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本文是外研社社长蔡剑峰在2017年出版企业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他回顾了2017年外研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的路线图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外研社在践行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中的创新体现在本土化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合作思路创新三个方面,并且积累了对同业十分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他的演讲全文如下:
今年3月,外研社保加利亚“中国主题编辑部”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外研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8月24日下午,我还将出席北京国际图书节的一场论坛活动,这场活动上,外研社将与波兰对话出版社签约,宣布合建外研社波兰“中国主题编辑部”。短短半年时间,外研社在中东欧已建立两个本地化机构,策划、翻译、出版适合当地市场和读者需求的中国主题图书,推动更多体现中国价值的图书走向中东欧,走向世界。
如果说,之前外研社更多是在“向中国介绍世界,让中国人通过外语了解世界”,现在我们积极参与的出版“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布局,则是“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出版最重要的使命是传承和传播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出版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外研社一直以来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特色,某种程度上也来源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文化互学互鉴的使命感。
外研社和保加利亚东西方出版社合建“中国主题编辑部”
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推动下,近年来,外研社加快海外布局步伐,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们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拓展,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 是版权输出大幅增长
今年1至6月份,我社版权输出签约137种,超过2016年全年总量,其中70%的签约来自于“一带一路”国家。外研社正在从“引进大户”向“输出大户”转变。
二 是向海外输送了一大批代表国家水准、反映中华文化精髓和当代中国风貌的精品图书
如《中国文化读本》《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走遍中国》《中国人的生活故事》等。一个小时之后,我就要赶回展场参加《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多语种新书发布仪式。《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提供了权威释义。目前,该系列图书版权已输出至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发布会上波兰语、西班牙语、亚美尼亚语、尼泊尔语版将率先亮相。此外,基于该项目,外研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打造系列学术作品,势必会成为中外出版社联合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又一学术精品。
三 是内容建设初见规模
2016年,外研社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中心,打造从出版到数字内容,再到网络平台的全方位内容资源。出版方面,正在策划“新丝路外语101”“新丝路区域与国别研究”“新思路人文经典译丛”三大系列图书;数字内容方面,已完成3000课时“一带一路”国家网络课程的录制,覆盖20种外语;平台方面,“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服务中心网站、中国语言文化数据库等平台陆续上线。
四 是“一带一路”海外布局初见成效
我们以东南亚和中东欧为合作重点区域,除了上面提到的保加利亚和波兰编辑部外,与马来西亚卓越汉语中心合作开设了中国书架,授权对方代理销售外研社产品,并正在与当地合作伙伴筹建马来西亚汉语基地。此外,白俄罗斯、墨西哥等国的海外中心筹备也在稳步推进。我们计划到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10~15家海外中心(包括已在运营的外研社伦敦公司、加拿大公司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分支机构在内),实现本土化运营和产品服务的有效落地。
五 是积累了一大批“一带一路”国家的人脉资源,为“走出去”提供了智力支持
昨天刚刚公布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由我社推荐的三位专家全部获奖。保加利亚东西方出版社社长柳本先生与外研社合建“中国主题编辑部”;韩裴先生是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也是外研社保加利亚编辑部主任;斯巴修先生是外研社承接的“中国-阿尔巴尼亚”政府互译项目阿方协调人,也直接参与项目图书的翻译和编审工作。外研社已积累众多“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深翻译家、汉学家、出版人、国情专家、学者等上百人,不仅为外研社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带来资源和便利,也通过他们,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出版文化交流。此外,仅今年上半年,外研社就承接了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的语言、文化培训项目,累计培训571人,相信未来这些人都可以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文化交流的纽带。
本次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合作模式创新”。外研社在践行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中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本土化业务模式的创新
作为出版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出版业务依然是核心。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外研社的教育和文创优势,跳出传统出版范畴,从“出版”“教育”“文创”三方面发力,开展“出版+”的海外新型合作。具体来说,首先通过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等方式,使优质的选题内容实现本地化出版;其次是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及读者互动中心,提供相关课程和学习资源;最后,通过翻译服务、文化咨询、展览策划等文创业务,增进与对象国的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的彼此认同。保加利亚编辑部已经在践行这一模式,除开展中国内容本地化出版外,编辑部与索非亚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紧密合作,开设国际汉语和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此外,编辑部还开发了“中保书界”在线阅读平台,推动移动端数字化阅读,有效黏合当地读者,一些具有鲜明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创活动也在策划中。
二、工作机制的创新
在本土化业务的推进中,我们采用“协调人”机制,遴选精通对象国语言、文化和出版的专业、“接地气”人才,大胆放权,由他们策划选题、遴选书目、组织翻译和编辑工作、进行各方联络以及营销推广等。当然,外研社会在后方对海外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图书质量和各项业务的有序开展。
三、合作思路的创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各异,不可能一种合作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需要“因地制宜”,寻求与不同国家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和交汇点,根据双方的禀赋、优势和需求,精准把脉,找准合作点。我们在中东欧的编辑部,定位鲜明,着力于中国主题出版;筹备中的马来西亚汉语基地,将突出汉语特色,把国际汉语出版和汉语教学、培训等结合起来,语言培训和教育服务融入其中;与泰国iGroup的合作将直接着眼数据库的销售。这些都是根据合作方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发展决策,不贪大求全,旨在突出亮点,实现互利共赢。
在这两年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过程中,外研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坚持双效统一,内容为王
出版“走出去”可以传播文化,增进了解,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出版交流合作,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效益。但“一带一路”合作不是无偿援助,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国家要求出版企业“走出去”要提质增效,“质”指的是图书质量、产品质量,“效”即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增效”的前提是“提质”,尽管一些“一带一路”国家的版权贸易、平台渠道等尚不完善和成熟,无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但对于优质的内容资源和IP,“一带一路”国家也会争抢。外研社出版的一系列词典、对外汉语和中国主题类图书在东南亚、中东欧等市场很受欢迎,每年带来近两百万元人民币的版税收益。
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各家的禀赋和资源都不一样,一定要打“优势牌”、唱“特色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外研社在“一带一路”布局中最突出的优势有两点:首先是多语种翻译出版优势。我们有40个语种的出版能力,很多图书以中英双语或多语种形式出版,翻译质量很高。对象国译者在翻译这些图书时,可以参考英文或其他文本,减小了翻译难度。此外,与多语种出版能力相关,外研社多年来在国内积累了丰富的多语种教育培训经验,可以复制到相关“一带一路”国家,为我们在海外开展国际汉语等教育培训所用。
另一个是国际合作优势。时至今日,外研社国际合作伙伴已经超过660家,海外作者300多位,这个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国际合作经验,以及庞大的人脉和资源,无疑为我们扩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打下了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正在做的事情,都是紧密围绕上述两点优势展开的。
三、重视人才
充分调动对象国的汉学家、高校作家、出版人,请他们协调资源;加强培养人才;其次是储备人才,我们与中国外语储备中心推动的考试,就是推出的一个人才选拔认证考试体系,旨在选拔通晓外语、国际规则和国际谈判的人才。
“一带一路”使外研社的国际化踏上新的征程。“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是外研社一贯秉承的理念。我们希望与各位国内外同行一道,增进彼此出版文化交流,推动各自文明“美美与共”,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