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唐俊荣专栏】钟叔河先生以编辑《走向世界丛书》为发端,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编辑家;又以“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为宗旨普及四部古典文学名著而成为新时期的出版家。钟先生另一项突出的编辑功绩是重刊周作人的遗著,今天我们谈论周作人似乎轻松得不屑一顾,可是三十年前那时开而未放乍暖还寒,面对周作人这样具有双重人格的敏感人物,其分寸多难把握。他借张宗子的话说:我所明白无误确确实实晓得的,也就只有这两点:第一,周作人“已死”;第二,“他读得书多”。至于别的方面,还是留待能够说和愿意说的人去说罢!更神的是他与张中行先生的一段对话。当张先生问他,与其这样,为何不出全集呢?答曰:如果称为全集,像是有纪念性质就更难了。
一
1997年7月,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编审钟叔河先生,邮赠北漂的我一本他新近再版的《书前书后》。先生在扉页上亲自题签:“湖南何所有,聊寄一封书,俊荣同志存念并祈指正,钟叔河奉九七年七月”。先生如此客气,令我受宠若惊。
此书收录了钟先生编辑实务中写的序言、后记、小引、小叙、小议、题记、笔记和访谈等62篇,1992年初版后在读书界和出版界引起很大反响,这次又重印了五千册。此版与初版的不同是,收入了张中行先生的“第二序言”《书呆子一路》,遗憾的是撤下了钟先生的《自序》。此书为32开的窄开本(比诗开本略大一点),装帧印刷十分精美,应该说是海南出版社少有的精品,一看,原来是出自装帧大师郭天民先生之手。
钟叔河先生以编辑《走向世界丛书》为发端,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编辑家;又以“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为宗旨普及四部古典文学名著而成为新时期的出版家。他是湖南最早荣获“韬奋奖”的先进人物之一。可以说《书前书后》凝聚他几十年编辑工作的心血,记录他几十年编辑工作的历程,任何高手撰写的先进典型材料,都没有它那样生动、具体地反映钟先生的其人其事。
二
当然可以说是《走向世界丛书》成就了钟叔河,更应该说是钟叔河造就了《走向世界丛书》。这两者的结合给了钟先生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都知道,一般意义上的编辑面对书稿只管价值判断和技术加工;而钟先生之于《走向世界丛书》,连一个完整的草稿都没有,有的只是他自己设定的选题概念和选择标准。这个概念是先生以几十年苦难岁月为代价换来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应该也不可能长期和别的国家别的民族隔绝开来,不能够自绝于这个世界;人类社会从远古走到近代的历史,往往也就是它的人民打开眼界走向世界的历史。这个标准就是:专收早期亲历西方的人的自述。不凭作者对西方的态度,也不凭文笔的优劣,但必须是亲见亲闻亲身感受。这样,《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就是从两百多部作品中选出36种,包括游记、日记、回忆录、叙事诗等各类体裁,丰富多彩,蔚为壮观。
《走向世界丛书(全10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钟叔河 编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中国人走世界之后,免不了会出现的倾向是:或盲目排外,或盲目崇外。钟先生清楚地知道,他所选作品的作者不都是先进人物,因此丛书各册都写了相关的叙论,就是试图作些有关的分析,供读者参考。这样的启蒙工作对于像我们这类知识贫乏的人尤为必要。
这么浩大复杂的出版工程,凭一己之力怎么完成的呢?钟先生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对张世英的一次谈话揭密了:“1978年以后,我20来年的积累一下子就全部用上了”。你看,这套丛书虽然是1980年才开始出版,实际上花了钟先生几十年的积蓄啊!
钟先生另一项突出的编辑功绩就是重刊周作人的遗著,在《书前书后》中,排在卷首的几篇文字就是写的这个专题。今天我们谈论周作人似乎轻松得不屑一顾,可是三十年前那时开而未放乍暖还寒,面对周作人这样具有双重人格的敏感人物,其分寸多难把握。钟先生以无私的胆识,尽最大的可能发掘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从《知堂书话》到《儿童杂事诗图笺释》,前后近十年时间,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旧籍遗文,也使研究工作有所凭藉,真可谓功不可没。
如同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一样,几十年的政治风波磨炼出钟先生超人的政治智慧。他在《知堂书话序》中有一段精彩文字,他借张宗子的话说:我所明白无误确确实实晓得的,也就只有这两点:第一,周作人“已死”;第二,“他读得书多”。至于别的方面,还是留待能够说和愿意说的人去说罢!更神的是他与张中行先生的一段对话。当张先生问他,与其这样,为何不出全集呢?答曰:如果称为全集,像是有纪念性质就更难了。多么明智啊!
三
编辑是一本书的第一读者,没有人能够像编辑那样对这本书透彻了解。本书收录的几十篇文章,既是钟先生几十年编辑生涯的成果精华,也是精妙绝伦的读书笔记。黄裳先生对此最为赞赏,他在本书的《序言》中说:这些读书笔记让人读来有入口即化而又富于营养之妙,虽是随笔短篇,却并非一挥而就,都是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才下笔的。
如今的编辑记者动辄冠以“资深”,有的甚至刚满实习期。真正的资深如钟先生十八岁开始做编辑,几十年不仅阅人无数,阅书成山,也练就了一枝如椽大笔,真是道德文章有口皆碑。
钟先生的文字首先是架构随意,不虚张声势,不开中药铺,起承转合不露声色,娓娓道来悄然拜拜。其次是短小精悍,这可说是钟先生毕生追求。《走向世界丛书总序》才两千字,《知堂书话序》一千三百字,精炼到这种程度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先生对“短”的追求既有实践范本,更有不遗余力的理论普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闻出版报》曾设专栏系列刊登钟先生的《学其短》。这个专栏是钟先生从古籍中编选的短文范例,毎篇限于一百字,再加今译对照,这个选题本身就很有意思。《书前书后》选用了其中六则。更有趣的是《学其短》的序只有两百多字,相当于一篇小学一年级的作文。可见钟先生为其“短”是何等地身体力行,这正如他在本序中所说:写短文省时省力,功德无量。
(封面图片来自湖南弘道书店)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