选的“中国好编辑”奖,何其有幸!

最喜欢的一句话:我从未长大,但我从未停止成长。—— 科幻作家 阿瑟·克拉克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印象最深的一次,也许是1998年出版的《我爱阳光》。作为高二理科班的一位“文学女青年”,我总是偷偷地在自习课上阅读“闲书”。那天正当我沉浸在《我爱阳光》中描写的同龄人的青春困惑时,班主任走过来拿起书,说:“先借给我看看。”我以为这是一次礼貌且温和的“收缴”,瞬间做好了与此书永久告别的心理建设。

过了几天,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笑着把书还给了我。原来老师自己先读完了,而且觉得这是一本非常阳光的图书,有梦想,有思考,有高中生的困惑,有对教育制度的反思。还鼓励我多跟作者许佳学习写作技巧。

很多年以后看报道才知道《我爱阳光》是一本当代青春文学史不可避开的作品,曾影响过众多80后作家。 当年在老师的宽容和支持下,即使是在最繁忙的备考前夕,我仍保持着阅读“闲书”的习惯。如今人到中年,回忆往事,深感幸运。愿所有年轻的朋友,都能遇到这样的良师,愿阅读伴随青春一路成长。

北京读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金马洛

自我介绍:文学编辑。读蜜传媒创始人、总编辑。曾供职于新经典文化、磨铁图书等出版公司。

最喜欢的一句话: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里尔克《祭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伯爵》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2010年初夏,读《刀锋上的救赎》的投稿(那时还没叫这个名字)。因为做选题,那阶段我读了不少通俗小说,悬疑啊,恐怖啊,罪案啊,基本都是国内作家的力作,都不错,也都有各种各样的不足,《刀锋》也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刀锋》之“烧脑”甩出其他作品几条街。赵馨城为代表的西城分局刑警要破的案子,犯罪嫌疑人身手强、智商高,作案计划和逃逸路线设计得天衣无缝,赵馨城一次次失败,让我感到很为难。当韩彬这个智高近妖的角色被确定为犯罪嫌疑人后,简直把我难死了——赵馨城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这案子怎么破啊。我家当时住北四环惠新桥边,小说写到罪犯在小营路逃窜,天哪,抓捕就在我特别熟悉的街道,我玩命追,无论是脑子转速还是想象中的腿脚速度,都追不上嫌犯,又不能放弃……那天是周日,我从上午10点多一口气读到晚上8点多,掩卷之后既兴奋又疲惫,脑子感觉严重缺氧,像是发木又像是要炸,累惨了。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袁楠

自我介绍:凤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副主任,编审,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入选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百道网“中国好编辑”文学类第五名;“江苏省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曾主持10余项国家及省五年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所策划编辑图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江苏新闻出版政府奖等15次,多本图书销售超过20万册。所撰写论文获第三届、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论文奖。在《中国编辑》《编辑学刊》《文学评论》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初二暑假的下午,炎热,一丝风也没有。泡了一杯清茶,拿起《译林》杂志,看里面的国外新长篇小说。那时没有很多接触外面的渠道,经由翻译的练达文字很快便引人进入异域文化的魅惑中。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仿佛身边的空气清凉下来了。正值暑天,窗外的浓绿、周遭的静谧映衬着小说里波诡云谲的故事和复杂多向度的人物,茶凉下来,袅袅的清香让人有曲径通幽、潭影空心之感。一时间突然觉得做一名编辑是多么美妙的事儿。俯首案上,在文字里跟自己和世界对谈,让更多的同好得到愉悦。暗暗有了一种愿望,希望将来做编辑,爱书,读书,做书。不敢说这段看似偶然的体悟对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只是以后,这样的愿望时隐时现、潜滋暗长,看见书越发自在,看见文字越发舒服,渐渐地身不由己,沉浸到字里行间的氤氲中。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张亮

自我介绍: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主管,南京大学出版专业硕士,副编审。原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动漫读物事业部主任。参与策划“喜羊羊系列”“奥莉薇系列”“铠甲勇士系列”“我的第一套人生梦想书”等近百个品种的畅销图书。责编丛书“小学生活没烦恼”荣获2014年度第十四届引进版权优秀图书奖;策划丛书“墙书—地球通史”获2017年桂冠童书称号等。

