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月亮的清辉润泽心田——阿赫玛托娃和她的抒情诗

作者: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   2017年07月2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夜幕降临,白日的喧嚣复归寂静。天边出现一轮明月,她抖落雾霭,穿过乌云,冉冉升到澄明的中天。月光溶溶,月色皎皎,月亮的清辉洒向人间,静静地润泽着人们的心田。银色的月光下,情侣们在湖畔草地,在花间小径喁喁私语,款款漫步,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

《你呼吸太阳,我呼吸月亮:阿赫玛托娃抒情诗选》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Ахматова)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俄罗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有“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美称。她以其传统而又自出机杼的诗艺,成为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之一,早期诗歌以撷取生活的戏剧性细节表现恋爱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而见长。后期诗歌因多舛的生活,诗风变得开阔而苍凉,形式上也随之转变。

本诗选精选阿赫玛托娃的抒情诗。诗歌主题多为咏叹人类美好复杂的情感和抒写女性真实的心理,读之让人感受到爱情的萌动和盼望,嗅到爱情的惆怅、迷惘、寂寞、郁悒、痛苦。诗歌感情炽烈、真挚,忧伤中糅杂着快乐,绝望中闪烁着光明。从诗选中,可以读到诗人曲折、矛盾、细腻的心思。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Ахматова,1889—1966)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乌克兰敖德萨,原姓戈连科。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早期诗歌细腻、纯洁,表现复杂的女性内心世界;后期以个人的苦难来折射民族的灾难和不幸,庄重肃穆。主要代表作包括《黄昏》《念珠》《群飞的白鸟》《安魂曲》《六书》《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等。

【精彩书摘】

1989年,阿赫玛托娃诞生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一年定为“阿赫玛托娃年”,以纪念阿赫玛托娃这位“把人带进一个美好世界”的“诗歌语言大师”。

这是一个崇高的荣誉。这个荣誉对阿赫玛托娃来说,实至名归。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阿赫玛托娃在出版了以爱情为主题的3部诗集后名声大噪,被人们喻为“俄罗斯的萨福”。有人,例如评论家尼·奥辛斯基等,甚至断言:“在勃洛克逝世后,俄罗斯诗人的第一把交椅无可争辩地属于阿赫玛托娃。”

可是20年代,阿赫玛托娃受到打压,这开始引起西方的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英国学者、外交官伯林对她的访谈,60年代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和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亨利希·伯尔等人对她的拜访以及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特和波伏娃对她的祝贺,更让她在国际上声名远播。英国以至西方评论界把她喻为“20世纪的萨福”。确实,从传奇式的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到阿赫玛托娃出现之间的两千多年,还没有诞生一位如此敏捷、朴实和强大的女诗人。

50年代中后期,阿赫玛托娃被恢复名誉,受到更多的人的推崇。著名诗人叶甫图申科把阿赫玛托娃比喻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从此这一美好而贴切的比喻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文学界的认可和肯定。确实,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几乎涉及了女性情感的所有领域,她几乎是爱情诗的同义语。她成为自己时代女性的声音,成为永恒的具有全人类意义的女诗人。美国《华盛顿邮报》说:在伟大而悲剧的文学时代里,她是唯一的遗迹。她是时代变化的女主角,也是那一代最好的爱情诗人。

阿赫玛托娃被公认为是“诗歌语言的光辉大师”,是“20世纪俄语诗歌发展里程碑式的人物和一面光辉的文化旗帜”。1988年,在美国的国际行星研究中心以阿赫玛托娃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埃斯普马克说:阿赫玛托娃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她本人的遗憾,更是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遗憾。

阿赫玛托娃1889年出生在黑海之滨的敖德萨。父亲是海军的机械工程师,母亲出身贵族。她1岁时全家迁往彼得堡近郊的皇村。她进入皇村女子学校读书。但她诗歌的启蒙并非来自也曾在皇村学校读书的普希金,而是来自母亲常常给她朗诵的杰尔查文和涅克拉索夫的诗歌。

