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11月5日,第五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跨界·融合——出版人才发展大趋势”为主题。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推进融合发展与出版跨界等议题,十余位代表先后发言,既有理论探索,也有实践总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说,因为社里在近年出版转型中特别缺乏复合型人才,所以结合建工社作为专业科技出版社的实践,谈一谈“数字出版急需复合型人才”。本文为沈元勤在论坛发言稿。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 沈元勤 (照片由出版社提供)
“十三五”时期,数字出版产业承担着新闻出版业结构转型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任。在经济新常态下,抓住历史机遇,保持产业高速发展,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是“十三五”时期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任务。传统出版社面对新的形势,面对危机和挑战,必须加快数字出版转型,关键靠人才,尤其是复合型的领军人才。
一、数字出版转型面临瓶颈
1.对数字出版转型的认识不足
近些年图书出版繁荣发展,图书品种丰富,增长较快,但平均印数下降,单品种利润降低。另一方面图书库存增长,退货率增高。由于网店的冲击和房租及人工费的上涨,实体店经营困难,出现萎缩,依靠实体店回款减少,出版社经营面临风险。
国外数字出版发展速度很快,不少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并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收入还较低,收入达到10%的很少。另一方面,国内从个人到机构,对数字出版物的需求正快速增长,如很多年轻人正趋向数字化阅读;又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每年出资100万元用于购买专业电子书;很多院校图书馆新书只采购一、二种,同时希望出版社提供电子版,不提供的,有的图书馆甚至自己扫描,给出版社造成损失。
2.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尽管这些年全国扫黄打非办不断加大打击盗版侵权的力度,但目前我国图书被盗版侵权现象仍很严重。不仅实体店销售盗版图书,网店销售盗版图书和电子书越来越猖獗。另一方面,读者习惯免费阅读,或主动购买盗版低价书。因此,出版社对销售电子书顾虑较多。
3.适应数字出版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十多年来,围绕出版的新兴技术企业发展较快,技术人才活跃。新发布的《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软件服务商推荐名录(2016)》中的企业,在数字出版转型方面做了多项技术探索,涌现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各类网站发展很快,如建筑行业的筑龙网、大太阳网等,但这些网站提供的内容不是专业出版。传统出版社有内容优势、专家优势、渠道优势,但既懂内容又懂技术又懂运营的“三懂”人才缺乏,这也是造成数字出版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4.出版机制亟待创新
传统出版社的惯性很大,传统出版的利润还可以,从领导和编辑都不想去冒险。但市场的变化加快,因此,出版社要有危机意识,报纸和期刊的用纸量持续下降,给图书出版以警示。必须积极主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数字产品为核心,以优秀人才为保障,抓紧机制创新。
二、复合型人才的特点要求
复合型人才是对出版内容和数字技术及经营管理都比较熟悉或精通的人才。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包括管理人才、内容人才、 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
1.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
数字编辑应是懂内容的专家型编辑,熟悉传统出版流程。
有能力建立“三库”,建立专家库,能与专家对话交流;建立内容资源库,能够构建和把握内容体系;建立用户库,把握用户需求。我社的《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修订,100多家单位近2000多人参与;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古建筑丛书》(28卷),300多位专家作者参与,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以经典出版内容转化为知识服务,没有专业背景是很难胜任的。
2.熟悉数字出版技术与传播
数字编辑在懂内容的基础上,要了解新平台、新业态的特点,熟悉数字内容资源整合与加工,熟悉数字技术应用与传播,熟悉数字产品研发与运营。
3.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决定工作能力、创新能力。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要学以致用。要根据企业数字出版的发展目标,学有专攻,兼顾相关。数字出版属于创意产业,应该更多的向读者提供新知识。善于跟踪学科研究课题,倡导研究性出版,发挥出版物的引领和推广作用。
4.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产品研发能力
应有情报意识,善于抓住机遇。通过大数据进行阅读倾向调查、市场分析,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数字产品。通过产品的用户体验不断调整产品的功能。
