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由于摄影专业市场的小众,在百道网对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赵迎新进行专访时,她坦言书业利润薄,不好做,但是“我们要尝试失败,不断改变”,有感于未来书业的发展态势,她引用了《欢愉》一书中“这是生活的节奏,在我们的骄傲之外是恐惧,恐惧之外是更清晰的视野和全新的希望,而在希望之外则是进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表述中不仅有倔强,也极具诗化。
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 赵迎新
作为一家摄影专业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形成了专业性很强的四大板块、从史、论、人物出发,发展出摄影史、摄影理论、“摄影大师”三大板块。此外,与著名的“美国国家地理”深度合作,在推出一系列品牌图书之外,还延伸出摄影心灵的新系列来。
百道网:中国摄影出版社几年前推出的《世界摄影史》有较大的影响力。对于这样一部高成本的图书,出版社在决定出版时应该承受着比较大的市场压力吧?
赵迎新:中国摄影出版社一方面在大力培植中国本地作者自创的图书,一方面也在引进国外的图书。在2013、2014年的时候,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一批影响力巨大的摄影史、摄影理论、摄影大师经典等方面的图书,力度比较大。比如《世界摄影史》, 600多页,稿费、版税、照片的版权费用都非常高,这样一本摄影史图书能不能在市场上有所收获,无法预料,当时觉得压力很大。但我们中国摄影出版社应当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出版对摄影学术、理论推广有建设作用的图书,同时作为一个品牌出版社,在我们的图书目录中,应该多一些有份量的图书。所以当时克服困难把它引进来了。
《世界摄影史》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作者:(美)内奥米·罗森布拉姆 著
包甦,田彩霞,吴晓凌 译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有困难就有收获。这本书出版之后,我们向国家申请到了出版基金的资助,他们也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学术著作;而且市场反映非常好,在学术界和在摄影界影响很大,很多专家认为这本书对摄影史讲的最清楚,又通俗易懂,且最具国际影响力。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和传播媒介是怎么发展的,它在各国摄影师的摄影作品呈现了什么样的状况,这本书里面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而且学术逻辑清晰。对一般的读者来讲,都可以从这里看到摄影对于一个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以及摄影给大家带来的一种视觉享受。
除了引进版的图书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国内作者的原创作品。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大力度挖掘中国原创作品,包括史论、采访录及其他作品。摄影师姜纬本身就是一个出版人,他对自己专访出版的书非常重视,坚决要由我们社出版,他认我们社的品牌。他工作严谨,所有的装帧设计,甚至语言文字,他都要认真地去核对。我们觉得这样有能力、有追求、懂出版的作者相当难得,因此我们非常珍惜。
百道网:摄影史是否已经渐渐发展成为社里面的一个重要的产品线?
赵迎新:“摄影史”系列确实已经成为社里的四大板块之一。包括《世界摄影史》和《中国摄影史》。明年相继会在摄影史方面做更多的类型史,比如国别史等。
《中国摄影史:中国摄影师1844-1879》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作者:[英]泰瑞 贝内特 著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我们出版英国的收藏家泰瑞·贝内特研究的1840-1879年间的《中国摄影史》,他出的第一本书叫《中国摄影史概论》,把中国的摄影史提前到1840年,在摄影界有很大的贡献。之后他又连续出了两本,书中涉及了所有的早期中国照相馆和中国摄影师,还对中国的摄影和宗教、艺术、社会的关系做了一些论述。
这一套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泰瑞·贝内特是做收藏的,研究态度严谨,有一手的收藏资料,比如照片、海关的入关和出关凭证、报纸上刊登的海报等。所以我们觉得这本书在早期中国摄影史研究上面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第二,我们整个出版的装帧、印刷、设计,无论是对于做摄影史研究的学者,还是对于摄影的收藏者,以及喜爱老照片的读者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百道网:《中国照相馆史》也是摄影史中的新书吗?您对它有何评价?
赵迎新:照相馆史实际上是摄影史的一部分。在中国,早期摄影史的主体部分就是照相馆史。
《中国照相馆史》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作者:仝冰雪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第一版不是现在这样的,我看到里面有很多非常珍贵的照相馆照片的装帧,于是我们当时觉得,既然做《中国照相馆史》,就要在读者的触感和观感上有一些呈现,所以就选择了类似于卡纸的特种纸,同时用卡纸精心设计边框,描绘出边框的细纹,来体现当年照相馆的工艺。因为照相馆有特殊的卡纸,做工精细,而且特别的优雅,卡纸的质感也跟铜版纸不太一样。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这本书非常精细,就是想从里到外都给读者一种亲近感,让读者触摸到这本书、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照相馆所遗留下来的艺术,抑或是一种影像技艺,有一种实实在在的触摸感。
百道网:在摄影史之外,中国摄影出版社其他三块重要的产品线是哪些呢?
赵迎新:目前,我们基本上形成了四大板块。第一个即前面所说的“摄影史”系列。第二个是摄影理论。很多专业和业余的摄影师想通过看摄影理论去提高专业知识,所以我们推出了一个“摄影社会”系列,聚焦摄影和社会的关联。
《欢愉(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作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第三个就是“摄影大师”系列。这个系列有几个方向,其一是一些专著,比如说《光圈·摄影大师》把二十世纪的摄影大师一一出版出来,整体呈现这个时期国际上摄影大师的一些状况;其二是一些珍藏,比如说玛格南在《玛格南元老级摄影师珍藏版画册》中第一次把自己的家底、重要摄影底片展示出来,根据底片去描述摄影师当时的采访心路、创作过程,将他对于摄影的观点和认识呈现出来,形式非常贴近读者。
第四个就是“美国国家地理”系列,这是我们跟美国国家地理合作的。已经出了一系列的图书,包括《色彩的生命》《大师学》等,都很受市场欢迎。
最近,我们还合作做了一个“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心灵之旅”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摄影和生活更加贴近了,这也是我们2016年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元旦、圣诞节推出了这样一个系列,有《欢愉》《感恩》,看到这些题目,翻开以后就会产生心灵的启示,一幅幅非常有感染力的照片让读者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百道网:如何吸引摄影爱好者,使他们更加关注你们专注的产品和内容呢?
赵迎新:我们最近做了一个微摄影微信服务号,现在大概19万的关注量,类似于Call Center,用户可以随时问一些关于摄影器材、技巧等问题,语音、打字都可以,专家会随时去回答。下一步我们会推出各种课程来跟读者互动,因为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他们需要获得这样的信息。
我们还根据图书数据库做了一个摄影知识库,预计在2016年年底会正式推出。我觉得很有发展前途。因为我们是做摄影出版的,现在从内容的营销者转变成内容的经销商,就要把我们的内容通过新媒介碎片化处理,加入检索,让读者根据需要去获取。里面包括摄影史、摄影技术技法等相关内容,现在这个摄影知识库的构建已经初具规模,正在输入一些词条,而且还要加入一些新的功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在整个新媒体上,我们还要做一些线上线下的流动。在2016年,我们要专注打造品牌,运用新媒体平台更加贴近读者;根据摄影作品打造一些艺术衍生品,推动摄影艺术走进家庭。
(本文编辑:吴妮、倩纾)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