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在学科边缘的刑法学新图景——“斜阳侧帽·学者论道”青年学者讲座实录(第一季)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斜阳侧帽·学者论道”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的实录集,内含“环境刑法实施的法经济学分析”等十期讲座的具体内容。第一章《环境刑法实施的法经济学分析——以刑法第338条为视角》引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环境刑法的司法实践效果进行全方位检视,为传统教义学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二章《从《刑法》第20条第3款的适用范围反思刑法的立法价值》站在刑法的立法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良性互动的角度,丰富了对正当防卫实质内涵的理解;第三章《“一般违法性”的法理定位和教义学应用》从法理学对“一般违法性”“法秩序统一原理”等刑法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和续造;第四章《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风险治理的理论误区与路径转向》反思了对人工智能的刑法规制,并创造性地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风险治理的五大命题;第五章《药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聚焦于特定的药品犯罪领域,具体探讨了药品安全规制的特点、难点和要点。第六章《新型操纵证券市场犯罪的刑法》明确了证券操纵行为的侵害法益应当是证券市场效率,并主张引入“市场波动程度”作为操纵证券市场犯罪定量的实质判断标准;第七章《刑事诉讼法的特点及其解释方法》以刑事诉讼法的学理解释为着眼点,以期刑事诉讼法教义学体系化建构;第八章《污染环境罪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兼评《刑事审判参考》第1463号判决》以既有判例为例,讨论因果关系论、共同犯罪论、单位犯罪论等基础理论在环境犯罪场域的具体适用;第九章《未成年人犯罪的罪责基础与制裁特殊性》从“罪责”概念出发反思制裁未成年犯罪人的理论根据,并尝试以功能罪责论、比例原则为基础构建全面的未成年人犯罪处遇措施体系;第十章《深度伪造涉性信息的刑法规制》以受害人“性隐私”这一本质法益的保护为核心,反思深度伪造涉性信息刑法规制的不足,并提出规制范式可能的转变方向。
作者简介
王志远,男,1977年生,山东潍坊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企业合规检察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学会犯罪被害人学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律顾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专家咨询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