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数字时代 传统书业商机在哪

2010年12月20日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编者按 “2011中国书业发展年会暨2010第五届全国民营书业评选颁奖典礼”将于明年1月7日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数字环境下 传统出版的商机”。我们将邀请业内资深人士作主题演讲。为此,本报对演讲嘉宾进行了预热采访,并选编了他们对于这一主题的思考,更多精彩,将在书业发展年会上呈现,敬请关注。

  关键词是“分享”和“人性”

■郝明义  台湾大块文化董事长、Net and Books 发行人

  数字阅读似乎总是站在传统出版者的对立面。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也许可以听到一些新的讯息,或许是一些我们自己都忘记了的本质。出版业者面对读者拥有书籍以外的阅听选择、书店以外的其他购买通路,就应该与网络为师、为友,重新重视并珍惜这个“分享”的本质与精神。比如亚马逊书店的“读者评论”,即他们在“销售” 之外,满足读者的“分享”需要,也形成了他们的特色。

    在网络时代,出版业者和读者接触的机会是很直接的。所以我们在出版的内容和形式上,是否深入而真诚地体现“分享”的精神,也很容易被别人体会到。如果出版业者觉得读者在远离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检讨自己想“分享”的东西与方法,够不够吸引人。譬如图书馆,网络刚开始兴起的时候,许多人都说,图书馆已死。但是,今天我们看全世界各地,会发现许多图书馆都因提供了更有“人性”的环境、内容与服务而发展蓬勃。

    纸本书出版也可能需要诉之于这一点。出版的内容,可以更有“人性”;书籍的形式,可以更有“人性”地展现;营销的活动,可以更带有“人性”地进行。“人性”,即使对数字出版,也仍然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网络游戏的成功,要归助于其仿真“人性”的元素。“人性”,也是未来出版的关键词。

(选自郝明义新浪博文《未来出版之配方》)

  发行商 从网络寻找机会

■张 践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

  目前,行业内就数字出版如何影响出版业存在以下三类问题:首先,是替代还是扩展。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出版是对传统出版的丰富,两者采用不同的出版模式,拥有不同的消费环境与阅读体验。数字出版一方面可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出版物传播更加方便,也能促进传统出版的发展。

    其次,是逐渐转变还是创新形成。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出版只是改变了内容的表现形态,这种转变需要行业逐步适应与探索,是一种渐变过程;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出版是一种新的模式,需要通过创新形成新的需求方式。

    最后,是调整还是创造。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数字出版的出版与发行环节和传统出版的有很大的差别,但仍应从产品价值的角度对这些差别进行探寻和调整原有价值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基于互联网的特点,数字出版的参与者更丰富多样,除了产品价值外,还会产生更多的第三方价值,因此,应基于第三方价值创造新的价值关系。

    我们认为,数字出版在未来会逐步替代传统出版,但在现阶段更多的还是对传统出版的丰富和扩展;从路径来看,更重要的方式还是要通过创新,包括产品形成方式的创新、传播和销售方式的创新和阅读体验的创新等;应综合互联网第三方价值关系与传统出版业价值关系,创造出新的价值关系。

(摘自张践《数字环境下发行的机遇》)

  未来的出版发行模式

■徐智明 北京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董事长、快书包创始人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而不是独立的行业;对于书业,互联网不应该是网上书店的专利。基于这两种判断,我有一些大胆的想象:

    其一是发行将逐步移到网上进行。未来,出版社可能普遍建立B2B电子商务(发行)网站,并且与内部信息管理系统联通。网站将提前几个月预告出版信息,提供电子书试读服务;可以直接下订单,可以进行不同折扣、不同方式的结算。书店向出版社进货将逐步改为网上进行。目前的情况是,出版社重视ERP,而网上发行并不普遍。

    其二是读者服务部获得新生。读者服务部曾是出版社直接服务读者的重要方式,但目前有萎缩的趋势。我想象,借助网络读者服务部将真正服务于全国读者,并且成为出版社长尾书获利和库存书消化的主力军。至于读者服务部的网络化发展途径,自建网络和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同样重要。