1903年冬,阿赫玛托娃认识了同在皇村学校读书的古米廖夫,后者疯狂地爱上了她。两年后,父母离异,阿赫玛托娃随母亲迁居南方的耶夫帕托里亚。阿赫玛托娃十分怀念皇村,写了不少感伤的抒情诗。中学的最后一年是在基辅的丰杜克列耶夫学校读完的。之后在基辅进了女子高等学校法律系学习。

1910年,阿赫玛托娃与古米廖夫结为伉俪,并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度蜜月。在迁居圣彼得堡后,阿赫玛托娃又进入拉耶夫高等文史讲习所学习。1912年是她的双丰收之年——儿子列夫诞生,第一本诗集《黄昏》出版。在以后的岁月,她又出版了《念珠》《群飞的白鸟》《车前草》《耶稣纪元》等6部诗集。然而好景不长,她与古米廖夫不久就分居,终至1918年离婚。

十月革命后,大批知识分子纷纷离开祖国,流亡国外。而阿赫玛托娃坚定地留在国内,心甘情愿地准备接受个人生活的厄运。果然,古米廖夫1921年因所谓“反革命罪”被布尔什维克处决。而她尽管已离婚3年,仍被作为反革命分子的遗孀看待。

不久,左派文学团体“岗位派”和“拉普派”向她发起粗暴的攻击。更有《布尔什维克》杂志点名批判“阿赫玛托娃内心深处的反革命性”。于是,从20年代中前期起有十七八年阿赫玛托娃的作品得不到发表。她转而致力于古典诗歌和普希金诗歌的研究,并从事文学翻译,把包括我国屈原的《离骚》、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和一些无题诗在内的多国诗歌译介给苏联读者。不过,在暗中她还是继续着自己的诗歌创作,她的不朽长诗《安魂曲》和《没有主人公的叙述诗》就是在这段时间及稍后开始创作的。特别是前者,她是写到纸上后,请几位密友分别背下来,然后烧掉纸张。待后来形势有所好转时,才请密友们背出来,抄到纸上。手抄本《安魂曲》流传到国外并在国外出版,直到1987年苏联国内才首次发表它的全文。

卫国战争爆发后,阿赫玛托娃写了不少格调高昂的诗篇。她在电台发表演说,缝制沙包,戴上防毒面具走上街头巡逻等,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

1946年8月,阿赫玛托娃又遭到一次更沉重的打击。联共(布)中央发布文件,点名批判作家左琴科和诗人阿赫玛托娃。苏共文化宣传工作总主管日丹诺夫甚至以十分下流的语言辱骂阿赫玛托娃。阿赫玛托娃在政治上被宣判死刑,她的诗歌被打入死牢。但她坚忍地承受了这个打击,沉默以对,后以翻译为生。

噩梦醒来是黎明。50年代中后期,阿赫玛托娃的名誉得到恢复,她的儿子列夫前后3次坐牢,这时也予以无罪释放。她的诗歌被大量刊登和出版,苏联和各国人民由衷地热爱她的诗歌。1964年,她在意大利被授予“埃特纳·陶尔明诺”国际诗歌奖。1965年,她在英国牛津大学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她的声誉和她的诗歌达到了她一生的光辉顶点。可是不久,1966年3月5日,阿赫玛托娃还是与世长辞了,终年77岁。

夜幕降临,白日的喧嚣复归寂静。天边出现一轮明月,她抖落雾霭,穿过乌云,冉冉升到澄明的中天。月光溶溶,月色皎皎,月亮的清辉洒向人间,静静地润泽着人们的心田。银色的月光下,情侣们在湖畔草地,在花间小径喁喁私语,款款漫步,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昨日幸福的幽会,变成今天的悲伤离别,失恋的人儿那么惆怅,那么哀怨,那么凄凉,那么痛苦,踽踽踟蹰在阒无人迹的昏暗荒野上。只有月亮皎洁如故,她的清辉依然润泽着人们的心田。