最喜欢的一句话:所以我从那时就知道,把每一天都安排好,就是对人生负责。想得太多,没有任何意义。——《褚时健传》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我是78年生的,和改革开放同龄的一代人。小时候,没有那么多书,除了连环画以外,基本上就是各种故事书。中外名著、武侠、言情,长大后各种网络小说。既被故事吸引,也被好作者的文笔吸引。这些故事伴随了我的童年和漫长的青春期。当我从漫长而混沌的青春期里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人到中年了。孩子快要长大,父母已然衰老。于是,在这种惶恐的心境中,最近的一次特别的阅读感受是——

前两年,看到了《褚时健传》,好奇在微信阅读app上翻了一下,立即觉得,这本书,我应该买下它并且仔细阅读。除了作者周桦成熟流畅的笔法,读来丝毫没有人物传记的枯燥和干涩,褚时健面对生活,从不退让、强悍的态度更是给了我很多思考。这样一位显然已经走到人生末尾的老人,他所有的生命智慧、人生态度,遇到生命大挫折时的思考以及直面困难时的果敢,都让我惊讶,让我不由不心生敬佩。这样一段真实、强大的生命力,让我思考我们每个个体的生命奥义: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到底应该怎么活,怎么在这不可复制、无法重来的人生里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以及,我知道了我还有剩余一半的人生,应该怎么去度过。

褚时健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很有主见,遇到事情,会思考会琢磨,怎么才能用最经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怎么才能在困境里面寻找生机,怎么才能顺应环境,坚强乐观的活下去。而这些品质,我希望我们能过优质的童书传递给现在的孩子,让他们尽可能早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成长为自己。

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又顺

自我介绍:做编辑纯属半路出家。之前做老师那会儿,期待着每天给学生上课,就像每一天都要赴一次心灵的朝圣之旅。做总经理办公室秘书那阵子,各色人等都对我露出“甜蜜的笑”,让我如沐春风。可当我明白那“甜蜜的笑”是冲着“总经理身边的人”来的时候,就很少笑了。做编辑以来,笑过几次,是开怀的笑、舒心的笑,每个细胞都开出一朵春天的花来——而这时候,一定是我编出一本实实在在的好书的时候。

最喜欢的一句话:我身在胡桃夹里,却是无限的主人。——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我的小学、初中时代,适逢文革后期,除了几本枯燥无趣的教材,几乎无书可读。若是运气好能翻看到几本图文并茂的“小人书”,那简直就是天大的惊喜,比吃上一顿肉还高兴(那时候只能在逢年过节时分凭票购买少许猪肉)。可见,单纯,思无邪的少年时代,对“精神食粮”是多么地渴求。而我最难忘的一次阅读经历也正发生在初中时代。

闹书荒的年代,一书难求,踪迹难觅,更遑论在远离文化中心的乡村田野与一本好书相遇。而我也就在这样的时候遇上了一本“好书”。记得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同伴那里得到一本马烽、西戎著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欣喜若狂,如获至宝。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天气阴沉。我从早上吃好早饭就捧读起来,渐被书中吕梁山地区的人民与日寇斗智斗勇的英勇事迹所感染、吸引。小说故事情节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强烈求知欲的我欲罢不能。不知不觉间,已到黄昏点灯时分,我终于酣畅淋漓地读完了整部小说。其间不知道妈妈催我吃饭几次了,我都置之脑外。

那次阅读的经历在少年的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时间长了,书中的故事虽已淡忘,但那种专注及美好的阅读体验已悄悄的永驻在我的精神密码里,时刻温存着我,照亮着我,乃至成为我精神成长的一座不可磨灭的华丽驿站。每每回望,都让我滋味无限,幸福无比,枯竭的灵魂瞬间溢满清脆的甘泉。

海南出版社 李继勇

自我介绍:已婚男,海南出版社编辑,性格开朗,为人真诚,无不良嗜好(偶尔朋友聚会喝点小酒,喝到位了抽根耍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各个部位运转正常。湖南宁远县人,家有良田两亩,老旧瓦房半套,事业有待发展。

