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韩卫东:电子书推进的核心是版权业务而非数字技术

作者:令嘉 陈大猷   2016年04月0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在韩卫东社长看来,电子书的核心就是版权业务。本文是他关于上海译文社发展电子书业务的各种经验之谈。在百道网的采访中,他谈到,在电子书领域,畅销书对销量的拉动效果最强劲。译文社的数字出版部是在版权部门的基础上组建的,为什么这样,他自有一套理论与实践的支撑。他在采访中也谈到译文社的电子书产品在哪些主要平台发行,以及与各家平台的合作情况等等。更多的精彩,请诸君阅读全文。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 党委书记  韩卫东

在过去的两年中,上海译文出版社在电子书以及专业工具书的数字化领域渐入佳境。译文社合作开发数字产品包括学习机、电子词典、手机、手持阅读器,型号近100种,电子书上线400个品种,销售名列亚马逊KINDLE前列,来自数字授权产品的盈利已经成为图书业务盈利的重要来源。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上上下下达成一种共识,电子书推进的核心是版权业务而不是数字技术。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将电子书视作与精装本、平装本等纸书形态互为补充的新版本形式,并开始在上面有所斩获。在专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上海译文出版社韩卫东社长时,他告诉我们,“十三五”期间,上海译文社在基本业务上完全转型为一个建立在数字化平台上的出版社。将来编辑在引进选题时,就不能只考虑纸质版,必须再考虑电子版,甚至要鼓励年轻编辑把一些书直接做成电子版,根本不用做纸质版。电子版的效益不错,再考虑纸质版的发行,这样试错的成本更低,这种做法更符合中国市场。

百道网:在电子书领域,上海译文出版社目前算是做得最好的出版社之一。译文社是拿优质书去做电子书,和拿库存书、公版书去做电子书是两个概念。在做电子书的时候,您为什么和很多出版人的想法不一样?

韩卫东: 在电子书领域里,畅销书对销量的拉动效果很强劲。亚马逊的前几位电子书供应商都是很明显的畅销书中心。过去我们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电子书不占用物理空间,没有库存,好像对长尾图书销售比较有利。实际上并非如此,长尾纸质书变成了电子书依旧会长尾。电子书品种多并不代表什么,真正能够拉动销售的也就是那几十本畅销书。因此,我们觉得做电子书最关键的还是要增加好书的品种数量。

现在对我们来说,在电子书领域中又有了新的挑战,除了把传统的纸质图书转化成电子版本之外,还要针对电子书读者的需求,开发一些纯电子书。就像日本的手机小说在手机上创作,然后在手机上阅读。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满足部分电子书读者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对一些原来的书进行改编,浓缩,按照几个不同的阅读主题分类,有点像集锦的形式,篇幅短小,耐读性强。目前,纯电子书由我们的数字部专门来做。

百道网:上海译文社数字部门的职责定位是什么?

韩卫东我们进一步充实版权部门,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数字出版部,在规范著作权管理的同时加大了版权输出的力度。换句话说,数字出版部除了负责数字化业务以外,还负责版权工作。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数字化业务实际上跟版权相关。电子书的核心就是版权业务。在数字化环境下,出版社的价值还是基于内容提供能力的自主版权资源,版权合作和贸易不再是拾遗补缺的单纯的内容著作权交易行为,而是能够为出版社带来巨大收益的重要业务和经营活动。

最初我们做的电子书形式是电子辞典,那个时候就涉及到授权的问题。我们译文社的出版工作是以版权业务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很早就意识到版权贸易在出版社的出版工作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百道网:近两年译文社在电子书领域有什么大动作?电子书板块预期会有多大的增长?

韩卫东:2015年在数字化出版方面有比较大的动作,我们推出了APP“译文的书”。这个APP由我们自己运行,它有电子书销售和阅读的功能。我们尝试做这个APP是想把它变成译文社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门户。“译文的书”在设计的时候预期有三个功能,第一个是电子书的销售,第二个是搭建营销平台并实现移动社交,第三个是做电子商务卖纸书。第三个功能还在筹备中,没有完全做好。目前,“译文的书”在IOS系统和安卓系统上都可使用,但还不是很稳定,所以最近我们在做二期,对它进行大幅度的更新换代。等“译文的书”达到我们非常满意的程度,我们再来做推广。

谈到电子书的增长,现在很难讲绝对数量,但是这两年成长速度很快,高速成长两三年时间还是可以的。将来如果做到纯收入1000万的水平,也是相当可观的。目前电子书加上其他数字业务一起纯收入大概几百万。

明年APP“译文的书”2.0版上线,技术这一块,会考虑和天猫和三大网店合作。因为他们更多的还是一个门户的作用,我们不是指望在那上面卖很多书,卖书的话亚马逊和苹果的平台已经很大了。但是有些读者,可能对译文的品牌有特殊感知,我们在这里上线,肯定要比在亚马逊上快,那读者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等于说,我们把大宗产品交给亚马逊,一些个性化的特色产品自己经营。这样一方面经营我们的品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移动端有自己的阵地。