阿赫玛托娃,这位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她的温馨优美的诗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受到各国千千万万的读者喜爱。但她也是一位“失恋者”,是历经人生苦难的“泣血的夜莺”。她以女性的身份大胆道出自己难以言说的心曲,透出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秘,揭示自己情感世界的冲突,并主要写不幸的爱情或婚恋的悲情。而这些,是与她的家庭、她的恋爱、她的婚姻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的。

阿赫玛托娃虽出身于体面的技术知识分子家庭,但很早父母就离异,给她带来了家庭温暖的缺失和心灵的创伤。她与她的兄弟姊妹大多患有难治的肺结核,整个家庭笼罩在死亡的氛围中。她的妹妹和姐姐先后死去,哥哥自杀。她少女时代的初恋,那么纯真,那么热切,结果是一场带给她精神和身体伤害的单恋。她两次结婚,一次事实上的婚姻,均以失败告终,尝尽了恋爱、失恋、情变和婚变的甜酸苦辣和世态炎凉。她婚后的家更是破碎悲惨:前夫被处决,独子蹲监狱,自己贫病交加,居无定所,甚至寄人篱下,而且还遭到当局的打压迫害。她备尝孤独、压抑、恐怖和苦难。但是她却以柔弱的肩头承受住了一次次的沉重的严厉的打击,坚持了自己不屈的精神,维护了自己应有的尊严。所有这些不幸和苦难,都在她的诗歌中得到艺术的表现。特别是在《安魂曲》中,她将个人的情感和苦难升华到对人民大众的命运的思考,将“室内抒情诗”演绎成社会苦难的交响乐。

阿赫玛托娃经历的这些苦难和不幸,使她创作的抒情诗大多不同于在她以前的诗人的抒情诗。仅以人们把她比作的萨福而论,拜伦称之为“如火焰一般炽热的萨福”,萨福既写火热的激情,也写婉转的哀怨,诗句艳丽华彩,这与她的风流放荡又是同性恋者不无关系。而阿赫玛托娃的抒情诗,大多是不幸的爱情诗,诗风含蓄婉约、朴实无华、亲切感人。就这些爱情诗而论,虽然萨福是奥林匹斯山上的爱情诗的歌后,但她却没有阿赫玛托娃那样的复杂、曲折、丰富、多变和悲情的爱情体验。阿赫玛托娃主要是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吟咏自己和身边发生的恋情。在她的诗中,可以感到爱情神秘的萌动和期盼,可以嗅到爱情散发的芳香和甜美,可以触到爱情搏动的兴奋和热烈。但更多的时候感到的是爱情的惆怅和迷惘,是爱情的寂寞和郁悒,是爱情的怨艾和凄恻,是爱情的幻灭和痛苦,是爱情的离弃和绝望。阿赫玛托娃在诗中明白如话而又细致入微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不幸、婚姻的破灭——从瞬间快乐的狂喜,到情人对她的冷淡、离别、分居和被遗弃,以及饱受孤独、寂寞和抑郁的痛苦。她还揭示了女性隐秘的内心感受和细腻的情感冲突以及激烈的或脆弱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女性情感世界的千姿百态。美籍俄罗斯学者马克·斯洛宁在评价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时说道:“她的全部作品读起来就像是一个为分享人世间爱情的悲欢离合而逃出修道院的激情修女的抒情日记。”俄罗斯著名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也把阿赫玛托娃的诗歌称为“百感交集的抒情日记”。他还说:“她的特点似乎只是在于其精心描写的诗歌故事中主人公不是‘他’,而总是一个女性——一个正在恋爱、正在忍受着未被理解抑或失去了爱的痛苦、一个具有独特‘内心回忆’的女性。”

确实,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诗坛,优美的爱情诗大多出自男性之手,很少数由女性抒写。爱情的快乐和痛苦一般都是男性主观感受的情绪反应和想象,少数女性主观感受的爱情诗,也局限在对真情实感的诉说,其女性话语体系并未形成,女性一般都是客体和感情的接受者。只是到了阿赫玛托娃,她才表达了一代“女性的自我寻找”,形成了抒情诗中爱情诗的女性话语体系,她是赋予女性情感生活和话语权的第一人。