最喜欢的一句话:世界是一座桥,走过去,不要在上面盖房子。——休斯敦·史密斯《人的宗教》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大多数科普图书,都是在一本正经地普及知识。但好的作品会如长者耳语,娓娓道来。而在1999年读到的这本《爱因斯坦的圣经》,可以说就是一本很好的科普图书,科学在这一刻浪漫至死。这本书完全仿照圣经的文体,时而高冷,时而俏皮,时而抒情;有刻骨的警言,也有灵动的诗句,还有恰到好处的讲解。翻译也有着不逊色圣经的文采,整本书可以让人像读圣经一样给床边的孩子吟诵。上册新约,讲了列王记(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与宇宙万物的奥妙,它让人了解了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宇宙。书中包含了许多优美抒情的诗体,充斥着浪漫与忧伤,作者说只有乐于感受原子、抚摸岩石、倾听天空的人们才能体会。闲适得像读散文一样去阅读某个章节,不时就会迸发出新鲜的感触和启迪。下册旧约,讲了创世记(大爆炸)与地球生命的演化。作者说我们身边充满着客观、真实、强大的自然之力,我们应该去寻觅,去了解,甚至是去理解这些自然的力量。除了有趣的科学知识,满满的都是观察自然、思考自然的乐趣。这本书得到了四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强力推荐,也让我第一次从科学刻板、僵硬的印象中跳出来,体会科学的温度,感受宇宙万物之美。

花山文艺出版社 李爽

自我介绍:花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助理兼品牌工作室主任。曾荣获全国“版权输出引进典型人物”、首届国际“大雅文学奖”——“大雅杰出编辑”、“全国北洋传媒中国好编辑”评选中被评为文学类中国好编辑。

最喜欢的一句话:花开的时候我在现场。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春天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在这样的时候捧读《诗话人生——黑塞诗选》,是一种与花同在,与生命本质相伴的美好享受。

黑塞是得过诺贝尔奖的德国作家,同时还是画家和诗人。他的诗作比他的小说创作的篇幅大得多,而翻译过来的其实还不是很多。他的诗作纯真缠绵、细腻委婉,风格清新自然,这一本,独辟蹊径,是由一位入籍德国的华人女性来编选赏析的。她的赏析对中国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她既懂得黑塞,又懂得中国,将诗人的心路历程与具体写作的情境,一一道来,是名副其实的翻译津梁。加上黑塞本人的画作插图,让我们望见黑塞毕生与自然相融合的写作生涯的一串窗口。“如果在这些诗歌中/你能将我年轻的心读懂/那便是我所期盼的报偿。”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黄孝阳

自我介绍:中年男,爱这个世界。做编辑,写小说。我做的书,请搜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我写的书,在网店搜索下“黄孝阳”就能找到。

最喜欢的一句话:我们活在一个观念世界里。这个观念,不是最聪明的,最深刻的,最具逻辑性的,最具有美学意义的,而是对大多数人观念的一个加权平均值。那些“基因战争的胜利者”,总是会让他的观念及修辞,无限趋近于此加权平均值。世界就是这样,它或许是一个奇迹,但一定不是一个关于“最优”无懈可击的数理模型。而高贵的作品,并不会因为少有人读,就不高贵了,反而因为“少有人读”,愈显高贵。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微物之神》,1997年布克奖获奖作品。在一个不算太长的时间内,我把它读了两次,第一次读,怎么读,就怎么觉得不好;第二次读,怎么读,就怎么觉得好。我一直是这个我,为什么感受差别会这么大?无他,心态耳。事实上有耐心的阅读,会让文学作品本身(那个布满种种纹理,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慢慢有了玉器的形状,成为“更有价值的艺术品”。我的意思是说,是人的阅读在创造作品的价值,就像物理学家们在实验室里阅读一组数据。

这里建议大家尽量去读纸质书。花不了几块钱。纸质,不仅是一个介质的问题,在这个微博微信大家习惯一目十行的碎片化时代,它能导引我们进入一个深阅读的奇妙境界,犹如坐禅,这就跟大家去庙里拜菩萨一样,手里得拿着一炷香火,这种仪式感非常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许苏葵

自我介绍:理科博士,因喜欢文字,毕业后转身投入出版行业。喜好读书、收书和藏碟。涉猎广泛,既出版过以学术类图书,如《新世纪科学史系列》《BBC科普系列》等;又出版过通俗畅销书,如《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重说中国近代史》等。目前一直在文理跨界处开发出版资源。

最喜欢的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刚毕业参加工作那会儿,因是理科的背景,一下转进编辑行业,与作者交流和沟通中感觉有很多知识不足。为了快速充电,一位老作者给我开列了一个书单,有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阅读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一书经历,当时我花上两三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之后放在床头经常随手翻阅。这是一部图文结合的中国美术史,书中没有艰深的专业词汇,也没有学究式的资料考证,编排周密、详细,文字生动,评论中肯,让我快速地了解了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及其发展脉络。早期的三联版图片都比较小,看不太清楚,这对于美术类图书是一大遗憾,还好,后来的版本中图片都清晰了很多。这本书给我的收获是,初步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此外另一种收获是,大家写小书这一编辑思路和理念,一直在我此后的编辑工作中得以贯彻。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唐云松