5.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建工社近两年积极探索微信营销,加强对用户的服务,专门安排4名学专业、传媒和设计的编辑从事微信营销宣传,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展微信“营”+微店“销”,融合传统“宣传”与“销售”的边界。微信:每天推送专业有趣内容吸引专业读者,定期互动活动,增加读者黏性。微店:可在微信推送中购买产品,读者第一时间产生兴趣,即可转化购买。社“微信” 订阅号2014年4月30日运营至今,订阅用户100396人。《京城绘》一书于2016年9月底出版,两位土生土长的建筑与城市从业者立足从宏观的交通规划层面讲述北京交通那些事。建工社营销编辑第一时间在社微信公众号转发了此书的宣传微信。利用网络、新媒体将专业知识用时下最热门的方式传递给普通读者,很快关注就达1万多人,该书很快重印。很多微信需要责任编辑提供素材,有的由编辑自己设计,锻炼了编辑的数字营销能力。通过微信服务平台,沟通作者、读者,提高服务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1.做好人才规划,创造融合发展环境
建工社已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专项规划,从顶层设计提出“以人为本培养复合型人才,全方位打造数字出版队伍”的战略规划。
数字人才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努力为数字出版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引导编、印、发、综合管理、数字出版等方面优秀人才向融合发展转型,建立架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统筹规划数字人才。内容生产、技术研发应用、资本运作、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多方面人才培养和引进。
2.加强学习培训,培育复合创新人才
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增强数字出版人才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参加数字出版界各种培训会议、交流活动,组织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研讨会,开拓眼界、增强交流、扩大合作。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定期在社内进行数字出版继续教育讲座,包括政策解读、项目交流、技术策略、产品介绍等多方面内容。组织年轻编辑及相关岗位员工参加北京市数字编辑职称培训和考试,涉及内容编辑、技术研发、运维营销等数字内容领域全部生产流程。
3.依托重大项目,锻炼数字出版队伍
通过项目实践等方式增强数字出版人才的复合能力和实战能力。按照总局统一部署,在项目建设方面,建工社先后开展数字平台、专业资源库、数字化转型升级、ERP系统升级改造、行业级平台、专业知识服务等建设,从平台、内容、技术、运营等多方面逐渐拓展和深入,以项目锻炼数字队伍。
围绕出版社在建的重大数字出版项目和专业业务布局,鼓励编辑参与数字化项目实践,逐步掌握数字化产品的内容资源整合及其结构化方法,从而逐步实现由传统编辑向复合型编辑的转型,适应“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运营机制。
建工社自2012年以来积极开展重大数字出版项目的建设,已有7个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12个项目获得基金资助,包括: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建筑设计资料库;建筑施工资源库与信息服务平台;建筑给水排水资源库;工程建设标准资源库与信息服务平台;建筑专业数字资源库(一期);中国装饰装修O2O商务平台—基于VS技术的实时采购效果预示化服务系统;基于CNONIX标准的ERP系统升级改造及客户端开发工程;建筑领域行业级数字内容运营平台;建筑设计专业知识服务。这些项目有的是平台项目,有的是产品项目,尤其是内容产品项目,急需复合型编辑领军人才。其中,“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知识服务平台”项目非常荣幸地入选为首批35个示范项目之一,这是总局对我社数字出版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将对我社数字出版持续稳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4.出台鼓励政策,完善考核保障机制
专门针对引入数字出版人才建立“协议工资制”,提高薪酬待遇,以明确的绩效考核任务给予相应的协议工资。为鼓励本社优秀图书编辑转型从事数字编辑工作,给予工资待遇不低于之前的水平,如数字出版有效益,给予比图书效益更高的奖励。
以制度为保障。研究制定了“数字出版重大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以项目管理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制定“数字出版重大项目执行负责人管理办法”,明确项目执行负责人的条件和职责,内容项目执行负责人必须由有经验的编辑部主任、副主任或首席策划编辑担任。成立了数字出版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探索以分层管理和项目负责制的方式,鼓励人才脱颖而出。
制定“数字编辑考核分配办法”,鼓励更多的编辑参与和支持数字出版工作,参与微信营销,按专业图书中心建立微信服务号,建立统一的微信平台,开展编辑、读者、作者的互动,并进行大数据收集、分析和运用,增强全体编辑的新媒体意识,提高传播能力,为出版社今后整体转型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为加快推进建工社数字出版转型,2015年在石景山点石商务科技园区购置了5000多平米的数字出版新办公用房,以成立数字出版公司为契机,集聚一批有实力的关联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建设行业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目前,正积极引进人才,尤其是复合型领军人才,为重大数字出版项目的快速推进和产生效益提供保障,努力实现由传统出版商向现代专业信息服务商的转型。
(本文编辑:Thelma)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