在电子商务这块,首先是当当、亚马逊、京东的几个链接,要全部都做上,然后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淘宝店、微店,或者直接连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去。

百道网:很多出版社担心电子书的增长会影响纸书的销量。从上海译文社的经验来看,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韩卫东:电子书有时候也会阶段性地影响纸书的销量。两者价格差异正常的话是六折,但是碰到搞活动,比如双十一或六一,电子书打折就很厉害。但是从长远来说,是会增加很多读者的。很多人看了电子书之后,觉得很经典,就会去买纸书,所以纸书的销量有时也会爆发式增长。这个是正向的拉动。比如,《枪炮、病菌和钢铁》纸书一年能够销到四五万册,电子书一年大概也有七八万的销售。在亚马逊平台上,这也是目前为止我们排名最好的书,电子书和纸书销量同步增长。

还有一个是定价权的问题,这需要再三平衡。就像纸书的销售,不能说给网店便宜,给地面店贵,电子书也是一样,需要一视同仁。至于电子书和纸书的窗口期,因书而异。有的书是纸电同步,有的可能会隔段时间,因为电子书的制作也需要时间。一般情况下,我们也愿意同时推纸质版和电子版,相当于也是一种营销。

虽然我们的定价系统、游戏规则是这样,但实际上电子书和纸质书是没有区别的。我觉得经典的东西特别适合收藏,真正喜欢读书的人,买了电子版以后,还会去买纸质版。所以说,电子书卖得好的话,对纸质书的推广和营销是很有帮助的。

百道网:上海译文社和国内外多个数字图书出版平台是如何进行合作的?

韩卫东:这几年我们和多个数字图书出版平台都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包括亚马逊、掌阅、多看等。我们和亚马逊在理念上非常接近,所以合作也非常顺利,双方很容易沟通。现在几大发行平台里,亚马逊是做得最好的,在整个电子书发行领域有70%-80%的份额。但是苹果的潜力也很大,只是iBooks上线以后,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做推广。现在大家看电子书有很多方式,有的读者喜欢用亚马逊的电子阅读器,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来阅读的。平板电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现在IPAD分辨率、稳定性各方面都比较好,而且拥有一个非常大的用户群,自己做技术转档,早就已经圈占好了天然的市场。所以我个人是比较看好苹果的。

我们的图书产品去年在苹果的iBooks上线了,也是第一批国内签约的出版社,所以在iBooks中,译文出版社的书放在了比较醒目的位置。我们和苹果在合作过程中做了非常深入的沟通,虽然他们拿出了全球的出版合同,但我照样按照我们的要求对合同进行了修改,包括图书定价等商业规则。我们在和国内外数字图书出版平台合作时,一直都非常强调我们的品牌和定价主导权。

电子书商一般都没有预付的概念,但是我们坚持要求我们的畅销书需要预付。现在很多国外的版代和作者都希望电子书版权交易能像纸质图书一样有一个靠谱的游戏规则。只有这样,作者才对出版方的授权比较放心。我们和村上春树的代理做积极详细的沟通,向他展示中国电子书市场的数据以及成熟的商业模式,他现在很动心,很放心。一般来说,只有畅销书才有底气要预付。但我们跟当当谈判的时候,就实行一个打包的概念,先给他们300种左右上线的新书、好书。

百道网:除了一般书的电子书,上海译文在工具书的数字化上目前进展如何?

韩卫东在工具书授权和数字化开发方面,译文社充分发挥原创大型工具书适合数字出版的优势,坚持少而精、高回报的原则,把突出图书品牌作为前提条件,迅速加大与国内外电子厂商和互联网运营商的合作,抢占数字产品市场。目前我们《英汉大字典》第二版已经做了数字化,在第三版的编撰中,突破原有纸质词典的框架,完全打造一个数字化产品,纸质版只作为一个附属产品存在。所以去年我们做了一个产品,叫“语言学问所”,会挂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

未来的工具书,要在读者当中有很大的影响力。现在的工具书最大的问题,就是编撰过程不透明,跟读者之间没有交流,基本上还是传统工具书编撰方法,走精英路线,由专家学者编撰修订。国内比较成型的、能够做工具书编撰的单位没有几家,而我们有自己的编撰平台。

因此在第三版的编撰工作中,第一步就是要扩大读者参与面。原来我们做纸质词典,每年大概也就一万册左右的销量,10年不过就是十几万读者。第二版中,我们做了一个很大的尝试,就是电子化。电子词典的用量,一年就是十几万册,累积七八年下来,就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用户了。简单来说,就是用户从十万级上升到千万级。但是互联网是上亿的概念,第三版的任务就是要奔着那个方向去。但是我们做电子化并不只是看重它的收入,更多的是看重它的品牌。现在要培养读者,扩展用户,让更多的人来参与我们的词典编撰。也就是说,将来网络词典的内容生成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用户生成内容,一部分是专家生成内容。用户拍张新词的照片上传,一经采用,我们将会赠送会员服务。这种新词典使用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可以积累大量读者资源,形成品牌,成为最靠谱、开放程度最高的词典。

 (本文编辑:吴妮)

作者:令嘉 陈大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