自我介绍:2001年进入出版业,主要从事社科人文类图书出版,获得了一些荣誉和成绩,但没什么大成绩。虽过不惑之年,但困惑依然不少,目前仍在读书、做书、卖书中。

相信书籍是传承人类知识的最好载体,也相信读书使人明理,并认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需要的是人类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所以,在策划一些心理、历史等方面的常识类图书。当然,这些常识类图书,篇幅不小,不是各种快读,阅读这些书,需要精力与时间,但认真读了,有助于把人从各种观点和信息的泡沫中拉出来,能相对理性的思考一些问题。

最喜欢的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本科时阅读《浮士德》。今天回过去看此书,更多的是理性的分析思考,但当时阅读此书有一种思想与灵魂的冲击,那种理想与现实,欲望与道德,迷失与抗争,理智与感性,沉沦与奋进……似乎在阅读中也经历了与浮士德同样的心灵历程。读到最后“不如意者常八九,如今如愿以偿;奇妙难行笔楮,焕然竟成文章;永恒女性自如常,接引我们向上”,仿佛整个人都空了,抬头看世界的颜色都不一样。当然,这是很个人的很感性的阅读体验,当时的理解在专家看来可能是很不准确的,但这种真实的阅读体验对一个人思想与灵魂有影响。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仍认为书籍是传承人类知识和情感的最好载体。

上海译文出版社 张吉人

自我介绍:于2003年进入上海译文出版社担任人文社科编辑工作,前期担任译文社的“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当代学术思潮”等大型学术丛书的选题策划、编辑等工作。自2008年起,渐渐从专业学术出版转向大众图书出版领域,其策划、编辑的《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寻路中国》《落脚城市》先后三届获得国家图书馆文津奖年度十大好书的殊荣。《寻路中国》、《江城》不但是2011和2012年度畅销书,而且引发了读书界和媒体界的广泛关注,连续获得“新浪读书年度十大好书”、“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凤凰读书年度十大好书”等十多家国内媒体的好评和推荐。2013年和2014年,连续获得了中国出版业专业网站百道网举办的“中国好编辑”殊荣。

最喜欢的一句话:多克托洛夫相信,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相互矛盾的目标。“一方面是向上流动的野心,”他向我解释,“另一方面,他们想要的是掌控体制,而不是反对它;他们需要在一种强制秩序的指引下攀上成功的层级。这两者间形成了明显的张力。”——史明智《长乐路》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近期印象较深的,是读到《长乐路》中王明一家的故事。

故事是从“一盒信”开始的。2013年的除夕,作者史明智在上海的一家古董店里淘到了一个鞋盒,盒子里有一百多封信。

最早的信件写于1950年代,是一对夫妻间的通信。丈夫王明在青海的一家劳改农场里进行劳动改造。其他的信件也都是寄给他的,但写信人不尽相同。最后一批信件直到1990年代。所有的信都盖着一模一样的长乐路的寄件人地址。1958年,王明被移送到劳改农场,意在通过劳动改造根除他的资产阶级思想。三十五岁那一年,他离开了妻子和七个孩子,包括一个刚出生的小男孩。如今,史明智就在离他们当年住处仅三个街区远的地方读着他的信。

2015年,史明智在美国纽约的法拉盛见到了王明的儿子,王雪松。王雪松五十七岁,跟八十八岁的老母亲住在一起。2008年,他同母亲一起来到纽约定居。

王雪松并不知道这盒信的存在,他对父亲也没有什么太深刻的记忆。两个人交换着对于他们家过去和现在的认识和记忆,聊了很久。最后,史明智问王雪松:“我有所有信件的副本,你想要吗?”王雪松摇摇头:“我们家没人关心这些信。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你们的下一代呢?你的外甥外甥女?他们知道吗?”史明智问。“他们可能不知道,但他们对这些陈年旧事也不感兴趣。在他们的记忆里,从来没有‘文化大革命’‘三年自然灾害’或类似的事件。他们也不想去了解,”王雪松说,“之所以把这些信扔掉,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过去的就该让它过去’。我们这代人对发生的一切记忆犹新,但不希望看到这些事情在下一代被不断提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祝得彬

