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秦腔耿派脸谱
中国秦腔耿派脸谱
内容简介
秦腔,作为中国戏曲五大剧种之广泛流布于陕、甘、宁夏、青以及新疆等省区,是西北第一大剧种,也是最能代表、彰显丝绸之路黄金段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元素之一。耿派秦腔,粗犷豪放、凝重古朴,无论是表演风格,还是脸谱服装,都独树一帜、自成一体,是陇上秦腔最具代表性的流派。
195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为了抢救文化遗产,邀请当时的甘肃秦腔名家岳中华和耿忠义的亲传弟子赵福海将耿派脸谱绘制下来,保存至今的共计206幅,这些脸谱作品原始、淳朴,具有民间情趣,是舞台形象的真实再现。195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组织专业画家,对1953年绘制的脸谱作了临摹和适当加工,并有所增加。重绘脸谱画风精致,画工专业,人物形象更加美观生动,充分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保存至今的共计210幅。
甘肃民族出版社对1953年、1955年绘制的耿派脸谱原件进行了扫描修复,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书记、院长周琪研究员担任本书主编,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于哲、王一淼担任副主编,著名秦腔戏曲理论家王正强老师为图片撰写了说明文字,甘肃文化翻译中心刘晓霞、焦晓霞两位老师完成了英文翻译工作。本书以图书+文创两种形式首次公开出版,对于传承甘肃秦腔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周琪,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书记、研究院。省领军人才、省委宣传部重点联系专家。中国戏曲学会、中国说唱文艺学会理事。省非遗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曲像音像专家委员会、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省公共文化专家委员会、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省电影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国家出版规划、文旅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担任评审专家。出版《天山雪传奇校注》《西北稀见戏曲抄本丛刊》《兰州鼓子》《甘肃当代舞台艺术优秀作品集》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创作话剧《八步沙》眉户戏《崆峒山下》等剧目。获得全国艺术科学个人成果二等奖,文化部创新奖、艺术科学研究优秀实践奖,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省戏剧红梅奖等。