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悉为我有!——11世纪中国的快乐、拥有、命名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我们将要讨论的这些文本,其直接关涉的,既 不是由金钱和货买充斥着的不断变化的社交世界, 也不是由道学或新儒家充分实现了的儒家伦理思想 ,而是两股势力的相交地带。在这样一个相交地带 中,通过购置与拥有来思考“乐”的冲动将会同时 遇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道德评判的声音。这种乐仰 赖于对世间某些东西的拥有——无论是实际上的拥 有还是概念上的拥有。其反作用力是道之乐。对乐 的反思又往往与名奇异地混杂在一起——命名,名 的稳定性,因有了某个“名”而衍生出的价值等。 我承认我对问题的兴趣就比对答案的兴趣要大 。实际上,我 感兴趣的正是那些不断出现且没有 答案可以 回答的问题。话语体系就其本质而言 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但我们可以以不同方式 思考历史现象,这种思考方式的多样性会不断提醒 我们注意那些习以为常的程式的局限性。 ——宇文所安 快乐是人类 基本的话题,在中国思想史和文 学 ,快乐的性质、快乐与特定处境的关系、快 乐是否仰赖于拥有等问题,都曾因引发古人的探讨 与沉思。宇文所安试图在北宋的思想背景下追溯“ 快乐”在文学 的回响。这一时期商业文化大兴 ,通过“拥有”而获得快乐也成为一种普遍形式, 并呈现在当时的文学观念中。与这种观念相对的, 是11世纪初兴的道学,新的思想氛围下,士大夫的 言行都要受到内外部的道德评判,这种对快乐、享 乐的反思之声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本书的三个关键词快乐、拥有、命名,皆围绕 “物”之地位与所有权的崛起展开,背后则是商业 与士人文化的纠缠。宇文所安在古文中探索这些关 系的显与隐,也睹见了写作者所处的社会情境。欧 阳修“六一居士”的雅号、苏东坡的石头、司马光 “独乐的”私人花园,以及黄庭坚、苏舜钦等一代 文人的学识“资本”,都在多种力量并存的北宋文 化阵地上游荡;文本的调和与自辩,也引导着我们 认识文学的虚与实。

作者简介

宇文所安,美国著名汉学家,1972年获得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后应聘哈佛大学,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研究兴趣主要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论,以及比较文学等领域。代表作有《初唐诗》《盛唐诗》《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中国文论》《他山的石头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