自我介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世界分社社长、副编审。2000年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2003年进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织、策划、出版、管理多套有影响力的大中型出版项目,担任数百种国际社会科学方面学术图书的责任编辑。所负责的图书《苏联的最后一年》《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德国统一史(四卷)》《现代世界体系(四卷)》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典藏版》《思想会》等系列取得较好社会反响。

最喜欢的一句话:我的每一部作品我能让它出来的话,就代表在当时我的能力范围,我已经做到了最好。我不能说我满意,但是我已经知道在这个时间和这个空间当中,我已经尽力做到最好。——王家卫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不好意思,要是说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经历是看一本课本,肯定会让人笑话自己。不过仔细回味当时那种感觉,却是相当久违了,十几年后还记得,禁不住想抖抖机灵。

90年代的时候,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两名记者牺牲,那位后来当了大领导的领导人罕见地在电视上出来讲了话谴责那个国家,我们也上过街,砸过某馆的玻璃,回来被澡堂理发店的阿姨数落,说那还不得是咱中国人去给人家修去啊。也就是那一年,多少热血青年萌生了去了解一下新闻学传播学的冲动,一头扎到图书馆、书店去找这方面的书看看。

有一天在图书馆竟然让我找到一本小黄书,纸张黄黄的那本《传播学概论》,抱着无比的好奇立马开始看起来,经过几个星期懵懵懂懂的瞎看,逐渐知道了5W,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还能够画出简单的学科树形图来,那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狂喜下,轻狂的我使劲蹬着破自行车穿行在傍晚的校园,那种去食堂不禁想多来两个菜的冲动,历经多年记忆犹新。也是那本书的引导,后来兴致勃勃的看了纸张黄黄的《美国新闻史》,再后来连买带看了几十本传播学的书。再后来走上编辑这条不归路,不能说没有当年那本小黄书的影响。

岳麓书社 胡宝亮

自我介绍:山东菏泽人,1981年生,现为岳麓书社编辑。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2007年参加工作,2013年获百道网首届“中国好编辑”荣誉称号,2014年获首届“湖南出版新人奖”。编辑有《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清代人物三十题》等书,发表有《古籍编辑须备历史地理知识》《出版物历史类差错及防范对策》《用好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文章。对历史类书稿中的硬伤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如数据库、电子书等)辅助编辑工作。

最喜欢的一句话:少校临行时带走了那些经不起诱惑的高射机枪手,并且再次答应瓦斯科夫,一定会派些见了裙子和私酒扭头就跑,而且跑得比准尉本人还快的战士来。(注:结果少校派了女兵过来,瓦斯科夫准尉才明白“不喝酒的人”指的是什么。)——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我编过很多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寄信档是寄信上谕档的简称,是清代军机处专门抄载寄信上谕的重要档簿)。该书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的一种,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收录了满文寄信上谕四千余件。寄信档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外交、宗教、经济、文化、语言、风俗、疾疫、皇族事务、民间信仰等诸多方面,以边疆事务、军务、民族宗教事务及外交事务等居多,反映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与方式,于今颇有参考价值。由于满文寄信档所使用的语言是清代的“国语”,其记载多属当朝密不宜宣之事,大部分内容从未公布于世,这些满文档案经过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专家的精心翻译,译文读起来颇为流畅,符合“信、达、雅”的标准。这显示了专家深厚的满文与古文功底及高度的责任感。寄信上谕主要反映的是军国大事,但其文字也能折射出乾隆帝的情感,比如他对重臣阿桂的关心:“八月初三日为阿桂生日。朕为伊过生日,其赏赐物件,曾交英廉办理。此回赏赐物件时,派金简由英廉处取物件往赏赐阿桂。”又如,在征缅之役中,额勒登额屡次违令,畏缩不前,乾隆帝则在上谕中怒骂:“额勒登额该杀的,率朕之精锐,于无关紧要处观望,竟不能接应助威,仍欲保留首级乎?” 

