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唐俊荣专栏】一安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天资聪敏,“三商”皆高,颜值上乘,典型帅哥。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读的名校,文学造诣很高,他不仅是个好编辑,多次荣获全国和全省的出版、编辑奖,而且也是一位好作家,作品同样经常获奖。1985年8月12日《人民日报》文艺版发表他的《心中的大佛》,虽是习作,但是沉淀三年,几经打磨,已是字斟句酌、熟透飘香。但是我还是觉得一安最适合做编辑,因为他有广泛的人脉资源,深厚的知识储备,敏锐的信息感觉。
就像旧时听戏,先听到幕后几句倒板,然后才见演员出场。我跟李一安的相识也是先闻其名,后见其人。他在我们湖南文艺出版社做过十来年编辑,编过很多好书,也写过很多好文章,但我俩见面是缘于《湖南实验小说选》的出版。
198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湖南实验小说选》,是由责任编辑李一安策划,著名作家莫应丰编选的。这个选本几乎将新时期湖南文坛的骄子才女的代表作一网打尽,像韩少功的《爸爸爸》、何立伟的《一夕三逝》、叶蔚林的《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残雪的《天窗》、肖建国的《鬼屋》等,在创作风格上带有标新立异的作品都收入其中。可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总印数才3750册,连我自己想买一本都未能如愿,我是从业务样本上得到的信息。
此事对我震动很大,当即写了一篇大发感慨的小稿,登在《出版工作》上我的“发行手记”专栏里,此稿就新时期文学书籍的发行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检讨。李一安看到这个稿子很有感触,不仅是文中涉及到他责编的书,而且其基本观点形成共识。他主动打电话给我,聊了很久,十分投机,从此我们就建立了“热线”。我调到局里之后,我们的联系更多了,他到局里来办事或开会,总要到我办公室打个转,聊聊他的新选题计划,他的新书信息等等。
一安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天资聪敏,“三商”皆高,颜值上乘,典型帅哥。他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读的名校,文学造诣很高,他不仅是个好编辑,多次荣获全国和全省的出版、编辑奖,而且也是一位好作家,他的作品同样经常获奖。我尤其喜欢他的散文随笔,可以说我知道他的名字是从他的散文开始的。1985年8月12日《人民日报》文艺版发表的《心中的大佛》,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他的散文。
乐山大佛,这是一个被世代文人写滥了的题材,诗歌、散文、图画、摄影俯视皆是,当时还有刘晓庆的电影。聪明的李一安绕开正面剑走偏锋,写了一位铁道兵排长转业的义务工,清除二十多层楼高的大佛身上的杂草小树的惊险劳作。他以此为切入点,把自己的命运遭遇和生活感悟揉入其中,产生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冲击力。这篇散文虽是一安习作,但是沉淀三年,几经打磨,已经是字斟句酌、熟透飘香的程度了,发表不久就被《新华文摘》和多家报刊转载,有的出版社将其收入“大系”“选粹”之类的丛书,六年后还被上海教育出版社选入高中《语文》课本。
但是我还是觉得一安最适合做编辑,因为他有广泛的人脉资源,深厚的知识储备,敏锐的信息感觉。1994年,他离湘南漂,加盟珠海出版社,这块开放前沿的新天地唤起他又一轮青春的涌动。1998年金秋十月,他带着由他策划并责编的《渴望真话——刘少奇在1961》来到北京,此书是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的重点读物。他简略地给我讲述了此书的内容梗概和策划经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天正是周末,我用了一天一晚将这22万字看完。这是湖南著名老作家张步真花了几年时间调查研究、苦苦思索写成的力作,它真实纪录了37年前刘少奇在湖南关于公共食堂的44天惊心动魄的调查。用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揭露“四人帮”对刘少奇同志的诬陷和迫害。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人为人民利益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大无畏精神。
几乎与此书同一时间,他还经手编了一部长篇小说《阿文的时代》,这是一部纪录特区沧桑的传奇新作。我其所以记住了这本书,是因为此书的作者也叫“刘心武”。一安提到此事时还略带尴尬,我说没事,此人出生于1960年,那时北京刘心武尚未出名,不存在“套牌”的问题。
2000年一安又一次来北京看我,带来了他新近结集出版的散文随笔集和中短篇小说集各一部,使我有机会拜读他的全部作品。此时的他已是年近半百,却依然英气勃发,乐观潇洒,感染到我这个老头也不知自己老之已至!
(封面及内文图片,来自湖南省永州市新华书店永州图书城)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