阿赫玛托娃的抒情诗虽然继承了普希金、丘特切夫、费特、安年斯基和勃洛克等诗人的现实传统和审美追求,但她在抒情诗的题材和内容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和深掘,在艺术手法上做出了创新。她运用诗歌、小说、戏剧的表现技巧,综合独特地创造了一种类似音乐电影的表现手法。她的很多抒情诗读起来都像是一篇富有音乐性的小说片段或一个微型剧的场景。

在阿赫玛托娃的一些抒情诗中,不时融入小说的技巧,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故事性)、复杂性和丰富多彩。她让跌宕起伏或逆转变化的小说情节与人物心理活动互动,加上真实的抒情,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他人的似乎是“陌生化”的面貌,情感的吐露并未通过作者直抒胸臆,而情与爱的心理活动却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简短的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些抒情诗也许短到只有几行至十几二十行,却因为融入简短的小说情节而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或矛盾冲突以及情感关系的种种复杂性,达到了一般小说运用大量场面描写、人物刻画和心理剖析达到的水平。这真是阿赫玛托娃的抒情诗的惊人成就。这正如同为阿克梅派代表诗人的曼德尔施塔姆所指出的那样:“阿赫玛托娃把19世纪俄罗斯长篇小说的全部规模宏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引进了俄罗斯的抒情诗中。没有托尔斯泰和他的《安娜·卡列尼娜》,没有屠格涅夫和他的《贵族之家》,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著作和列斯科夫的部分著作,也不会有阿赫玛托娃的诗。阿赫玛托娃的诗起源于俄罗斯小说而不是起源于诗歌。她在注目于心理小说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那尖锐而又独特的诗歌形式。”

同样的,阿赫玛托娃在抒情诗中对戏剧手法的引入,也增加了诗歌的色彩感、生活感和欣赏感。她的抒情诗的戏剧性表现为有一定的情节和场景,并在抒情诗接近高潮时展开——或以外化为物象表征的内心独白展开,或以具有一定场景、动作、情节的对白方式展开,有时也用置身事外的旁白展开。她就这样让内心独白、双方对白并有时加上旁白,随着场景和情节的推进,再融入戏剧的紧张感而使抒情诗出现矛盾冲突,达到戏剧的高潮。这样就把在狭窄空间抒写日常生活的“室内抒情诗”外化和扩展为有多重欣赏价值的含小说情节和戏剧场景的诗歌艺术品。这又是阿赫玛托娃对诗歌艺术的一大贡献。

阿赫玛托娃的抒情诗虽然多取材于狭窄的生活空间而被人称作“室内抒情诗”,但她的“物质感”和“具体化”的艺术手法克服和突破了当时占主流的象征派诗歌的蒙眬晦涩,恢复了具体现象和澄明世界。她的诗歌简洁凝练,节奏和谐,格律严谨,韵脚讲究,意象完美,富有音乐性。她常常采用民间诗歌形式来突出永恒的主题和民族的特征。她的诗感情炽烈,真挚真实,忧伤中糅杂快乐,绝望中闪着光明;曲折的思想、矛盾的心理、细腻的感情,通过清晰的富有“物质感”和“具体化”的形象被凝练在短小精悍的诗里。她与阿克梅派的同仁还对传统的作诗法有所突破和革新,使诗行中的音步和“前添音节”多样化,使诗行中两个重音之间可以有数量不等的音节,即在同一诗行中把双音节的音步和三音节的音步结合起来。她还常常把句子移行,把句号标在一行的中间,有时还把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放在上一行的末尾。

