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广州的中国人:花旗旅人粤海闻见录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所有对外开放的城市中,广州无疑是一个典型。

当中西贸易的大门被打开后,广州成为西方人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也是西方人认识中国的窗口与标本城市,广州这座城市开始面对来自“他者”的凝视与塑造,“西方”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者,而非完全的“他者”参与到广州城市景观的建构中。尽管这些“他者的观察”中镶嵌着自身历史文化的瞳孔,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不乏既具洞察力又饱含深切体会的明智之作,足以成为可补中文记载之阙的历史资料。因此,在近代广州城市史研究中,亟须大量引入“他者的观察”,即当时西方人留下的记录与描绘近代广州的珍贵西文文献,包括许多尘封在册、未被译介的珍贵史料。研究者过去多将关注的焦点置于东西世界的贸易往来或文化互通上,而事实上,“他者”视角下关于近代广州的城市景观、民众的饮食、娱乐、节庆等日常活动的记述,将弥补同时期中文文献记录的偏失并与中文文献相对比,让研究者更加全面、完整地观察处于特殊历史节点上的近代广州所呈现的复杂历史镜像,还原一个多元立体、具体而微的近代广州。

——主编者语

内容简介

在这部游记里,来自美国的欧斯门·替分尼通过敏锐的观察及与广州民众的直接接触、交流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探究广州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详尽地描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居民的行为、生活。观察对象包罗万象,从富商到苦力,从老人到小孩,从黄埔港的买办到珠江河上的疍家女,从梨园戏子到江湖郎中,从麻风病人到鸦片烟民。所到之处遍及西关街巷里的各种商铺、河南郊野寺院、花地苗圃园林、西郊海山仙馆、黄埔村落墓地,以及珠江口外的香港和澳门。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浪漫的情怀,勾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南粤市井风情写生。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欧斯门·替分尼(Osmond Tiffany, Jr.,1823—1895),出生于美国巴尔的摩市的一个商人家庭,1840—1842年入读哈佛学院,师从著名美国诗人郎费罗(Henry W. Longfellow, 1807—1882)。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替分尼随商舶来华,游历穗港澳地区,搜集写作资料。在其于1849年出版的游记《广州的中国人》里,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浪漫的情怀,勾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南粤市井风情写生。一个半世纪以来,这部花旗旅人粤海闻见录被广为阅读和引用,并一再刊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西方的中国研究学者。

译者:何思兵,独立学者,生于广州,美国迈阿密大学历史学博士,长期专注于中美关系史、华侨史和穗港澳史研究。代表作为英文专著《澳门与中美早期关系的建构(1784—1844年)》(Macao in the Making of Early Sino-American Relations 1784-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