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混沌是怎么打造出来的?——无设计而设计的状态

作者:杨立山   2017年10月3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道编按】这本名为《混沌》的书,从书名,到内容,到形式,它好像只由一种元素构成——“混沌”。本书作者杨立山受庄子的这一哲学思考的启发,以“混沌”中生发的生的本质作为创作的动机,在编排上以矫然不群的形式感充分阐释了 “混沌”的主题。本书编辑表示,这种差异感造就了这本书的张力,也给编辑带来不小的压力。在本文中,作者杨立山讲述了他的创意过程与思考。

《混沌-现代漆造型理论与古代中国身体思想》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作者:杨立山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这本书从书名到内容到形式皆“混沌”

先来几张内页随意感受下





杨立山

以“混沌”为题,开始了一系列作品的创作。混沌则象征秩序的反面,庄子以“混沌之死”的寓言故事来比喻世界的本质。所以,在不断地对混沌与秩序这一世界本来的悖论性同在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的同时,这种以“混沌”为题的作品创作过程,也就成为了我对生存在现代社会中的自身的一种“自我发现”的尝试。

另外,漆作为一种可以孕育新的生命、且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树液,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身体思想的考察和研究,最终选择了漆这种材料,作为以“混沌”为题的艺术创作的媒介。本书通过对“混沌”语义的追溯,叙述以“混沌”为题进行艺术创作的理由,阐述了作者的创作动机。通过对“混沌”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及方法的阐释,阐明了作者对“混沌”的理解。同时考察中国古代的身体思想与作者的漆艺创作的关系。最后,简要回顾中国漆艺史以及中国漆艺的现状,通过考察古代中国人使用漆这一材料的方法、造物思想,阐释作者对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怎样思考漆艺作品创作的当代性问题,以及使用漆这种材料来进行艺术表现的必然性问题。

由主题“混沌”与"无为自然的状态"构思引申"无设计而设计的状态”,设计上中文采用自由版式,每一版面看似自由的设计,未完成的状态,但都在设计的过程中,成为设计作品的一部分,正如作者的漆艺的创作过程一样,身体触摸的过程成为设计作品的一部分,创作过程即设计本身,契合作者的无为思想和无为自然的创作状态,漆艺的身体性思考,正是身体的不完整性才保持了身体的自然性。

而和中文有所区别的日文,则采用由右向左的竖版式,整体统一的视觉呈现。

封面纸张采用和漆器制作过程近似的纸浆大地纸,手指轻拂纸面的触觉体验是纸张的磨砂手感,恰恰契合了身体触摸漆器的感受;装帧上采用双封面的线装裸脊,中文正排由前至后排,日文由后向前排,书脊的线装和整本书的设计理念与内容高度契合。


(本文编辑:L)

作者:杨立山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