由于我在此书的编辑工作中表现尚属勤勉,主编王小红老师特地在该书前言中提到了我:“以其历史方面的丰富学识和严肃、认真、精细的工作态度,为本书最终的出版发行作出了贡献。”我觉得,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之一的前言中,是编辑无尚的光荣。至今我仍十分感谢王老师为我写的这段话。 

浙江教育出版社 邱连根

自我介绍:1983年刚满20岁的我,从一工科大学毕业后,一脸茫然地进入了浙江教育出版社。但很快便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原因很简单,就是可以参加在风景名胜召开的各种会议,既可结识名人大家,又可游览名山大川。随着几本书的成功,便越发爱上编辑这份工作。1980年代,开始协助编辑老师做《数理化精编》,后又主持这套书的修订维护,使图书畅销了20多年。1987年策划并参与编辑《中国少年儿童百科书》,与编辑团队一起,历时5年,将之打造成了一套销售20多年总码洋7亿多的超级畅书。1990年代,主要从事教材教辅图书的出版,为教育社的高速增长出力流汗。2000年代,醉心于美国中小学科学教材的引进出版,至今共引进出版科学教育、健康教育以及分级阅读共计约100多品种,打造了浙教社的一个著名品牌,取得了两个效益的统一。2015年起,开始融合出版的探索,花两年多时间,带领团队建设了一个用户数超80万、活跃度大、粘性高的微信公众号-----青云端,同时建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唯一的在线教育公司----青云在线,并开发建设了以STEM课程为特色的一批融合课程,已在浙江省内数个县区上百所学校使用。

最喜欢的一句话:把生命浪费在美好事物上。——吴晓波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自会阅读起到现在,有太多的书让我印象深刻,但若说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我约小学二三年级时,除课本外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渔岛怒潮》。四十多年过去了,其中的一些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

我记得故事的开头,描写的是一个来自内陆的孩子春栓,第一次漫步海滩面朝大海时所感受的惊奇:一望无际的大海,迎风飞翔的海鸥,海滩上随处可见的贝壳、海螺以及抓不完的螃蟹。读着这样的情节,我也如同身临其境的春栓一样,眼前即展现出一个全新的诱人世界,我的心底便产生了对大海的向往与热爱,至今不渝。这大概就是阅读的力量吧。

我记得,自从读了这书之后,在与孩时伙伴玩耍时,我常会模仿书中儿童团的斗争故事,编制游戏情节,给大家分配角色,把玩耍做得有故事,有趣味。不知不觉中,发展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这种能力,在我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受益菲浅。

这一次的读书经历,也激发了我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我清楚地记得,在1970年代,几乎所有的农村孩子,上几年学堂便缀学,回家做农活了。而我,虽然在做不少的农活,但更喜欢阅读,到处借书读,一有空就偷偷地读。也许正是这种阅读,增加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理解能力,因而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成绩得以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这种好成绩,催生了我父母的梦想,面对生活的极端贫困和繁重的劳动压力,他们一直默默支持我继续上学,最终成就我,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中华书局 徐卫东

自我介绍:籍贯安徽桐城,出史学之门,入出版之局,已近十七年,时间过得可真是快啊。此间的编辑行当,说简单也简单,越做越有味;说复杂也复杂,越做越胆小:回首过往,如果有那么几本自己经手的书,能静静流传,让读者有会于心,也就小满足了。

最喜欢的一句话: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英国作家卡莱尔

一本好书等于把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熏制珍藏了起来,目的是为着未来的生命;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英国诗人、文学家约翰·弥尔顿

印象最深的一次阅读经历:印象很深的阅读经历有很多,也是难于比较。同样权且挑出一次来说。英国西利爵士有一个很有名的观点:“没有政治学的历史不结果实,没有历史的政治学站不稳脚跟。”这句话对一个接受十多年历史教育的历史系毕业生——对国史除了记了一堆死的历史知识点外,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分野、关联毫无想像与分析能力,只感到过去总是走不出治乱循环怪圈——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这里所谓“政治学”,并非指那些干巴巴的教材。大概在毕业不多久,我无意中买了一本旧书: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一读之下,豁然开悟。全书对专制政体与自由政体的方方面面,都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格言警句精彩纷呈。当你在作为个体的意义上来思考时,就能接受和理解这样的政治学——关注个体的幸福与利益;同时,也就能对古代历史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不会轻易被绕进帝王将相史的黑洞。

当然,要更好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也不是说仅仅局限于历史与政治学。实际上,随着阅读面的扩大,我也理解并一直提倡不仅要读历史(中外历史都要了解、对比),要读点政治学,还要读点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方面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在通过自身的努力,贯通理解各种知识,来塑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可以避免掉入一些陷阱(如被“大词”俘获,或陷入世俗与虚无等)。

(封面图片来源:“新时代杯”2017时代出版·中国书店致敬活动·凤凰云书坊24小时店,本文编辑:阿树)

作者:夏仟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