就这样,阿赫玛托娃的抒情诗从个人感情的狭窄空间走出来,升华和扩大为对青年之爱,对人类之爱(她对青年诗作者和青年诗人予以慈母般的爱护、帮助,促其成长;特别是在青年诗作者布罗茨基遭逮捕被流放时,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呼号,全力营救;布罗茨基多年后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以女性的宽厚温柔的心胸承担了自己对灾难中的国家和民族应该承担的责任。她成为自己时代的女性的声音,成为永恒的具有全人类意义的女诗人。她是自古希腊萨福以来世界女性诗歌的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峰,是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本诗集选译的时候,考虑到阿赫玛托娃的诗是她那个时代女性的声音,就选择了她完全独立自由创作、具有她个人思想感情特点的抒情诗,而不是为了迎合或屈从强大的外在因素而创作的丧失自我的诗作。因为她的诗的主题是吟咏人类美好复杂的情感和抒写女性的真实心理和憧憬,因此选择了那些感到爱情的萌动和期盼,嗅到爱情的芳香和甜美,触到爱情搏动的热烈的诗作;也选择了情感的惆怅和迷惘、寂寞和郁悒、痛苦和离弃的诗作。当然,这里面偏重那些细腻、纯洁、精致、高雅的诗歌,感情炽烈、真挚、坚忍,富有同情心。从这些篇什中,大多可看出她的曲折与矛盾,还有细腻的感情。

此外,选择的诗歌都短小精悍,简洁凝练,节奏和谐,格律严谨,韵脚讲究,意象完美,富有音乐性,还注意融入小说技巧和戏剧手法,使这本诗集更好地体现出诗的本质特征——美和新。

你来到了海边,就遇见了我

你来到了海边,就遇见了我,

在那儿温情消融,我恋爱啰。

那儿有你的和我的两个身影,

彼此思念,爱的郁悒在消隐。

一如当时,波浪正漫过海滨,

它们不会也永不会忘记我们。

小船漂流,无视着千年时光,

漂流到江河汇入海湾的地方。

而这没有、将来也没有尽头,

如同太阳这信使永恒地奔走。

(1906年)


我会谈情说爱

我会谈情说爱。

我会显得柔媚和温顺,

我会微笑着探视你的眼眸,

我的微笑荡漾、魅惑、诱人。

我柔软的身段那么轻盈、苗条,

我的鬈发的芳馨让人顿生爱情。

啊,伴随着我的人儿,

被柔情拥抱,心绪不安宁。

我会谈情说爱。我会哄骗,懂得腼腆,

我如此羞怯温柔,总是那么沉默文静,

只有我的眼睛才说话,

我的眼睛清澈又晶莹,

如此炯炯有神、秋波流转,

这就预示着幸福的来临。

你要相信——它们会骗你,

只是这天蓝色,那么澄净,

它们闪烁着蓝色的火花,

变得更辉煌、更温存。

我的嘴唇流溢着玫瑰色的爱意,

我的乳房比山上的积雪更白净,

我的声音是澄蓝的流水的叮咚。

我会谈情说爱。等待你的是我的吻。

(1906年)


他爱过世上三件事

他爱过世上三件事:

黄昏的歌、白孔雀

和破旧的美洲地图。

他不爱孩子的哭泣、

搀兑马林果的茶水

和女性的歇斯底里。

而我曾是他的妻子。

(1910年11月9日)


冬天的早晨,天使下凡

冬天的早晨,天使下凡,

为我们秘密主持订婚礼,

他看着我们惬意的生活,

眼神黯淡,却并不旁移。

所以我们爱纤薄的空气,

爱清新的风,也爱蓝天,

还爱那些铁栅栏后面的

变得乌油油的葡萄枝蔓。

所以我们爱这个庄严的

雨水充足的幽暗的城市,

而我们还爱我们的离别,

爱我们短暂的相遇之时。

(1914年9月)


所有的承诺都不兑现

——致尼古拉·古米廖夫

所有的承诺都不兑现,

我手上的宝石戒指被摘除,

你很快就忘记了我……

你什么也不能给我帮助。

可为什么今夜你又为我

捎来了自己的魂灵?

魂灵增加了两个,年轻的,

毛发棕红的,就像女性,

轻声提到罗马,招呼去巴黎,

像哀声哭灵的女人……

没有我,它再也不能

容许羞辱,容许监禁……

没有它,我却可以观看——

鸫鸟是怎样从水洼啜饮,

钟声是怎样召唤

经过乡村墓地的客人。

(1961年)

作者: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