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里的广西
博物馆里的广西
内容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是自治区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是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约有10万多件(套)。
书中选取自治区博物馆藏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含括广西各地博物馆珍贵藏品,通过物说广西历史的方式,以时间为脉,跨度由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设计“史前文明”“抟土为器”“声震神州”“稻花飘香”“来自中原”“照夜明灯”“瓯骆遗粹”“古国异珍”等32个主题章节,展现博物馆藏品的知识信息及背后所蕴含的广西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解读文物上的符号信息,了解不同时代当地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广西先民如何创造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让读者从中认识这些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体会前人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怀着怎样的好奇去探索和创造,从而发现广西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探寻广西文化的根源和奥秘,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为读者勾画出广西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图卷,讲述一部波澜壮阔的广西故事。
同时,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是各民族和谐共生、团结发展的典范,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必定会通过实物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来自中原”“照夜明灯”“瓯骆遗粹”中介绍的文物,都证实了自古以来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文化交流频繁。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物的解读,去弘扬广西各族人民勤劳、善良、开放、包容的优秀品质,对讲好广西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
主编:吴伟峰,二级研究馆员,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历任广西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史、博物馆学、民族工艺方面的研究,在博物馆相关学说、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展示、民族工艺研究和广西饮食文化等方面颇有造诣。主持或参加的课题研究主要有铜鼓、博物馆学、壮锦、海上丝绸之路、广西茶马古道、广西饮食文化等。主编《东方文明之光》《河池铜鼓》《越南铜鼓》等书,并荣获广西社科类奖项。著作有《壮族织锦技艺》《壮锦》《桂之味》《广西饮食文化》《壮锦图案》等。主持“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05年度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主持2013年度广西社科基金“广西织锦研究”课题、主持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壮锦与东南亚相关织锦的综合研究”课题,等等。
执行主编:黄璐,女,壮族,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宣教部、文创部主任,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发表有《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外语讲解工作》《试谈博物馆讲解语言艺术》《广西博物馆客源分析与研究》《当前教育背景下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共赢发展》《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博物馆教育工作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等论文十余篇。2022年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