    其三是出现全国性中盘。未来,小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发展、网店发展等因素将强化对全国性中盘的需求;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网上结算的发展,将使网络化的全国性中盘成为可能。真正的全国性大中盘,一定基于网络完成信息流和资金流。

    其四是网络直接销售成为数字图书重要销售方式。借助网络,数字图书不一定非要通过专门的销售商来销售,完全可以由出版者自行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因为数字图书并不需要实体物流,其订购、付款和配送完全可以用网络化的方式来完成。

    其五是大型网上书店可能进行电子书销售。电子书未来可能成为图书一大门类,网上书店是最便于销售电子图书的渠道。大型网上书店进行电子书销售,可能是出版商和大型网上书店的双向和双赢选择。

(选自徐智明博文《对网络时代书业未来的18个想象》)

第五届全国民营书业评选新浪专题页面http://book.sina.com.cn/z/minyingbook/index.shtml

本报网站专题页面http://www.cptoday.com.cn/SubjectInfo.aspx?TCID=901

新浪微博地址http://t.sina.com.cn/mypx2010

  数字出版 让我们直面用户

■黄锫坚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新媒体事业部总编辑  

  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成熟的两个标志为:一是硬件普及率;二是支付便利性。另外,版权是最能引起所有出版人关注的内容。对于版权观念的进化,是攥紧还是放开?在”2011中国书业发展年会“上,我会跟大家一一探讨。

    随着电子阅读的普及,我认为出版界真的应该转换脑筋了。与其把电子书的“购买”和纸书类比,倒不如把它归入在线音乐、软件服务和网络游戏。只有还原电子书买卖的真正权利,我们才可以发掘更多可行的商业模式,或者说找到出版业的生存之路。其实对于出版人来说,电子书的特点在于用户可直接从网站上下载便可获取数字阅读的内容,同时还能通过网站互动,这种交流是直接的,而且服务是终身的。而纸质书只能通过一次性购买,并且需要通过书店这层渠道商来进行,相对来说,出版社与用户直接对接的意义不是很明显。

    过去一年,中信出版对新媒体业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大致包括独立发展和对外合作两个方面。我们想分享对于电子阅读的硬件、软件、市场和支付等环节的思考,期待与业界合作共赢。在“2011中国书业发展年会”上,我会跟业内人士重点探讨“中信出版在数字转型上的探索和困惑”这样一个话题。

  (采写/陈贝贝)

  参选单位简介(四)

    北京博采雅集文化传媒公司(参选年度文学出版商、年度生活出版商)

    北京博采雅集文化传媒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图书策划、营销推广和发行代理的图书公司。2009年9月~2010年9月,出版品种达30种,销售收入及同比增长200%。公司与文轩中盘签订重点合作协议,让公司规模迈上一个新台阶。

    其策划出版的《世上没有懒孩子》在《广州日报》、《北京晨报》等多家报纸连载推荐,一个月内加印三次;《第四种权利:一个记者的暗访生涯》揭露重大民生事件背后的内幕,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每天变好一点点》首次将心理学经典理论与感人思辨美文完美结合,开创心灵励志图书新类型。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参选年度最佳馆配商)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的批发、零售业务,定位于为公共和高校图书馆提供专业化服务。多年来,公司业务增长迅速,2003年步入亿元店的行列,2009年突破4亿元,2010年预计突破5亿元。

    人天书店的馆配业务已遍布大陆所有省份,为1500多家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提供高品质的本地化和一站式服务。2010年,公司着手拓展海外市场,目前与美国著名的伯克利分校等展开了合作。

  陕西嘉汇汉唐书城(参选年度最佳书城、年度最佳连锁书店、年度营销奖)

    陕西嘉汇汉唐书城始建于2002年,总店地处西安文化腹地小寨,经营面积达12000平方米,图书品种达20多万种。人文、社科类图书是其经营特色;书城现已吸纳会员10万余名。书城已率先引入柏斯琴行、屈臣氏等知名品牌,将传统型书城发展成为文化MALL。

    书城在同西安各大超市合作建立5家超市分店的同时,在宝鸡、咸阳、汉中、安康、西安高新区分别开设了千余平方米的综合连锁卖场,并在西安筹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批零中心,与上万平方米的物流相配套,形成了集零售、批发、连锁为一体的商业运作模式。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